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01.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原产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现已入侵美国南部等地区。为了探讨AM真菌对朱砂根入侵能力的影响, 我们以根段接种的方法扩繁了源自入侵地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原产地广东东莞、四川峨眉山和湖北兴山的朱砂根根系中的AM真菌, 研究了这些不同来源的AM真菌对朱砂根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来源的AM真菌均能够提高朱砂根的叶面积比(LAR)和相对生长速率(RGR), 而对其饱和净光合速率(Pn)、呼吸速率(Rd)、根冠比(R/S)和各器官中氮、磷营养元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四个不同来源的AM真菌对朱砂根的作用略有差异, 其中入侵地德克萨斯州与原产地广东东莞AM真菌对朱砂根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强, 但入侵地AM真菌对朱砂根的促进作用并不普遍高于原产地, AM真菌的作用可能并不是导致入侵种群密度远高于本土种群密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2.
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含有自己的DNA和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可自身转录和翻译部分必需的蛋白.20世纪60年代叶绿体DNA的发现为内共生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回顾了叶绿体DNA的发现历史,介绍了科学家们运用遗传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生物化学等各种生物学实验手段证明叶绿体DNA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脱毛剂为开颅手术患者备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开颅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刀片备皮方法,试验组采用脱毛剂备皮方法,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采用2种备皮方法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切口感染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脱毛剂为开颅手术患者备皮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4.
杨乐 《生态学杂志》2020,39(4):1338-1348
传统观点认为,甲烷(CH4)产生于严格的厌氧环境,在有氧环境中容易被氧化,但许多湖泊表层有氧水体出现了CH4过饱和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甲烷悖论"现象。为了解释湖泊"甲烷悖论"现象,本文根据湖泊表层CH4的来源,归纳出"外来假说"和"自产假说"。"外来假说"假说认为,岸边浅水区底泥或消落区土壤产生CH4向湖心表层水体横向扩散传输(FL),这种假说适应于岸边富含有机质的小型浅水湖泊。"自产假说"认为,湖心表层水体中产甲烷古生菌原位产生CH4(P),这种假说适应于山区大型深水湖泊。此外,湖泊表层有氧水体中CH4的来源还有湖泊周围河流的输入(FR)、沉淀物或次表层水体的CH4垂直向上湍流扩散(FZ)、气泡CH4溶解在表层水体中(FD)等,而湖泊表层有氧水体中CH4的损耗有"水-气"界面上气体排放(E)、CH4氧化(O)等。在厘清湖泊表层水体中CH4收支的基础上,建立CH4质量收支平衡模型,有助于客观认识湖泊表层水体中CH4的来源。实际上,湖泊表层水体中过饱和甲烷的来源与湖泊的环境特性有关,但数据分析方法、取样时段、湖泊环境条件等差异,容易造成"外来假说"和"自产假说"之争。  相似文献   
105.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植物器官元素含量的计量特征, 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19世纪, 化学家们通过室内实验, 分析了植物器官的元素含量, 开始了对植物化学元素之间关系的探索。如今, 生态学家通过野外采样和控制实验, 探索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与植物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 促进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快速发展。该文在概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 综述了19世纪以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 该文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为思想萌芽期、假说奠基期和理论构建期3个时期, 对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梳理。第二, 概述了植物主要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 尤其是陆生植物叶片氮(N)和磷(P)的计量特征。总体上, 全球陆生植物叶片N、P含量和N:P (质量比)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8.74 mg∙g-1、1.21 mg∙g-1和15.55 (与16:1的Redfield比一致); 在物种或群落水平上, 叶片N和P含量一般呈现随温度升高、降水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和P计量特征差异明显, 尤其是草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木本植物, 落叶阔叶木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常绿木本植物。与叶片相比, 细根和其他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较少。第三, 总结了养分添加实验对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影响。总体上, N添加一般会提高土壤N的可利用性, 使植物器官中N含量和N:P升高,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生产力; P添加可能会缓解过量N输入导致的N-P失衡问题, 提高植物器官P含量。但是, 长期过量施肥会打破植物器官原有的元素间计量关系, 导致元素计量关系失衡和生产力下降。第四, 梳理总结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假说, 主要包括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生长功能关系的功能关联假说、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环境关联假说或理论以及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进化历史关系的进化关联假说。最后, 指出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10个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6.
高程  郭良栋 《生物多样性》2013,21(4):488-498
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是由土壤真菌与陆地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ECM真菌从寄主植物中获取生长所需的碳源,同时促进寄主吸收氮、磷等矿物营养物质和水分。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ECM真菌在生态系统的演替和多样性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揭示ECM真菌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与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对ECM真菌多样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显示,从热带到亚热带、温带森林,每种寄主植物上ECM真菌的平均物种数逐渐升高。扩散和选择过程都影响ECM真菌的分布格局,其中扩散对ECM真菌分布的影响具有空间尺度依赖性,即在全球和局域尺度上,扩散对ECM真菌分布的影响较弱,而在区域和小尺度上很强。同时,在局域尺度上,扩散对ECM真菌的分布具有寄主植物优势度依赖性,即在寄主植物不占优势的生态系统中,扩散对ECM真菌的分布有明显作用;而在寄主植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中则无影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选择也都影响ECM真菌的分布格局,其中在温带地区所有研究均表明选择对ECM真菌的分布有影响,但是在热带地区有的研究表明选择对ECM真菌的分布有影响,而有的研究则显示无影响。植物的多样性和生产力都能影响ECM真菌的多样性,其中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中寄主植物属的多样性决定ECM真菌多样性,而植物生产力多样性假说只在一些温带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未来的研究重点应关注全球尺度,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ECM真菌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维持机制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7.
幻想星球     
<正>酷想大晒台去年圣诞节,小老鼠和跳蚤的表演没有让各位小酷想家过足瘾。大家纷纷发来申请,要看更多更精彩的节目。大拇哥已经把他们的愿望全部记下,下次一定会加倍努力,邀请这些动物登上舞台。我的要求也不算太高,只是想看一些微生物的表演而已。淄博黄羿舒我想让小猪表演跳火圈。大拇哥,加油!北京张偲艺我最想看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一起表演。相信看着所有的动物同时互动,我们一定会乐翻天。郴州张子盈马年我当然希望看到马儿们表演节目啦,它们的潇洒劲儿别提有多酷了。乌鲁木齐戴佳桐今天,我收到了一张优惠券。上面写着:大拇哥耍猴团,成人票50元,儿童票20元。凭此券半价。看到这么给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介绍了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探讨了职业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局限性,最后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措施,希望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9.
李双霞  何多姣  张进顺 《生物磁学》2011,(23):4586-4588
蠕虫感染极为普遍,全球大约有1/4人口感染,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其是热带农村地区的流行率最高。蠕虫病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抗体水平增高,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等。但随着蠕虫与宿主长期协同演化,二者之间不再是一味的损伤,近些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部分蠕虫及其衍生物能够抑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其免疫机制及几种蠕虫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0.
蠕虫感染极为普遍,全球大约有1/4人口感染,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其是热带农村地区的流行率最高。蠕虫病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抗体水平增高,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等。但随着蠕虫与宿主长期协同演化,二者之间不再是一味的损伤,近些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部分蠕虫及其衍生物能够抑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其免疫机制及几种蠕虫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