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9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9 毫秒
991.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纹枯病菌的融合群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黄淮海地区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样250余份,分离得到176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测定及5.8S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的AG1-IA、AG1-IB、AG4-HG-I、AG-5、WAG-Z融合群及双核丝核菌的AG-A、AG-Ba融合群。其中AG1-IA是优势融合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4.20%,其次是AG-Ba,占12.50%,再依次分别是WAG-Z(10.23%)、AGI-IB(5.11%)、AG-4-HG-I(3.98%)、AG-5(2.27%)和AG-A(1.70%)。其中AG-Ba融合群是国内首次在玉米上分离得到。从各融合群中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不同融合群或亚群的菌株其5.8S rDNA-ITS区序列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相同融合群(或亚群)不同菌株之间其序列的一致性可高达97%-100%。  相似文献   
992.
摘要:【目的】设计制备一种能够同时富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复合增菌肉汤。【方法】挑选合适的添加剂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增菌肉汤的成分及配比,采用平板计数法及三重荧光PCR技术验证肉汤的增菌效果。【结果】结果得到一种能同时富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选择性增菌肉汤(SSL),经验证SSL可使得3种目标菌以相对一致的速度进行富集,经过37℃ 150r/min 振荡培养24h后,菌体浓度到达107~108CFU/mL,非目标菌生长受到抑制。应用荧光PCR扩增样品,可同时得到3种  相似文献   
993.
作者提出了一种使用BASIC语言的计算活菌的最可能数(MPN)值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用于计算任意个平行管数和任意稀释倍数下的MPN值,并能作95%置信水平的区间估计和进行拟合度检验。  相似文献   
994.
纯林土壤腐殖质含量及其构成是否会因枯落叶组成的单一性和单优群落环境的特殊性而发生分异变化是关系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内蒙半干旱低山区的6种典型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树种纯林土壤腐殖质分异特征及其与其他生物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云杉和白桦林地土壤的腐殖质含量、缩合程度和稳定性均较高,其次为小叶杨和落叶松林地,再次为白榆林地,而油松林地土壤的腐殖质含量和缩合程度均最低、稳定性最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磷酸酶活性与腐殖质各组分的积累及其稳定性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则与土壤腐殖质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脱氢酶活性的提高可能破坏腐殖质的稳定性.速效N含量与腐殖质积累及其稳定性呈正相关,而全量Cu、Fe、Zn含量与腐殖质呈负相关,全Cu、Fe的增加可能会破坏腐殖质的稳定性.纯林环境及其枯落叶性质的特殊性是造成腐殖质分异的重要原因,混交改造或增加林下植被是改善土壤腐殖质构成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95.
湖南会同连作杉木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Ⅲ集水区,对连作杉木林的凋落物量进行连续20a的定位观测,研究凋落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和长期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作杉木林从第8年起开始收集到凋落物,第8~20年间,凋落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生物量为(1109.86±117.27)kg·hm-2.凋落物中针叶、小枝、落果和碎屑所占比例分别为63.75%,25.87%,5.11%和2.19%.会同杉木人工林有明显的季节性凋落节律,1月至6月份,凋落物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从6月份至12月份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凋落物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份,11月份则全年最低.凋落物与林龄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模拟凋落物量与林龄的关系,得到二次曲线方程关系:y=-10.06x2+361.1x-1747,R2=0.920, p<0.001.凋落物中的小枝、针叶、落果与林龄呈显著二次曲线方程关系(p<0.05),而碎屑与林龄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高冰草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编码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SDS-PAGE法分析了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Host)Nevski)种子麦谷蛋白亚基,发现高冰草的麦谷蛋白亚基种类比普通小麦更加丰富.通过基因组PCR法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特异引物从高冰草核基因组中分离出了7条麦谷蛋白亚基的全编码序列,分别命名为AgeloGl~AgeloG7.其中的5条已进行全序列测定,对AgeloGl和AgeloG4进行了末端测序.尽管其中的4条基因的编码序列(AgeloG4,AgeloG5,AgeloG6和AgeloG7)小于1.8kb,但是对从克隆到的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经发表的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亚基与来自小麦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且对信号肽、N-、C-末端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这7条序列编码的亚基皆为y-型亚基.用5条全部测序的编码序列与普通小麦的A、B、D、粗山羊草的D、圆柱山羊草的C、伞穗山羊草的U、黑麦的R染色体的编码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的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表明,AgeloG2与小麦lDy,AgeloG3与小麦1By,AgeloG5、AgeloG6和AgeloG7与小麦1Ay在起源和进化上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7.
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增香酵母的代谢产物能显著提高酱油产品的风味和品质.为了提高增香酵母菌在酱醪中的适应性,通过逐步提高氯化钠浓度的方法对酵母菌的耐盐度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分析表明,经过5个批次的驯化,增香酵母菌的耐氯化钠浓度由180 g/L提高到240 g/L.对驯化后的三株耐不同氯化钠浓度的增香酵母菌株进行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00 g/L氯化钠浓度的培养基中,Candida etchellsii CICIM Y0600产游离氨基酸和酸解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2.01g/L和7.00 g/L.和其他不同氯化钠浓度条件下比较,其产有机酸种类没有变化,挥发性酯类物质含量最高,为0.80 g/L.耐盐度的提高使增香酵母菌更好地适应了在酱油发酵中的高盐度环境.  相似文献   
998.
999.
<正>一、材料与方法 1.病毒和疫苗 病毒:用脊灰Ⅰ型Mahong株、Ⅱ型MEF株和Ⅲ型Saukette株的Hela细胞感染培养收获液,经氯化铯反复梯度离心提纯的D抗原制剂;及D抗原加热60℃2小时制成的C抗原制剂。由滴定法测量D抗原制剂的TcID_(50),Lowry法确定蛋白质含量。 疫苗:用CL疫苗(包括Salk和纯化D抗原型),RIV和IM疫苗;并以RIV的PU_((78)—(02))三价苗作为原价参考疫苗。 2.动物血清 兔抗脊灰I、Ⅱ、Ⅲ型病毒血清:系新西兰白兔用100μg纯化D抗原,2至多次超免(间隔1个月)疫制备的,其中和抗体效价≥1∶20000; 山羊抗脊灰病毒血清:系山羊感染I-Mahoney,Ⅱ-MEF及Ⅲ型-Lansing株后免疫制备的。  相似文献   
1000.
川西亚高山桦木林的林地水文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川西亚高山森林是我国西南亚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在经历大规模采伐利用后,天然更新的次生桦木林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前人对原始暗针叶林水文学的研究已相当丰富,内容涉及冠层截留、地被物持水特征、森林蒸发散、土壤入渗、根土作用层等诸多方面;而对于采伐后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结论也以人工林为主。通过对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在不同林龄和海拔梯度间的林地水文效应,这对于丰富亚高山森林水文学的研究、确定长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桦木林苔藓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显著,随林龄增大而显著增加;而在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在不同林龄及海拔间均差异显著,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在林龄相同的条件下,在中海拔(3200m、3400m)较高,在较高(3600m)、较低(3000m)海拔偏低。苔藓最大持水率平均为945%,在林龄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平均573%,在林龄和海拔间均差异显著。各林龄和海拔梯度上的桦木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大,最大持水量显著下降,但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仅在部分类型下降显著。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林龄10~25a的林分,随海拔升高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增大。在大规模采伐后,苔藓层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可以作为次生林地水文效应向原始暗针叶林恢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