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木质纤维素原料水解产物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木糖,其中葡萄糖很容易发酵,致使木糖成为木质纤维素发酵的关键,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1766是自然界木糖发酵性能较好的天然酵母之一。研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pH值、摇床转速等因素对休哈塔假丝酵母1766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影响,由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休哈塔假丝酵母发酵木糖制乙醇工艺的适宜条件为好氧条件,发酵时间为2d,发酵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150r/min,初始pH值为5,此时乙醇收率最高可达68.62%。  相似文献   
22.
应用12个微卫星标记对9株来自欧洲和中国等不同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了不同地理藻株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水平,分析了我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株塔玛亚历山大藻共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其中9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比率75%。有效等位基因数1.3243~3.2667,平均为1.8774。塔玛亚历山大藻种内基因多样性为0.3630。9株塔玛亚历山大藻大致可以分为3个进化支,进化支与藻株的地理位置相关联。其中,中国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至少可分为2个进化支。不同地理分布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遗传分化水平较高,达0.7522。种群间的基因流估算水平较低,提示3个种群间可能不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3.
起始生物量比对3种海洋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赵文  杨为东  葛玉 《生态学报》2012,32(4):1124-1132
为深入了解饵料微藻与赤潮微藻间的种间竞争关系,通过微藻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起始生物量比(1:4、1:1和4:1)对3种海洋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两两之间种间竞争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3种海洋微藻表现出种间竞争的相互抑制效应;②在与塔玛亚历山大藻(简称A)的种间竞争中,蛋白核小球藻(简称C)和湛江等鞭金藻(简称I)均在竞争中占优势,蛋白核小球藻随自身起始生物量比的提高,其竞争优势越加明显,湛江等鞭金藻在A:I=1:1时竞争优势最为明显;在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种间竞争中,当C:I=1:4时,湛江等鞭金藻在竞争中占优势,C:I=1:1时,初期湛江等鞭金藻占竞争优势,随蛋白核小球藻的迅速生长,后期蛋白核小球藻占竞争优势,C:I=4:1时,蛋白核小球藻占绝对竞争优势;③由种间竞争抑制参数比较得出:3种微藻的种间竞争强弱依次为蛋白核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在起始比例C:I=1:1时,可共培养利用,在海产经济动物育苗中可对其进行适时采收投喂;两种饵料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为开发利用饵料藻进行赤潮生物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在白莲洞周边的喀斯特溶洞中发现了40多处石器时代人类的文化遗址,在这些众多的史前文化遗存中,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莲洞遗址外,还有著名的柳江人遗址、鲤鱼嘴遗址  相似文献   
25.
为了对实验室已分离的1株高效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DON)的真菌(NJA-1)鉴定,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以及rDNA ITS区基因序列的扩增、测定。形态学观察发现该菌属于曲霉属黑色组曲霉黑曲霉集合体。进一步分别用引物对BMB-CR和ITS2及ITS1和ITS4扩增rDNA的ITSⅠ-5.8S rDNA-ITSⅡ,得到总长为738 bp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基因序列比对和亲缘关系比较分析发现该菌rDNA ITS区基因序列与塔宾曲霉的同源性为100%,最终确定NJA-1为1株塔宾曲霉。菌株NJA-1 rDNA ITS区基因序列收录入GENBank,登陆号为EF178271。还对NJA-1的生长特性、炭源和氮源的利用、适宜生长的培养基pH等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为该菌的大量培养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6.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的无颈鬃豪猪(Hystrix subcristata)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口店田园洞位于北京猿人遗址西南6km处,是新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地点。该地点是迄今我国北方地区第四纪化石地点中含豪猪材料最丰富的。从头骨、牙齿、头后骨骼的形态特征及大小判断,田园洞的豪猪应归入我国现生无颈鬃豪猪(Hystrixsubcristata)。14C测年表明,含豪猪化石的地层时代为3.05~0.467万年,为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中期,是目前所知豪猪化石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最晚记录。  相似文献   
27.
中国塔蚁属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塔蚁属Pyramica Roger昆虫26种,其中描述3新种,提出1个新组合Pyramica dayui(Xu).提供了各个种的地理分布,编制了25种工蚁分种检索表,台湾塔蚁P.formosa(Terayama,Lin & Wu)仅知蚁后.26个中国已知种是:多氏塔蚁P.doherti(Emery),平岛塔蚁P.hirashimai (Ogata),命运塔蚁P.1achesis Bolton,王氏塔蚁P.emeswangiBolton,节膜塔蚁P.membranifera(Emery),高作塔蚁P.takasago(Terayama,Lin&Wu),弄巴塔蚁P.nongba sp.nov.,威氏塔蚁P.wilsoni Wang,日本塔蚁P.japonica(Ito),山地塔蚁P.formosimonticola(Terayama,Lin & Wu),典剑塔蚁P.benten(Terayama,Lin&Wu),细毛塔蚁P.leptothrix (Wheeler),高雅塔蚁P.elegantula(Terayama & Kubota),哀牢山塔蚁P.ailaoshana sp.nov.,玛祖塔蚁P.mazu(Terayama,Lin & Wu),吉上塔蚁P.kichijo(Terayama,Lin & Wu),杨氏塔蚁P.yangi sp.nov.,中华塔蚁P.sinensis Wang,六节塔蚁P.hexamera(Brown),提西塔蚁P.tisiphone Bolton,大禹塔蚁P.dayui(Xu),犬齿塔蚁P.canina(Brown & Boisvert),邵氏塔蚁P.sauteri(Forel),温和塔蚁P.mitis Brown,截头塔蚁P.mutica(Brown),台湾塔蚁P.formosa (Terayama,Lin&Wu).  相似文献   
28.
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光暗周期(L∶D)条件下培养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了光暗周期对生长繁殖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2种藻对温度的变化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7~25℃,最适温度20~22℃,低于10℃和高于30℃不能生长;锥状斯氏藻的光饱和点是400 μmol·m-2·s-1,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光饱和点是650 μmol·m-2·s-1, 都属于喜高光强的微藻;2种藻对pH值的变化极其敏感,适宜的pH值范围很小,为7.0~9.0, 最适pH值7.5~8.0, 与其生活的海洋环境一致,pH值高于9.5时, 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pH值10.0可致全部细胞死亡;在一定范围内,2种藻的生长速率(μ)和生物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呈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29.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对地面和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地面生苔藓采取样带调查取样法测定,树附生苔藓应用McCune方法对树干和树枝的附生苔藓生物量都做了细致的测定.结果表明,长白山暗针叶林中的苔藓植物分布很不均匀,随海拔变化差异很大,海拔1100m最低,仅为543kg·hm^-2;海拔1250m最高,达5097kg·hm^-2.苔藓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对生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特别是塔藓和拟垂枝藓的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与森林系统的群落学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海拔1100~1700m,塔藓的生物量与臭冷杉的重要值变化趋势相近,随海拔升高而减少;拟垂枝藓的生物量与鱼鳞云杉重要值的变化趋势相似,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此外,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表明了不同苔藓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差异,拟垂枝藓比塔藓水分条件要求更高.因此,生物量的研究在植物生理上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0.
从实验室生物滤塔填料的生物膜上,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 分离出4株好氧反硝化菌。好氧状态下4种菌的40 h反硝化率均大于80%, 其中菌种A1反硝化率可达到99.05%。跟踪菌种反硝化过程中氮元素24 h变化过程, 发现4株菌除A1外都有亚硝酸根积累。菌种A1为短杆菌, 革兰氏阴性。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与16S rDNA 序列测定(GenBank接受号DQ836052.1)初步判定菌种A1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适于菌A1生长的初始pH值是7.0左右, 温度30℃左右, 当DO大于2.0 mg/L时, DO的变化对菌种A1的反硝化效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