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吉林省白城地区干草原栗斑腹鹀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斑腹鹀在吉林省为留鸟,一年可繁殖两次,其雏鸟为典型的晚成鸟.4月末开始有求偶追逐和争雌行为,5月中旬产卵.雌雄鸟筑巢时间分别是43min/d和36min/d(筑巢第4天).平均窝卵数为5.09±0.58枚/巢(n=31),孵卵前、中、后期雌鸟孵卵占白天活动时间的35%、74.5%和67.6%, 孵化期为12d,孵化率为36.3%, 2、8日龄喂雏分别为4.5次/h和9.0次/h.雏鸟的体重及外部器官的发育除嘴峰外,生长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而嘴峰长的生长近似直线,栗斑腹FDA1雏鸟生长发育体重的生长模型为W=14.95/1+(e-0.552(t-3.63)),雏鸟11日龄后出飞,繁殖成活率为27.7%.  相似文献   
62.
关于费尔干蚌Ferganoconcha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顾知微 《古生物学报》2002,41(1):152-158
在追溯费尔干蚌属与科的最初定义及过去学者对此属归科的不同意见后,从我国标本所获对此属铰齿构造了解,说明此属为蚌类化石。认为额尔古纳蚌Arguniella。也是蚌类化石,作者过去将它与费尔干蚌属合并是错误的,同时肯定了原苏联马廷生(G.G.Martinson)对费尔干蚌铰板与铰齿合并的解释。费尔干蚌属的区别特征,在其扁而无壳顶脊的外壳与狭细片状齿无铰板的发育。文末简述了陈金华1999新的不同意见,并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63.
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红系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因子作为一种多能细胞因子,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CD34^ 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的完善,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红系增殖、分化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被发现并阐述清楚,对临床上相关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介绍了干系胞因子及其配体抑制红系祖细胞凋亡和促进红系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超干贮藏提高梭梭种子的耐贮藏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Bge .)的种子为短命种子 ,在自然状态下 ,种子的含水量为 8.5 % ,寿命约为 10个月。将梭梭种子含水量降至 2 .5 %和 1.4% ,其耐贮藏力增强。经过 5 0℃下 5d和 10d的人工加速老化后 ,超干种子表现出较强的抗老化能力。与对照相比 ,超干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活力指数及较长的根 ,其细胞膜具有较低的电导率和较高的脱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65.
扬子地台西南缘早石炭世早期有孔虫化石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早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主要发育地区之一。本文通过滇东沾益、黔南独山、桂北罗城、环江、桂林、阳朔及灵川等10条剖面系统研究,首次从泥盆系顶部至维宪统底部建立了Quasiendothyra带,Bisphaera带,Chernyshinella带,Nodochernyshinella带(进而又分为N.tumulosa亚带和S pinotournayellina亚带),Tuberendothyra带,Spinoendothyra带(分为Paradainella亚带和Psudodainella亚带Dainella带,Globoendothyra带,Palaeopaastaffella带及Eoparastaffella带等10个带和4个亚带,对每个带(及亚带)进行了有孔虫动物群详细分析。本文阐述了以N.tumulosa为代表的节结状次生沉积物有孔虫类出现,是早石炭早期有孔虫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Spinotournayellina,原始的tuberendothyrid,进化的tuberendothyrid至Spinoendothyra的出现。结合其它节结状和无节结状有孔虫层序特征详细分析了Tn2b-Tn3a间隔的有孔虫类一次次更新、演替关系,本文描述Spinotournayellina,Palaeospinoendothyra,Pseudoinflatoendothyra及Pseudodainella等4个新属及它们的模式种,简述了这些分类单位宏演化关系。对沿袭了半个世纪的岩关阶涵义作了修正,正限即为石炭系底界,始于Bisphaera带底界,上限止于Eoparastaffella带底界,并扼要地阐述了与西欧狄南盆地,北美同期地层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66.
一种以PCR介导的、可对任意长度靶DNA片段上的核蛋白结合位点进行DNA足纹作图分析的新方法.原理是:采用被随机降解靶DNA分子作为模板,用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进行单链扩增.首先,利用某种化学试剂或酶如DNaseⅠ对已与蛋白质结合或未结合的双链靶DNA进行随机降解,在一定条件下使每一个DNA分子恰好只有一个位点被切割.然后,这些被随机降解DNA分子即可作为模板,用同位素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正向或反向)进行单链扩增.最后,扩增的单链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形成DNA片段梯队,而被蛋白质保护的位点则在DNA片段梯队中形成位置缺口,从而确定DNA与蛋白质相结合的精确位点.该方法被应用对人干细胞因子基因5′旁侧-1190~-273区域的DNA足纹部分作图.  相似文献   
67.
超干对种子活力及水分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耐干的菜心种子和不耐干的豇豆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超干对其活力和水分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参数(△S、△H、△G)的影响。超干使红豇豆种子活力下降,SOD、POD活性降低,膜结构受损,这些变化即发生在水分降低的干燥过程中又发生在眼干状态下的贮藏过程中,菜心种子的活力和SOD,POD的活性受超干的影响小,超干对细胞膜的轻微损伤可在萌发吸胀时得到修复,超干种子水分吸附等温线上区段1和区段2的含水量明显下降;超干种子除-△S和-△H在区段1略有所升高外,-△S、-△H在区段和2和区段3和-△G在各区段均有程度不同的下降;这些改变尤以豇豆种子较显著,说明豇豆种子的水分束缚能力低,较易失去水分吸附等温线上的强吸附水,继而引起大分子结构的改变,降低种子活力;而菜心种子则相反,能在超干状态下较好地保持酶的活性和细胞膜的结构,故适宜超干贮藏。  相似文献   
68.
6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Huperzina A)和石杉碱乙(Huperzine B)含量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检测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的积累。内生真菌发酵液经氯仿萃取、甲醇溶解、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检测分析,选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15 mol/L乙酸铵(p H 6.8)和甲醇溶液(70∶3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08 nm,连续检测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第6–15天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积累。结果表明,发酵提取液中的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可在25 min内进行很好的分离和分析,石杉碱甲在1.50-4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5),石杉碱乙在0.25-7.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6.83%、108.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4%、3.60%。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检测。在发酵过程中,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呈现先增后减,随后有所增加继而又减少的趋势。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分别在内生真菌发酵第14天、第8天达到最高,分别为12.417 0μg/mL、4.660 3μg/mL。该方法学的建立为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合成石杉碱甲与石杉碱乙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检测手段,从而有利于药物新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70.
小麦干尖叶是近年在小麦育种中所发现的一种叶部坏死性状,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本文以具有干尖叶与正常叶这一相对性状的部分小麦品种(系)为基本材料,采用正反杂交、正反回交及杂种后代分析和异源细胞质替换,首次对干尖叶的遗传及性状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尖叶性状与一般杂种坏死与黄化截然不同, 并非仅杂种所具有,能作为纯系稳定遗传; 其表型受核内一对主效显性基因所控制,即使采用异源细胞质替换, 以特定质核互作也难以克服这一性状的对外表达,只有通过杂交与后代选择,纯化与稳定隐性正常叶方可克服。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inheritance and transmission law of the character for wheat leaf-tip necrosis were firstly investigated with the contrasting character of leaf-tip necrosis and normal leaf in wheat varieties for basic test materials by reciprocal crosses and backcrosses,hybrid progeny analysis and aliencytoplasm substitu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heat leaf-tip necrosis is a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hybrid necrosis and hybrid chlorosis.It is not only expressed in hybrid but also stable inheritance as pureline.Its phenotype is conditioned by a pair major dominant gene.It is not overcome even if special interaction of nucleus-cytoplasm after alien cytoplasm substitution.Only be the varieties or lines with normal leaf obtained by crossing and selecting stable normal leaf character with recessive g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