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1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通量塔净生态系统碳交换数据的植被物候遥感识别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北美洲72座通量塔观测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数据来计算植被物候,并以此作为参考数据,从可行性和准确性两方面对阈值法、移动平均法和函数拟合法三大类常用的植被物候遥感识别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基于局部中值的阈值法对植被物候识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均最优;其次为Logistic函数拟合法中的一阶导数方法;移动平均法对植被物候识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与移动窗口的大小有关,对于16 d合成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来说,移动窗口大小为15时能获得较优的结果;而全局阈值法对植被物候识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均最差;Logistic函数拟合法中的曲率变化率方法在识别植被物候时虽然与基于NEE数据得到的植被物候在数值上存在较大偏差,但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基于曲率变化率方法识别出的植被物候能较真实地反映植被物候在时空上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2.
藻类氮的生态辐是指在一定氮浓度范围内藻类能生长和繁殖的浓度范围。它由藻类生长的最佳氮浓度、氮适宜生长范围和氮耐受限度构成。为了定量计算藻类的氮生态幅,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低磷(0.48 μmol/L)、中磷(0.97 μmol/L)和高磷(1.45 μmol/L)3种不同磷起始浓度条件下不同氮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数和最大比生长率的影响,依据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氮耐受性模型,并得到了藻类生长的最佳氮浓度、氮适宜生长范围和氮耐受范围的定量表达。结果表明,在低磷、中磷和高磷条件下,当氮浓度小于适合藻类生长的最佳氮浓度时,藻类细胞数和最大比生长率均随着氮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氮浓度大于适合藻类生长的最佳氮浓度时,藻类细胞数和最大比生长率均随着氮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藻类生长的氮耐受性模型与谢尔福德耐受定律较为吻合,定量得到在低磷、中磷和高磷培养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最佳氮浓度分别为30.36、62.07和77.85 μmol/L;氮适宜生长范围分别为18.30-42.42、37.71-86.43和41.52-114.18 μmol/L;氮耐受限度分别为6.24-54.48、13.35-110.79和5.19-150.51 μmol/L。研究显示不同磷起始浓度条件下,藻类的氮生态幅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3.
有毒甲藻棗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ru)Balech)在低氮的F\2培养液中会形成休眠孢囊.在试验的递度中,f\20NO3-诱导效率最高,一次性培养中孢囊形成率达到2%.大约73.2%和17.6%的孢囊在接种后的第八天和第九天形成.新形成的孢囊3d后红色体开始出现,并持续地分泌粘性物质,这可能有助于孢囊的扩散和生存.孢囊在15和20℃保存下的休眠期分别为15和10d.孢囊需要温度的改变就能萌发,在20℃条件下孢囊密度分别降到了4.5和0.9个\g,说明2002年亚历山大大藻孢囊在春季和各有一次萌发.赤潮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孢囊会很快通过萌发回到水体中,无论季节和水温如何.2003年5月DG-26站位表层沉积物中亚历山大藻孢囊密度只有3.3个\g,但这些孢囊均是新形成的.在长江口,种群初始的大小不是决定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4.
以大叶蚁塔茎尖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无菌苗,再以无菌苗的嫩叶诱导不定芽发生,研究了其离体培养和不定芽再生的过程,成功建立了低成本的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无菌苗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mg·L-1+NAA 0.1 mg·L-1,培养30 d,增殖率稳定为3.80;(2)叶片可直接诱导再生出不定芽,其最佳培养基为MS+ZT 1.0 mg·L-1+NAA 0.1 mg·L-1,诱导率达95%,分化幼苗众多;(3)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 mg·L-1+蔗糖20 g·L-1时,生根率达95%。 相似文献
65.
66.
浙江南麂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南麂海域的调查结果,对南麂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南麂海域仅出现在春季(4—6月);藻细胞密度在春季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表层水体中藻细胞密度的最高值(12250 cells·L-1)出现在5月8日;塔玛亚历山大藻集中出现在水温18.5 ℃~19.5℃、盐度29.5‰~31.0‰的水体中;较高的藻细胞密度与较低的磷酸盐浓度相对应,氮盐浓度的变化与藻细胞密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密度与N∶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7.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传统草药千层塔,之前被考证为石松科(Lycopodiaceae)石杉属(Huperzia Bernh)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目前药学研究从中分离出的石杉碱甲,能够高效、高选择、可逆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分解,已广泛应用于改善记忆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40年来有关“蛇足石杉”在系统与分类学、遗传多样性、组学研究、内生真菌、化学成分、资源调查、栽培繁殖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植物分类学研究角度出发,厘清原中国境内分布的蛇足石杉,实应为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的Huperzia serrata和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H. javanica两个物种; 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名实图考》千层塔的基原,应是我国南方广布的石杉属植物H. javanica。考虑到药用植物和药材名称的稳定,将H. javanica的中文名沿用《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千层塔”,H. serrata的中文名处理为“蛇足石杉”。 相似文献
68.
在河南省原阳县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安装了吸虫塔(suction trap),2009-2010连续2年在该地区进行了昆虫诱捕及麦蚜监测,并对诱捕到的麦蚜数量动态,以及吸虫塔和黄色粘板监测的比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吸虫塔对多种小型昆虫有很好的诱捕效果,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诱捕到了8目39科58种和8目37科61种的小型昆虫,数量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该吸虫塔对麦蚜起到了很好的监测效果,2009年麦蚜始见期比2010年早,2009年麦蚜的优势种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2010年是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2009年麦蚜大量发生和高峰期出现的较早,禾谷缢管蚜分别在5月1日,5月13日,5月19日到达高峰,5月19日以后数量急剧减少;2010年麦蚜大量发生和高峰期出现的相对较晚,荻草谷网蚜在5月3日、5月7日、5月19日和5月31日出现4个高峰,5月31日以后蚜量才骤减。对白天不同时段诱捕的蚜量分析可知,麦蚜在早晨和傍晚飞翔活动相对较强。吸虫塔与黄色粘板监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吸虫塔诱集麦蚜的数量动态与黄板诱集的数量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吸虫塔诱蚜量与黄板蚜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吸虫塔诱集麦蚜出现高峰期早于黄色粘板。 相似文献
69.
本文计算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几个头骨与尼阿洞人之间的歧异系数,结果是柳江人与尼阿洞人的距离小于后者与澳大利亚大约同时期的人类的距离,也小于其与山顶洞人之距离。本文还根据一些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讨论了尼阿洞人、塔邦洞人与亚洲大陆及澳大利亚古人类的关系。结论认为亚洲大陆对尼阿人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塔邦洞人也接受过一些来自北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云南峨山县老龙洞发现旧石器1993年10月下旬.由云南省博物馆、玉溪地区文管所和峨山县文化局组成的发掘队.在以山县老龙洞发掘中.获重大收获.峨山县东里昆明140公里.塔甸位于用山县城西北59公里,老龙洞在塔甸敬【约/(M米处已用群大理岩构成的山脚.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