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红火蚁蚁丘大小与诱集工蚁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饵诱集法研究了荒地、绿化带生境中红火蚁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与诱集工蚁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荒地生境中,随着蚁丘体积的增大,诱集工蚁数量表现为先迅速增加、后增大减缓、最终趋于平衡的规律,当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分别为11634 cm3、1308 cm2时,诱集工蚁数达到最大值,为每诱饵291 头;在绿化带生境中,随着蚁丘体积的增大,诱集工蚁数量动态与荒地生境相似,当蚁丘体积>18089 cm3时,诱集工蚁数量的增幅明显变缓,当蚁丘体积为25974 cm3时,诱集工蚁数达到最大值,为每诱饵232头.韦布尔函数方程可较好地描述诱集的红火蚁工蚁数量与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莫新礼  韦发南   《广西植物》1983,(4):307-311
<正> 蔓生或近直立草本;茎具棱,密生灰白色长硬毛。叶纸质,椭圆形或卵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钝,基部狭楔形,边缘有疏齿,两面被灰色长硬毛;叶柄长1—1.5厘米,被长硬毛。聚伞花序具4—5朵花,连总梗长约1.5—2.5厘米,总梗及花梗均被长硬毛;花梗长0.8—1.5厘米,花萼钟状,长5—6毫米,脉不明显,萼齿5,近等大,披针形,边缘被长硬毛;花冠白色,长约5厘米,无毛,近二唇形,上唇较短,长约3.5毫米,先端钝,下唇3裂,中裂片长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4毫长,先端钝圆,雄蕊  相似文献   
13.
游仆虫皮层棘毛基部纤维包括纵纤维、前纵纤维和放射纤维: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一般长而粗大,前纵纤维次之,放射纤维较细小;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几乎纵贯额腹横棘毛区皮层,而放射纤维较为细小;尾棘毛基部仅与一类更为细小的放射纤维相联系。不同额腹棘毛基部的同种纤维大小、形态不尽一致,各种纤维由棘毛基部区向皮层细胞质多个方向伸展,表现出极性和不对称性。并且额腹横棘毛基部纤维相互交联在一起,导致这一皮层区域形成强大的棘毛基部纤维网络。 游仆虫形态发生中,横棘毛原基向皮层裂口上方伸出一束粗大的纤毛芽时,先后发生模棘毛原基前纵纤维芽、额腹棘毛原基后纵纤维芽,以及这些棘毛原基放射纤维芽。纤维芽的发育顺序是从左列棘毛原基开始,到右侧的棘毛原基。这种纤维物质生长的顺序性,与新棘毛原基的发生和分化是相一致的。并且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和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形成中显示出极性和方向性,纤维物质生长伸长的方向与相应的新棘毛迁移方向相反。 老棘毛基部纤维在游仆虫形态发生过程中必然要退化。我们推测,其瓦解过程与细胞分化中老棘毛逐渐失去功能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毛菍     
<正>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是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野牡丹属植物(详见彭东辉等:618~625)。大灌木,高1.5~5 m;茎、小枝、叶柄、花梗及花萼均被平展的长粗毛,毛基部膨大。叶片坚纸质,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长8~15(~22)cm,宽2.5~5(~8)cm,全缘,基出脉5,两面被隐藏于表皮下的糙伏毛,通常仅毛尖端露出。伞房花序,  相似文献   
15.
用PCR方法从目前极少被报道的真双子叶基部类群10种植物的总DNA中扩增出CHS基因外显子2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经克隆后测序,共得到26个不同的片段。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70%),每种植物有2—4个不同的拷贝,在金鱼藻中发现有一个拷贝(CedeCHS3)含有一段长29个碱基的缺失,可能已失去了该基因的功能,而来自银桦的GrroCHS8拷贝具有较多活性位点的变异,可能具有了新的功能。在对碱基含量的分析中表明,只有来自雀舌黄杨的序列有一定的GC偏好,特别是第三位的GC含量达70%以上。用贝叶斯法、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的CHS基因的分子系统树均由3个主要分支构成,其中一个分支由来自金鱼藻的4个序列聚在一起构成了subfamilyⅡ,来自昆栏树的2个序列聚在一起网接于subfamilyⅢ中;来自独叶草的3个序列分散于同一亚家族(subfamilyⅠ)的不同分支中;而多数种的序列分散在相距较远的两个分支中,构成了两个主要的亚家族subfamilyⅠ、subfamilyⅢ。从所建分子系统树看真双子叶基部类群植物的CHS基因家族成员来源于该类群形成前的两个祖先拷贝,在不同植物这两个祖先拷贝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这些进化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广西石灰岩石山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树刚  韦发南   《广西植物》1982,(3):129-133
<正> 鸡尾木,新种(大戟科))图1 Excoecaria venenata S.Lee et F.N.Wei,sp.nOV.(Euphorbiaceae) 灌木,通常高1—2米,少为3米。小枝绿色或带紫红色,有棱,无毛。叶对生或互生,薄革质,狭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9—14.5厘米,宽1.5—2(3厘米),嫩时呈红色,背脉为紫红色,先端尾状渐尖,尖头呈镰状,基部渐狭或楔形,边缘具疏离浅齿,两面  相似文献   
17.
被子植物系统学研究取得重要新进展,确定了几个被子植物基部类群。介绍了其中仅分布于南半球西太平洋地区的互叶梅属、腺齿木属和对叶藤属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索志立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3):2381-2384
互叶梅科(Amborellaceae)一属一种。形态学研究显示互叶梅(Amborella,tricopoda Baill.)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大多数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显示,互叶梅科是现存被子植物的最基部类群。但有关互叶梅科的系统位置存在争议。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和辐射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热点。本文将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小型水生植物类群排水草科(Hydate Uaceae)一直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该科应隶属于基部被子植物(Basal Angiosperm),和睡莲类植物为姐妹群。分类学家对该类群进行了系统修订,合并了该科的2个属,现有1属12种植物。对该科的深入研究正引起生物学家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20.
刘寿养   《广西植物》1984,(3):199-200
<正> 多年生草本。茎细长,匍匐,上部常缠绕,密被长硬毛。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8—5厘米,宽0.8—2.5厘米,全缘,顶端锐尖或近圆形,具短尖头,基部近圆形,浅心形或阔楔形,边缘密被及两面疏被长硬毛,背面脉上毛常较密,侧脉每边3—6条,两面凸起,小脉平行横出,在叶面不显,在叶背明显突起;叶柄长3—8毫米,密被长硬毛。花序的苞叶卵形,基部截形,少为浅心形或近圆形。聚伞花序腋生,具花1—3朵,仅1花能育,花序梗长约5毫米;苞片线形,极小,长2—3毫米;花蕾狭卵形,顶端长渐尖;萼片披针形,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