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9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85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雨  方玉达 《遗传》2020,(1):57-72
Cohesin是一类在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保守的蛋白复合体,由4个重要亚基相互作用形成环状结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参与维持染色体的有序排布。在动物中研究发现cohesin还可以作为分子间的连结器介导绝缘子/增强子–启动子间长距离交互,导致基因表达增强或者抑制,但在植物中关于cohesin在调控基因表达和维持染色体构象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介绍了cohesin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组成亚基,对调控cohesin在染色质上动态变化的相关因子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近年来植物中cohesin的功能研究和动物中cohesin在三维基因组及转录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植物中cohesin在转录调控中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22.
暗黑菌门包括OP9和JS1两大分支,成员大多为未培养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并且在部分环境如厌氧海洋沉积物、地热环境以及油藏中为优势微生物。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研究表明,暗黑菌为严格的厌氧微生物,同时具有降解糖类、小分子酸、短链正构烷烃的能力,在地球碳循环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缺乏相应代表性的纯培养菌株,对于暗黑菌的生理生化功能推测仍有待验证。文章概述了暗黑菌的发现及发展历史,分析了其环境分布和多样性,简述了目前提出的三种代谢方式,提出了未来暗黑菌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3.
近年来,多种新型耐药基因的出现和全球性流行,严重威胁了全球公众健康。CRISPR-Cas9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 system)是细菌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可切割耐药基因、抵御外来核酸入侵,现已作为一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应用于防控细菌耐药性研究。本团队已建立了一种单质粒介导靶向mcr-1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能有效并特异性消除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中的mcr-1,恢复其对黏菌素的敏感性。同时也发现在临床中应用还需要优化其递送方式。本文对近几年该技术在细菌耐药性防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过程、作用机制、递送方式、在体外检测实验结果的进展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以期为防控细菌耐药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4.
2004年10月,由三代植物学家历时45年完成了《中国植物志》。7年之后,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植物学会在昆明举办了201l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届青年研讨会。会议明确提出了“后植物志时代的系统与进化植物学”这一主题。2013年9月,英文和修订版《中国植物志》联合编委会在北京宣布,世界上最大和高水平的FloraofChina已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125.
安纽蝎蛉总科由长翅目中3个灭绝的科组成.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具有长管状吸收式口器,推测其与裸子植物的授粉有密切关系.目前在我国东北中生代共发现安纽蝎蛉总科化石5属11种,对它们进行了简单地综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检索表,探讨了当时这类具有“长口器”的长翅目昆虫与裸子植物之间的取食和授粉过程,以及二者之间协同进化模式,并对早期被子植物传粉模式做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126.
周亚纯 《化石》2013,(4):23-30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化,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7.
在开展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调查中发现,早春低温时期,大多数高海拔植物的花芽苞片具有浓密柔毛形态特征。该研究以柳属植物为实验材料,运用红外线测温仪与红外热成像仪,在太阳光照射与遮荫两种情况下,对温带地区自然环境生长的白玉兰花芽进行测温,观测花芽内外温度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并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柳属花芽与木兰属花芽内外温度变化,分析花芽温度与光强的关系,探讨花芽苞片被毛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柳属植物花芽苞片被毛与海拔、光照强度有关,花芽苞片上的柔毛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热量,海拔越高,苞片具有更浓密的柔毛。(2)柔毛能防止花芽内部热量散失,使幼嫩的花芽在冬季或早春低温环境下免受低温影响。因此将花芽或花序苞片上具有浓密柔毛的植物称为"花芽被毛植物",其被毛特征是植物对早春低温环境适应性趋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8.
采用电镜扫描法,对48份何首乌种质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花粉形状主要为椭球形,少量为长椭球形和近球形,部分种质花粉形状正处于椭球形向长椭球形进化的阶段;极面观主要为三裂圆形,部分种质的变异为半球状、四边形、凹陷状或平三角形;赤道面观主要为椭圆形,部分种质为三角形或四边形;萌发沟3条,狭长,几达两极,部分种质的1条或2条萌发沟中部或近极端处隆起,2条或3条萌发沟在极端处相交;表面纹饰为穴状,部分种质的穴中出现小孔。研究结果表明,何首乌物种正处于活跃进化阶段且因区域及生境的差异其进化速度不一致,低纬度地区的种质进化程度较高纬度地区的高,其最初的起源中心可能位于高纬度地区,在向低纬度地区迁移过程中其花粉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9.
Mean hemoglobin (Hb) concentration of about 3 500 subjects derived from 17 studies of Himalayan highlanders (Tibetans, Sherpas, and Ladakhis) was compared with lowlanders (Chinese Han, Indian Tamils) lived in the Himalayas, and European climbers during Everest expeditions as well as Andean natives. The results found that Hb concentration in Himalayan highlanders was systemically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Andean natives and lowland immigrants. These comparativ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a healthy native population may successfully reside at high altitude without a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Hb, and the lower Hb levels of Himalayan highlanders than those of migrated lowlanders and Andean natives are an example of favourable adaptation over the generations. In addition, excessive polycythemia has frequently been used as a marker of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CMS). Altitude populations who have a higher Hb concentration also have a higher incidence of CMS. The low Hb in Himalayans suggested as showing adaptation over many generations in Tibetan stock. Recent work in Tibet, suggested that Tibetans there may have adapted to high altitude as a result of evolutionary pressure selecting for genes which give an advantage at altitude. All of the population genomic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PAS1 and EGLN1 are mostly likely responsible for high altitude adapta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to low Hb concentration in Tibetans. These data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Himalayan highlanders have evolved a genetically different erythropoietic response to chronic hypoxia by virtue of their much longer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  相似文献   
130.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仅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引起全球公共卫生的关注。猪对哺乳动物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都易感,被认为是二者之间进行基因重配和跨种传播的重要中间宿主,也是产生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毒株的重要来源。目前全球猪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以H1N1、H3N2以及H1N2亚型为主,但各地流行的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es,SIVs)谱系或基因节段的来源均有差异。北美地区近期暴发的猪流感三源重配H3N2/H1N2亚型变异株感染人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SIV对公共卫生的威胁。因此,监测和研究甲型流感病毒在全球猪群中的流行动态对于大流行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