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83篇
  免费   2115篇
  国内免费   11319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713篇
  2022年   939篇
  2021年   989篇
  2020年   942篇
  2019年   842篇
  2018年   678篇
  2017年   812篇
  2016年   864篇
  2015年   982篇
  2014年   1458篇
  2013年   1287篇
  2012年   1563篇
  2011年   1828篇
  2010年   1757篇
  2009年   1864篇
  2008年   2074篇
  2007年   1636篇
  2006年   1562篇
  2005年   1645篇
  2004年   1741篇
  2003年   1779篇
  2002年   1908篇
  2001年   1919篇
  2000年   1448篇
  1999年   1164篇
  1998年   1092篇
  1997年   952篇
  1996年   1049篇
  1995年   967篇
  1994年   800篇
  1993年   456篇
  1992年   471篇
  1991年   439篇
  1990年   372篇
  1989年   335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121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DNA印迹(Southern blot)杂交法是研究DNA分子结构,变异及其组成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自1975年闻世以来,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病毒学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该技术均需要首先将电泳后已变性的DNA从琼脂糖凝胶转移至支持膜上,因此,实验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吸印的效果,同时也受支持物  相似文献   
62.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感染人体的皮肤粘膜并引起乳头状瘤病变的病毒。目前发现的HPV已有63型,不同型的HPV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病变。HPV 16主要与生殖系统的肿瘤尤其是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63.
本文直接用亚油酸为材料,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和紫外分光技术,分别检测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自由基产物L·和共轭二烯结构,对Cu~(2+),Cu~(2+)/Vit C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it C自由基,Cu~(2+),Cu~+都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Cu~(2+),Cu~+可以使含有部分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继续氧化。  相似文献   
64.
65.
利用~1H-NMR模拟谱研究二核苷酸A3′P(CH_3)5′A的构象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在利用~1H-NMR模拟谱确定18℃、40℃、70℃三种温度下有关质子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的基础上,分析了A3′P(CH_3)5′A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a和b的构象状态。它们与A3′P(OH)5′A相比发现:(1)在18℃时两个核糖环是S型构象占主要成分,并随温度升高S型构象成分增多;(2)磷酸骨架的扭角ε′和β′分别改变±15°及±4°;(3)在优势构象情况下,两个核糖环都部分重叠,而且A3′P(CH_3)5′A(a)的重叠程度比A3P′(CH_3)5′A(b)小;(4)腺嘌呤碱基都更倾向去堆积状态,而且随温度升高A3′P(CH_3)5′A(a)比A3′P(CH_3)5′A(b)有着更强的去堆积效应。  相似文献   
66.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67.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68.
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蝇胚胎的前后极性和幼虫精细的体节图式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显示不同的作用层次。首先,母性效应基因通过卵中编码的形态发生原,将胚胎分为前后极和两末端区。继而由体节缺口基因决定胚胎的第二次分区。在这基础上,体节成对基因和极性基因相继转录表达,分别决定重复体节的存在和每个体节的前后极性。最后,在体节基因活性影响下,由同源异型基因决定每个体节的特性。在果蝇早期发育中,正是由于上述不同层次的前后图式基因通过相互调节,按顺序在特定的空间相继表达,从而决定了幼虫规则体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9.
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对于基因如何代代相传以及个别基因的表达调控,我们已有相当的了解。然而对发育过程中,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秩序,依次表达,并导致性状的发育,则所知甚少。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深入。已有人提出不同的理论模型,以解释在发  相似文献   
70.
Interleukin-1 beta (IL-1 beta), one of the polypeptide lymphokines released in response to antigen, toxins, injury or inflammation by nearly all cell types, has multiple systemic effect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IL-1 beta on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induced estrogen production in primary culture was investigated. Granulosa cells obtained from immature estrogen-treated female rats were cultured for 3 days with increasing doses of FSH (1-30 ng/ml) with or without increasing doses of IL-1 beta (2-20 U/ml). The FSH stimulated estrogen production is dose-dependent, whereas IL-1 beta alone did not affect estrogen biosynthesis. In contrast, simultaneous treatment with IL-1 beta caused a dos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FSH action. This inhibitory effect of IL-1 beta was evident 48 h after the treatment. Furthermore, IL-1 beta inhibited forskolin (10(-5) mmol/L) and (Bu)2 cAMP (10(-2) mmol/L)-stimulated estrogen production, indicating a post-cyclic AMP site of act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IL-1 beta is a potent modulator of granulosa cell steroidogenesis. Decreased estrogen forma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follicle atresia and the impaired reproductive functions during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