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76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涉及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抗马拉硫磷纯合子(RR)、杂合子(RS)和敏感纯合子(SS)的自然内禀增长率及其对马拉硫磷抗性演化的影响。RR、RS和SS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118、0.1171和0.1339。RR和RS基因型在无杀虫剂时呈现出繁殖不利性,RR和RS的相对适合度分别是SS的0.65和0.68。 影响淡色库蚊对马拉硫磷进化的某些因子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模拟的因子包括R等位基因的起始频率(P_o)、所用马拉硫磷的剂量和迁入率(m)。模拟结果表明(I)不用药时R等位基因衰减是由于RR和RS基因型的繁殖不利性;(2)在起始种群N_o=200,P_o=0.1,使用杀死全部SS和RS的剂量(8ppm)处理,使R等位基因为有效隐性,并且m≥0.15时可阻止马拉硫磷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290尾Moxostoma属3个种的胭脂鱼进行了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的研究,得到10种电泳表现型(Phenotype),由A与B两个位点控制。A位点向阳极迁移,有a、b、c、d及e5个等位基因;B位点向阴极迁移,有f及g两个等位基因。种间差异明显。 不同采集地区(德克萨斯、佛罗里达及路易斯安那)的鱼类,新鲜材料、冰冻材料及雌雄之间电泳结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品种与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植物生理学与遗传学相互渗透的日益加强,中外文献中品种与基因型等名词出现的频率也逐渐提高。但对于这两个术语的认识似乎尚未一致。有的学者认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彼此不能等同(刘更另,1991,私人通信),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品种就是基因型,基因型即为品种(倪晋山、王海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圆盘电泳,分析比较了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16个菌株和光帽鳞伞(Pfioliota nameko) 9个菌株的胞外漆酶同工酶酶谱。经多批次重复, 得到了所有菌株的恒定酶谱。依照这些酶谱及各酶带等电点(pT)值的不同,确立了它们的漆酶标志位点相似系谱。16株黑木耳被区分成4种类型9个组。9株光帽鳞伞被分成两种类 型3个组,但各组内之菌株间仍有异同。试验结果表明,把漆酶同工酶谱应用于菌株鉴别将是一种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了自交作物群体遗传组成的分析公式。根据所推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任何自交世代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和同一表现型中各基因型的频率。对自交群体遗传组成的分析可用于质量性状的选择,确定选择时需要的有效群体大小和选出有效群体的大小,亦有助于确定选择的最佳世代。  相似文献   
6.
基因型和胚龄对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对34种基因型的小麦未成熟胚在离体培养中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4%的供试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率都可达到80%以上,若排除供体植株环境条件的不同和接种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看来没有根本的差异。愈伤组织分化率因基因型的不同变动在0—60%之间,平均为32.7%。虽然同一基因型的盾片愈伤组织分化率在不同年份中有所不同,但是愈伤组织是否具有再生能力?看来是个稳定的遗传性状。因此小麦未成熟胚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反应和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本文的结果还表明,虽然最适于培养的未成熟胚的大小为1毫米左右,伹小至0.3毫米的未成熱胚仍能以几乎100%的频率形成愈伤组织,60%左右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再生檀株,只是所需的时间比1毫米左右的胚较长。  相似文献   
7.
甘蓝类无蜡粉亮叶性状遗传规律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于1987年从普通结球甘蓝“迎春”品种自交二代群体中,发现了无蜡粉亮叶甘蓝突变株, 经过多年对其遗传规律进行的研究,认为这一无蜡粉亮叶性状是由一对隐性纯合基因控制。利用这一性状可培育结球甘蓝及其它甘蓝类具有这同一性状的新类型、新品种,提高其品质,更可作一代杂种利用的标记性状,充分发挥一代杂种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挖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XT11在黄原胶降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基因,预测黄原胶降解通路,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该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转录本进行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T11以葡萄糖为对照组,以黄原胶为碳源时可获得上调差异基因213个。显著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聚糖降解、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ABC转运、苯丙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五个KEGG途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CAZymes)功能注释表明,位于同一基因簇上的4个CAZymes基因和黄原胶降解直接相关,其余的CAZymes基因具有潜在的黄原胶降解活性。此外,预测到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 PTS)和ABC转运途径(ABC transporters)参与了胞外黄原胶降解中间产物的跨膜转运。挖掘了菌株XT11中黄原胶降解过程中的功能基因,并阐述了菌株XT11的黄原胶降解通路。  相似文献   
9.
代梨梨  彭亮  陶玲  郝柳柳  张辉  李谷 《微生物学报》2023,63(10):3811-3824
硫酸盐引起的生态学效应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关于硫酸盐对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硫酸盐对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影响规律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采集自养殖池塘的底泥和表层水构建了试验系统,研究了加入约0 mg/L (对照组)、30 mg/L (T1处理组)、150 mg/L (T2处理组)、500 mg/L (T3处理组) Na2SO4后表层底泥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组成和共生网络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孵育第30天前,各实验组底泥微生物变化不大;但到第50天时,T2和T3处理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相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相比其他实验组,T1处理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升高(P<0.05),T3处理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1处理组增加了较多差异类群(62种),而T3处理组差异类群大量减少(45种)。共生网络图分析显示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引起了底泥微生物网络复杂性的增加,说明微生物群落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响应硫酸盐引起的环境改变。冗余分析(redundant analysis,RD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底泥总有机碳、总氮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底泥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提示底泥微生物可能受到硫酸盐和有机质作用的影响。【结论】较长时间的高浓度硫酸盐会对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造成重要影响,微生物群落自身的转变和硫酸盐引起的有机质分解改变可能是造成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品种宁夏枸杞果实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筛选关键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揭示宁夏枸杞品种间活性成分含量差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宁夏枸杞‘宁杞1号’和‘宁杞7号’青果期、转色期及成熟期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2个品种果实不同发育期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811818178条clean reads,有121.76 Gb有效数据。‘宁杞1号’和‘宁杞7号’在青果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2827、2552和2311个;分别有2153、2050和1825个差异基因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和同源蛋白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KOG)分析等6个数据库中被成功注释。青果期、转色期和成熟期果实的差异表达基因,在GO数据库分别有1307、865和624个被富集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3个部分中;KEGG通路富集结果均集中在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和植物-病原互作过程;在KOG数据库,3个发育期分别注释了1775、1751和1541个差异表达基因。对注释的基因进行PubMed数据库检索,在青果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分别筛选到与枸杞活性成分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8、26和24个,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萜类、生物碱和维生素等代谢途径。选取7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RT-q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数据表达趋势一致。本研究从转录水平为不同品种宁夏枸杞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提供了初步证据,为进一步挖掘枸杞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及解析其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