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6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1302篇 |
专业分类
64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07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194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197篇 |
2011年 | 233篇 |
2010年 | 279篇 |
2009年 | 276篇 |
2008年 | 444篇 |
2007年 | 324篇 |
2006年 | 292篇 |
2005年 | 310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46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29篇 |
1999年 | 168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57篇 |
1996年 | 145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118篇 |
1989年 | 129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5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
硒对铅暴露致神经损伤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铅暴露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作用,明确铅暴露引发神经毒性损伤的部分机制以及硒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哺乳期染铅及补充硒建立铅暴露动物模型;通过TUNEL实验确定铅暴露引发的神经损伤;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ax、Bcl-2、Caspase-3水平确定铅暴露对凋亡途径的启动;并确证补硒在铅神经毒性作用下对机体的保护作用。结果:1.哺乳期铅暴露能够引起仔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2.铅暴露能够诱导Bax/Bcl-2水平改变,激活Caspase-3。3.同时给予硒干预后,机体抗铅神经毒性能力显著增加。结论:1.铅暴露能够诱导海马部位神经毒性损伤,损伤可能通过启动凋亡途径而发生,2.补硒能够通过拮抗凋亡发生从而拮抗铅的神经毒性,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2.
83.
84.
在静态和动态培养条件下杂交瘤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WuT3杂交瘤细胞在静态和动态培养条件下的比较,发现细胞生长和代谢有很大不同。在静态培养条件下,细胞培养周期较长,细胞密度较高;但在动态培养条件下,细胞代谢更加旺盛,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加快,乳酸、氨、丙氨酸等代谢产物的比生成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85.
单倍体培养是快速获得菊科纯合系的重要途径。目前已进行单倍体研究的菊科植物共有13个种,其中9个已成功获得单倍体植株。菊科中诱导单倍体的途径有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离体雌核培养、远源杂交和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本文详细论述了不同外植体发育时期、预处理、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单倍体植株诱导再生的影响。对菊科植物单倍体诱导的几种途径进行对比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6.
胚培养技术是指将不同植物的胚在离体无菌培养的条件下,使胚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发育成幼苗的技术. 至今为止,胚培养技术已有近90年的研究历史.1904年,Hanning成功地培养了萝卜和辣根的成熟胚,并且提前使它们萌发形成了小苗,这是世界上胚培养最早获得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87.
采用超声监测仪录制超声信号和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下丘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curqes,FTCs)的方法,探讨了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频率调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大蹄蝠回声定位叫声为恒频-调频(consrant frequency-frequenevmodulated,CF-FM)信号,一般含有2-3个谐波,第二谐波为其主频,cF成分频率(Mean±SD,n=18)依次为:(33.3 4±0.2)、(66.5±0.3)、(99.4 4±0.5)kHz;电生理实验共获得72个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Q10-dB值的范围是0.5-95.4(9.2±14.6,rg=72),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在回声定位主频附近的神经元具有尖锐的频率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大蹄蝠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存在相关性,表现为最佳频率在回声定位信号主频附近的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的Q10-dB值较大,具有很强的频率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8.
<正>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生物新课程实施中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教学中要"用活"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 相似文献
89.
90.
中脑黑质和腹侧被盖区DA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动作电位时程较宽(2~5ms),伴有上升相切迹;放电频率较慢(1~10spikes/s);有单放电(single firing)和爆发性放电(burst firing)两种型式,前者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改变,后者动作电位幅度逐个减低,时程逐个加宽,并且动作电位间隔逐渐延长。DA受体激动剂或D_2亚型选择性激动剂抑制DA神经元放电活动,它能被DA受体拮抗剂所逆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