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12篇
  130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如何提高我国临床课程青年教师团队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是近年来伴随国内医学教育发展扩大而日益突出的问题。作为当前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学主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对医学临床课程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但绝大部分临床课程青年教师都毕业于医学院校,未曾接受专业的师范类培训,导致尽管自身临床知识丰富,但教学水平明显受限的情况发生。本研究采取对我院各科室青年临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分析青年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使他们能够更快完成青年临床医师与青年临床教师之间的角色变换,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我院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2.
城市中的伴人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人植物分布于城市中的许多地方,常被视为杂草而清除。本文论述了城市伴人植物的特点、分布,及其在城市环境保护及美化中的作用,最后列出了北方城市中一些常见伴人植物的名称。  相似文献   
63.
城市垃圾堆肥对Cr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模拟土培试验和盆栽试验 ,研究垃圾堆肥对Cr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结果表明 ,垃圾堆肥对于土壤中有效Cr含量的影响是通过有机质含量、Eh、pH、<0 0 1mm粘粒含量等理化因子的变化来实现的 ;有机质含量变化和Eh变化分别是旱地土壤和淹水土壤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有效Cr的效应分别占贡献的 73 4 %、5 5 5 %;垃圾堆肥施入土壤后 ,土壤渗透性得到改善 ,土壤中的Cr因被还原、吸附而固定 ,迁移量减少 ;垃圾堆肥施入可以减少植株对Cr的吸收 ,旱地土壤中 ,施加垃圾肥可使生物产量增加 35 9%,植株体内Cr含量下降 48 9%,在淹水土壤中 ,这种效应更加显著 ,生物产量比旱地土壤高 86 3%,Cr含量低 2 3 8%;垃圾堆肥施入后 ,植株体内的其他重金属含量未超标 ,垃圾肥可以安全用于Cr污染土壤的修复 .  相似文献   
64.
符冰芬  吴海堂  赵立华 《生态学报》2023,43(15):6293-630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车辆造成的道路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城市,交通源排放问题高度集中,机动车排放是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开展减缓城市道路污染危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调查绿化带对广州城市道路PM2.5的影响,运用实测与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模拟结合的研究方法,实测并分析城市道路空间PM2.5的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使用实测数据对模拟软件进行验证分析,模拟研究理想道路模型下不同高宽比、风向等因素及绿化带植配类型对PM2.5的消减作用。研究表明:(1)城市道路空间PM2.5浓度分布受污染源、街道高宽比、风速风向、绿化带等综合影响,自然消减情况下,其主要受风速风向和高宽比双因素影响;(2)通常街道高宽比越大,越有利于道路空间PM2.5的扩散;(3)城市道路空间PM2.5自然沉降最小距离为12 m,0-12 m范围内应保持无障碍物的开敞环境,PM2.5消减的关键范围是12-24 m,此范围内可以利用生态手段沉降颗粒物;(4) PM2.5消减率受绿化带和风向的双控制,应根据主导风向选择绿化带植配方式。在主导风平行面和垂直迎风面绿化带对PM2.5有正消减效应,建议植配类型为"乔-乔+灌+草";在主导风垂直背风面绿化带对PM2.5呈负消减效应,植配类型为"乔-灌"绿化带消减率接近于自然消减率,而植配类型为"乔-灌+草"和"乔-乔+灌+草"的绿化带加重了颗粒物在该区域的积聚。  相似文献   
65.
包红光  王成  杜万光  郭二果  王晓磊  贺然 《生态学报》2020,40(14):4699-4709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PM2.5污染凸显,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城市林木为城市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在调控、缓解、降低城市PM2.5污染危害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筛选树种、优化配置结构、提高林木质量等方面进行城市林木前瞻性布局。然而,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研究突破城市林木调控PM2.5污染机制与机理,实现调控PM2.5效应的最大化、最优化,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这迫切需要在多尺度、多维度进行调控PM2.5效应研究,并在不同尺度、不同维度进一步进行结合、延伸。对基于实地监测的城市林木调控PM2.5能力研究现状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林木单位叶面积与形态特征、配置结构特征、气象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归纳城市林木调控PM2.5机制,同时从城市林木调控PM2.5效应的时间变化特征、水平距离和垂直变化特征、内外变化特征等方面总结城市林木调控PM2.5时空特征。最终提出研...  相似文献   
66.
韩宝龙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21,41(22):8697-8708
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已经成为国土空间功能管治、城市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工作中的先行基础动作。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和模型方法多,数据需求复杂,传统基于多学科软件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工作模式知识和技术门槛较高、效率低。当前专业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软件多为美国从业人员开发,对我国的数据构成和本地化参数适应性有限。介绍了我国自主开发的生态系统分析软件(城市生态智慧管理系统,IUEMS)的主要功能和应用情况,并将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功能与InVEST、ARIES等国外主流软件在操作逻辑、评估模型、数据取得、空间精度、界面交互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7.
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林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桦-岷江冷杉林4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O-ring函数,分析了红桦和岷江冷杉2个优势种群不同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龄级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红桦种群径级分布呈单峰型,为衰退种群;岷江冷杉种群径级分布呈倒“J”型,为进展种群.岷江冷杉与红桦大树在所有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其余龄级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趋于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最大聚集强度随龄级增大而减弱.空间关联主要发生在小尺度上.岷江冷杉种内关联以小尺度正关联为主,红桦种内关联以小尺度负关联为主.对于2个种群的相同龄级,小龄级、中龄级和大龄级间,分别以空间无关联、负关联和无关联为主.2个种群间不同龄级间以负关联为主,龄级相差越大,其负关联越强.  相似文献   
68.
《蛇志》2015,(1):9
<正>SNAKE《蛇志》为中国蛇协主办的生物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有关蛇类科学与生物毒素的开发与利用,医学基础、临床研究与实践,亚健康防治等生命科学最新科技信息。开设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综述与讲座、经验交流等栏目。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医务人员提供一个集科学、自然及医学相关的学术交流平台,欢迎广大生物医学专家、科技工作者、临床医  相似文献   
69.
酸碱调控污泥厌氧发酵实现乙酸累积及微生物种群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和  刘晓玲  张晶晶  陈坚 《微生物学报》2009,49(12):1643-1649
摘要:【目的】通过对污泥厌氧发酵pH调控,研究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产酸微生物种群变化及产氢产乙酸菌群对乙酸产生的贡献。【方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分别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产酸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及产氢产乙酸菌的数量。【结果】 pH为10.0时,有机酸和乙酸的产率在发酵结束时分别达到652.6 mg COD/g-VS和322.4 mg COD/g-VS,显著高于其它pH条件。T-RFLP结果表明,pH值为12  相似文献   
70.
城市残存森林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探究城市化与城市残存森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特征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城市残存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本研究以中国西南山地城市贵阳为研究区域,调查了9个残存森林斑块72个样地中木本植物的组成,计算了其系统发育指数,通过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相似性分析等方法解析了城市化和边缘效应对城市残存森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灌木群落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较高但系统发育结构的聚集趋势更明显;高城市化水平下幼苗幼树层植物群落的边缘效应显著;城市化水平对边缘生境植物群落系统发育特征的影响大于内部生境;高城市化水平边缘生境植物群落与低城市化水平内部生境植物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差异大。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和边缘效应共同影响了残存森林斑块中植物群落的系统发育特征,建议控制残存斑块周围的城市化程度以减轻边缘效应对残存植物系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