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285篇
  1260篇
  2025年   2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悬铃木落叶的化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铃木落叶的化学调控李恩胡晓倩王义彰朱胜东周守标(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芜湖241000)ChemicalAdjustmentandControlofDeciduousLeavesofthePlaneTree.LiEn,HuXiaoqian,WangY...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苏  孙丽娜  孙铁珩  晁雷 《生态科学》2006,25(4):375-378
城市污泥的产量巨大并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城市污泥处置与利用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污泥是有用的生物资源,如能合理利用则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所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处理处置和利用污泥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城市污泥的特性、国内外处理、处置技术和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尤其是农业利用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污泥终端处置费用,更可以为肥力低下的农田增添有机质、提高肥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建设缓解热岛效应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之一。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嘉兴市为例,利用2013、2015、2017和2018年的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三环内的地表温度,通过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嘉兴城市热岛的缓解作用,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灰色综合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结构性指标与相对热岛强度在中小尺度层面的关系。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对嘉兴热岛效应有较为明显的缓解作用,且缓解作用随着建设的不断完善而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的结构性指标对相对热岛强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不透水面积比例、下沉式绿地比例、绿地面积比例和透水路面比例;综合考虑城市热岛缓解的有效性及工程的经济性,不同指标的阈值存在差异:有效不透水面积比例应低于0.45,绿地面积比例应高于0.35,透水路面比例控制在0.4左右,下沉式绿地的应用比例则越大越好。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文宗  钦佩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5):1171-1174
室内研究了不同盐度(0、2、4、6、8、10和12 g·L-1)对经过摄食驯化的黄鳝摄食节律和排粪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黄鳝的摄食节律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不同时段的摄食比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每昼夜只有1个摄食高峰期.黄鳝排粪分批次完成,不同盐度下其批次不同.在盐度为0(对照)、2、8、10和12 g·L-1条件下黄鳝均为3批排粪,在盐度4和6 g·L-1下排粪批次分别为4批和5批.不同盐度下黄鳝的同批排粪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的前3批排粪时间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即对照组前3批排粪相对推迟4~25 h.研究结果将为盐碱、滩涂水域人工养殖黄鳝的摄食管理和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孟丹  李小娟  宫辉力  赵文吉 《生态学报》2010,30(13):3491-3500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景观生态学理论融入到热环境研究中,尝试探讨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城市公园、道路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地表温度反演是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及典型城市景观热环境效应的前提,论文以北京地区为例,首先利用两景ASTER影像数据采用TES算法定量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半变异函数分析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确定最大采样尺度,然后在景观统计软件Fragstats中,计算不同粒度下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及其尺度效应。通过景观斑块特征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探讨公园景观斑块、道路景观廊道特征的热环境效应。总体上公园景观对应的平均温度随着公园面积、边界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公园周长面积比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公园渐远,地表温度升高,且升温趋势变缓。随着道路密度增加,道路平均温度显著升高,标准差显著降低,道路密度等级与道路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8021;随着距离道路中心线距离增加,缓冲区内的平均温度略有下降,但变化微弱。因此,应充分重视公园景观在缓解城市热环境方面的作用,合理布局城市道路。  相似文献   
16.
自“城市热岛”概念提出以来,城市热环境定量评价一直是城市气候与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空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热环境定量评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最初单一利用气象站历史数据对城市宏观尺度热环境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逐步发展到综合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热红外遥感、数值模式模拟等多种技术对不同尺度热环境进行动态模拟与预测.本文系统回顾了地面气象观测、热红外遥感、数值模式模拟3类城市热环境定量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适用性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城市热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富集培养和BTB(溴百里酚蓝)平板法从城市河道污水中筛选、分离获得了一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菌株ADZ1, 48 h内对硝酸盐的降解率为93.1%, 总氮的去除率为34.7%。16S rR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Pseudamonas sp., 经VITEK? 2系统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对该菌株的反硝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菌株以乙醇为最佳碳源, 在碳氮比达到12:1时, 对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 总氮去除率达到41.3%。该菌株对溶解氧、pH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菌体活力强,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廖金凤 《生态科学》2001,20(1):91-95
城市化对土壤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污水灌溉、工业废气和汽车废气、城市生活垃圾等都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防治土壤污染、改善城市土壤环境,必须工业合理布局,治理工业污染源,加强农业环境的监测等。  相似文献   
19.
简兴  王松  王玉良  张远兵 《生态学杂志》2016,27(5):1408-1416
以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湿地为研究区,选择由湿地退化形成的林地、公园绿地、耕地、水产养殖地、防护林带5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总有机碳(TOC)、全氮(TN)含量,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含量与分配比例,以及土壤碳氮比(C/N)和颗粒组分碳氮比(POC/TOC),研究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和干扰形式下土壤碳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林地、水产养殖地、耕地土壤中TOC呈现出表聚性,公园绿地和防护林带各土层间TOC含量无显著差异;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POC、TN、PON呈现出表聚性;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强的公园绿地和防护林带POC分配比例较高,耕地和水产养殖地受到的人为干扰也较强烈,但其POC分配比例与受人为干扰较弱的林地相当,说明除干扰强度外,干扰的形式也可能是影响POC分配比例的重要因素;林地C/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公园绿地、耕地和防护林带C/N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不显著,除林地和耕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层深度对POC/TOC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富华  胡聃  孙凡  郭振  李元征  王晓琳  马生丽 《生态学报》2014,34(24):7385-7392
与光呼吸不同,光对植物叶片暗呼吸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目前,植物叶片这一生理生态现象很少受到关注,但光抑制呼吸会导致叶片日间碳损失,对植物碳平衡有重要影响。利用Li-6400(Li-Cor,USA)光合仪模拟北京城区夏、秋季增温对月季(Rosa chinensis)叶片暗呼吸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期增温处理显著提高了蒸腾速率(Tr),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夏季增温时气孔导度(Gs)降低而秋季增温明显升高。(2)夏季增温5℃,有光暗呼吸(RL)显著高于增温2℃(P0.05),而增温2℃对RL影响不显著(P0.05);秋季增温5℃,RL显著高于增温3℃(P0.05)。4个不同短期增温处理都对无光暗呼吸(RD)影响显著(P0.05)。(3)秋季增温5℃对光抑制呼吸影响显著(P0.05);其它3个短期增温影响不显著(P0.05)。(4)秋季增温5℃,月季暗呼吸对增温敏感性显著高于增温3℃的值(P0.05)。目的为分析城市白昼气温上升导致植物叶片碳损失估计提供实验案例,是提高城市植物碳汇生态服务功能可能途径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