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1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豌豆(Pisum sativum)是我国重要的豆类经济作物, 病害对豌豆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 最终确定引起豌豆茎基腐病的3种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芸苔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和格氏镰刀菌(F. grosmichelii), 优势菌株为尖孢镰刀菌, 分离率为53.6%。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5种供试杀菌剂对3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咯菌腈和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豌豆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背景】近年来,由土传致病链霉菌引起的疮痂病在我国马铃薯产区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块茎的商品价值,由于缺乏有效防控措施,其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然而拮抗菌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其防控效果优异,对环境友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的】分离筛选对致病链霉菌具有拮抗功能的细菌,鉴定其分类学名,评价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为研发高效防病菌剂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疮痂链霉菌为靶向微生物,从马铃薯疮痂病高发土样中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确定其分类地位;用盆栽试验初步判定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控效果,研究其广谱抗病性和耐盐碱特性,结合生产中常用化学农药的敏感性测定,综合评价其应用前景。【结果】筛选出一株对致病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有显著拮抗效果的菌株HD9-1,抑菌圈直径约31mm,菌落呈圆形、淡黄色,边缘较为整齐,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杆状,宽度约为0.75μm,长度为1.0-2.5μm。以蔗糖作为唯一碳源,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和鸟氨酸脱羧酶;培养24 h后代谢产物中含有3.44 mg/L的吲哚乙酸;16S rRN...  相似文献   
996.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scab)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土传细菌性病害,难以防治。植物毒素thaxtomins由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次级代谢产生,是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对马铃薯等作物产业造成严重危害。鉴于疮痂病链霉菌在农业上的重要作用,其中thaxtomins生物合成过程和分子调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文综述了thaxtomins的结构特征、生物合成与异源表达,并重点介绍了疮痂病链霉菌中thaxtomins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深入认知疮痂病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网络,为未来开发新型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7.
慢性肠道和肺部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已被证明与微生态的紊乱和失调相关。肠道微生物改变可能促进肺部感染,肺部疾病也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而微生物群可通过“肺-肠”轴介导慢性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与肺部慢性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对微生态在肺和肠相关疾病的“肺-肠”轴相互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与tau蛋白是两种与Alzheimer病的病理改变相关的蛋白质,近来也发现它们或其修饰产物在包含体肌炎及慢性氯喹中毒的肌细胞中沉积。为更好地研究这两种相关蛋白质在肌细胞中的表达,我们建立了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同时定量这两种基因转录产物的方法。本法选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_3PD)作为内标,用激光图像分析测定扩增产物。结果显示,PCR在很宽的范围内呈指数扩增,两种靶mRNA与内标mRNA扩增效率相当,因而可以G_3PD来校正APP与tau的测定结果。初步实验显示氯喹中毒首先促进肌肉细胞中APP与tau蛋白的表达,在第4周达到高峰,然后表达逐渐减少,在第10周转为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4个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病家系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分别定位于人8号、11号和19号染色体上的8个二核苷酸(CA)n重复多态位点,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对11个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病(EXT)家系进行了基因定位分析。结果提示,其中4个家系致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近着丝粒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组织培养与普通小麦异源易位系选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惠君  辛志勇 《遗传学报》1996,23(5):377-381
以中国春小麦品种中8601、澳大利亚栽培小麦品种Sunstar、Millewa作母本,与抗大麦黄矮病毒病(BarleyYellowDwarfVirus,简称BYDV)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L1杂交,取杂种的幼胚和幼穗作离体培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染色体数目的检查和田间抗性鉴定,在再生植株回交后代中获得了抗BYDV的杂合易位株,经自交和花药培养纯合,选育出D1091、D1094、D1658、TC5、TC6、TC7等一批抗性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普通小麦选系。以白黑麦6R二体附加系为抗源,与严重感染白粉病的陕7859杂交,经幼胚培养在再生植株回交后代中筛选到白粉病免疫的普通小麦杂合易位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远缘杂交中,组织培养可以作为导入外源基因产生易位的手段之一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