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强对流天气具有突然性和较大的破坏性等特点,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也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掌握好地面测报工作的规章制度、规范,进行准确、及时的编发气象报文对地面测报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强对流天气的地面测报工作要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山东省地处我国昆虫南北季节性迁飞的主要通道,明确迁飞性害虫在山东省的迁飞过程和迁飞规律,对于全国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18年在山东省14个地区设置监测站点,利用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灯诱虫器对迁飞性昆虫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了 9月初-10月底迁飞性昆虫的种群动态,首次探讨了昆虫经山东省向南迁飞的种类及迁飞路线.[结果]诱集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桃蛀螟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等重要害虫以及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大草蛉Chrysop pallens等天敌.根据迁飞性昆虫种群数量"突增突减"的现象,以及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灯诱虫器诱集数量比值,明确了棉铃虫、亚洲玉米螟、桃蛀螟、劳氏粘虫、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银纹夜蛾 Ctenoplusia agnata、甘薯天蛾 Agrius convolvuli、瓜绢野螟 Diaphania indica、甜菜白带野螟 Hymenia recurvalis、黄翅缀叶野螟 Botyodes diniasalis(Walker)、豆荚斑螟Limabean podborer、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中华通草蛉、大草蛉17种昆虫出现了明显的迁飞过程,这些昆虫由北向南迁飞时,主要途经地点是宁津(25.90%)和济阳(20.81%),其次为庆云(12.31%)、曹县(9.26%)、菏泽(7.09%)、临清(5.47%).[结论]经山东省向南迁飞的昆虫种类丰富,主要从山东西部通过.  相似文献   
53.
[目的]山东省是昆虫南北迁飞的关键路径,了解山东省的迁飞性昆虫群落结构,对明确迁飞性昆虫种类,并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山东省14个地区建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于2018年9月-10月利用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灯诱虫器诱集昆虫.[结果]14个监测点共诱捕到昆虫有12目54科408种,其中探照灯诱虫器诱集到11目45科388种,地面灯诱虫器诱集到12目46科365种,探照灯诱虫器诱集的主要昆虫类群为鳞翅目(79.12%)、鞘翅目(9.42%)、直翅目(8.14%)和脉翅目(2.26%).地面灯诱虫器诱集的主要昆虫类群为鳞翅目(68.84%)、鞘翅目(23.46%)、膜翅目(3.69%)、直翅目(1.50%)、半翅目(1.14%).探照灯诱虫器诱集昆虫数量显著多于地面灯诱虫器.[结论]阐明了山东省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证实了许多重大昆虫在山东省存在迁飞性.  相似文献   
54.
Sedum alfredii Hance is a terrestrial zinc/cadmium (Zn/Cd)-hyperaccumulating and lead (Pb)-accumulating plant. Previous studies on S. alfredii were mostly focused on it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eavy metal uptake and the application in phytoextraction of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S. alfredii in the cleanup of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lake water. Our research revealed that changing pH in lake water would not make particular difference on the final accumulation amount of heavy metals, because the acidic water environment negatively affected plant growth compared with the neutral and alkaline environments, but was more conducive for heavy metal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addition, S. alfredii showed an increase of approximately 2.2-fold in dry weight (DW) when cultured with lake water for 25 d. At the same time, it accumulated approximately 5.0 mg/kg DW of Cd and 41.4 mg/kg DW of Pb. The ab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was highly effective during the first 10 d of culture. Also, the quality of lake water was greatly improved after only 2-d cleanup by S. aifredii. In general, this hyperaccumulator exhibits grea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the cleanup of heavy metals-polluted waters.  相似文献   
55.
刘冰 《植物杂志》2011,(4):92-93
马赛克是已知最古老的装饰艺术之一,它是使用小瓷砖或小陶片创造出的图案,以小巧玲珑、色彩斑斓的特点被广泛使用于室内小面积地面、墙面和室外大小幅墙面和地面。用马赛克制成的饰品显得如此标新立异,让人迷恋,设计师对此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56.
为解析苔藓在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作用, 以及森林干扰对林内地面生苔藓的影响, 该研究以藏东南色季拉山地面生苔藓植物为调查对象, 选取林分、坡向、坡度和地势组成等相似的7块100 m × 100 m的样地, 每块样地以林窗为中心, 在其东、南、西、北4个方向选取林窗、林缘和林下3种不同生境设置50 cm × 50 cm的样方, 每块样地共12个样方, 共计168个样方。通过对每个样方进行苔藓植物调查采集, 研究了西藏色季拉山苔藓多样性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特征。主要结果: (1)研究区共有苔藓植物24科63属110种。其中, 优势科有8个, 分别是丛藓科、曲尾藓科、金发藓科、提灯藓科、真藓科、紫萼藓科、青藓科和灰藓科。苔藓各科分布规律明显, 曲尾藓科和真藓科广泛分布于各个海拔, 金发藓科、真藓科和提灯藓科分布在海拔3 700-4 300 m, 而丛藓科多分布在4 300 m以上。(2)林窗生境较林缘和林下复杂, 它干扰了苔藓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其苔藓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 而林下的苔藓种类最少, 群落结构最简单。林窗地面生苔藓生物量最高, 其次为林缘, 林下苔藓生物量最低。(3)地面生苔藓生物量大小不仅受其物种组成、盖度、体形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而且是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非某一因子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7.
光谱多样性是一种基于植物反射电磁辐射光谱的生物多样性维度, 反映了不同波段光谱反射率在植物种内与种间个体之间的变异程度。由于植物反射光谱特征的差异可以综合地反映植物间生化组分和形态特征的差异, 光谱多样性成为植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文介绍了光谱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生态学意义, 比对了多源、多平台光谱数据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 并概述了基于光谱多样性的植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探讨了光谱多样性整合不同维度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展望了光谱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发展前景。光谱多样性能在多空间尺度服务于植物多样性的监测与评估, 特别是依托基于无人机技术的近地面遥感, 可以实现精细尺度植物多样性的监测与评估, 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目的】揭示在不同景观结构下,麦田地面甲虫和蜘蛛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分布的时空动态,为实际小麦生产过程和害虫种群控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方法。【方法】采用地面陷阱法调查,对不同景观结构下地表甲虫和蜘蛛物种多样性的田间分布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结果】所得银川平原4种不同景观结构下麦田生境中地表甲虫和蜘蛛17科,92种,计5 683头。蜘蛛和步甲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5.61%、31.15%。对不同景观结构下地表甲虫和蜘蛛物种多样性的田间分布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得出:复杂景观结构较简单景观结构的调查区,表现出明显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步甲在5月上旬多样性指数最大,随后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蜘蛛在6月下旬多样性指数最大,之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灌水影响了部分地表甲虫和蜘蛛活动所致。【结论】通过绘制了毛青步甲Chlaenius pallipes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种群密度的田间分布图,可看出复杂景观结构调查区较简单景观结构调查区二者种群数量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59.
以荒漠草原区6、15、24、36年生柠条灌丛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林龄灌丛内外土壤性质和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了干旱区灌丛斑块生境中地面节肢动物群落随灌木林发育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6年生林地只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含水量、pH和电导率)产生显著影响,从15年开始林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N、P)显著增加.2)在研究样地共捕获27个节肢动物类群,步甲科、拟步甲科和蚁科是优势类群.从6到15年生林地,地面节肢动物优势类群数减少,常见类群数增加.从15年生经24年生到36年生林地,灌丛内外类群组成差异先缩小后变大.36年生林地某些特殊的动物类群开始大量出现,如蜣螂在36年生林地灌丛中成为优势类群.3)6和24年生林地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差别较小,15和36年生林地灌丛内外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4)林龄对灌丛内地面节肢动物的分布影响较大,而对灌丛外地面节肢动物的分布影响较小.灌丛发育过程通过对灌丛下微生境的改变如土壤质地、电导率、pH等来显著影响地面节肢动物的分布,并对灌丛外样地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干旱区灌丛发育过程对地面节肢动物聚集效应产生显著影响,在不同林龄阶段这种聚集效应表现不一,直接影响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60.
刘淑明  孙丙寅  郭军战 《生态学报》2008,28(7):3221-3227
通过在杜仲林地种植白三叶草、覆膜和覆秸秆,研究了地面覆盖对8a生皮叶两用杜仲林冠层光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种植白三叶草、覆膜、覆秸秆和不覆盖条件下,林冠中部的总辐射分别比林冠表面降低了18.8%、20.0%、17.1%、17 1%;在林冠层,不同地面覆盖的林冠下表面接受的地面反射辐射差异较大,种植白三叶草、覆膜和覆秸秆的林冠下表面接收的反射辐射分别较地面无覆盖的高42.8%、56.4%和8.1%,且林冠中部接受的地面反射辐射明显低于林冠下表面;种植白三叶草、覆膜和覆秸秆的林冠中部的净辐射能分别较地面无覆盖的高14.4%、18.5%和5.6%.不同覆盖处理的冠层净辐射垂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在冠层范围内,净辐射能随高度升高呈指数规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