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51.
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植被恢复对土壤古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青  曾军  张涛  马晶  王重  娄恺 《生态学报》2013,33(2):454-463
选取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8种次生植物根际土壤,以同土层裸地为对照,测量土壤化学性质,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研究塌陷区次生植物对土壤古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植物根际土壤养分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主要古菌类群为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群落间多样性差异大,相似性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古菌的优势类群数量差异较大,鼠掌老鹳草高达18种,西北绢蒿少为2种.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古菌优势类群分布影响最大(Hha Ⅰ酶切:r=0.94;Rsa l酶切:r=0.74),速效磷含量与古菌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氮含量与均匀度指数E呈显著正相关(P<0.05).新疆地震断裂带植被的恢复可影响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的分布、组成和结构,其原因与植物根际土壤化学性质有关,同时在改善土壤肥力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2.
虎皮鹦鹉的振动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慕玲  陈浩 《动物学报》1994,40(3):274-280
本文研究了虎皮鹦鹉对正弦振动的敏感性,旨在探索其腿部存在赫氏小体,和阐明其震前声反应与地面振动的关系提供依据,虎皮鹦鹉对5-80Hz的正弦振动不敏感,振动位移约200-50μm才可能激起声行为反应,但对100-250Hz的正弦振动具有显著的敏感性,反应阈值约10-2μm,对130-170Hz和200-250Hz阈值反应,约70%的潜伏期分别为LP<30s和LP<15s。  相似文献   
153.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3):337
根系周转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指标, 也是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及碳固持潜力估算的核心参数。然而, 由于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数据获取困难, 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相关研究十分有限, 尤其是分布广泛的中国草地, 区域尺度上的整合研究几乎为空白。基于样地实测数据、已发表文献和在线数据库数据, 对中国草地5种植被类型、共计154个草地生态系统根系周转的空间格局进行整合分析, 并结合气象和土壤数据, 揭示了草地生态系统根系周转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发现: (1)根系周转速率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低纬度温暖地区根系周转更快; (2)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砾石含量、容重、pH值)共同影响根系周转, 对周转变异性的解释度为44%, 其中气候因子的相对贡献率为57%, 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对贡献率为43%; (3)中国草地根系周转的格局和驱动因子与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该研究对根系周转的驱动因子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证据, 为全球尺度上的整合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154.
颜文涛  袁兴中  邢忠 《生态学杂志》2007,26(10):1679-1684
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以重庆北部新区为对象,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北部新区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北部新区城市生态系统现状属于一般健康类;基于评价结果识别健康限制因素,提出了生态系统健康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5.
本文从几种动物的自记观测资料出发,总结了它们各自的正常竹律和干扰形态,认为这些动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钟功能。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扰乱了动物体内生物钟的正常工作,出现非震的干扰形态;在地震发生之前,由于震源体和外空场综合作用,则使生物钟一时失控,动物产生行为异常现象。作者试图用生物钟的理论,给出动物异常原因一个概括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6.
动物与地震     
地震宏观前兆异常 地震之前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其中大部分属微观变化,靠人的感官察觉不到,只能用精密的专门仪器观测,而且又必须是长期、连续观测才能辨别出来,我们常把这些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微观异常变化叫做地震微观前兆异常。另一部分属宏观变化现象,是指凭人们的感官直接观测或察觉到的,以及利用简单仪器观测的,  相似文献   
157.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地震在造成生命和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震后的防疫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截至灾后50天,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①各灾区群众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均已被覆盖;②灾区重建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展,卫生重建工作也在同步进行;③暴露的、可能导致疫情发生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妥善处理;④灾后的卫生防疫队伍已经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58.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截止2008年6月22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181人遇难,374 171人受伤,失踪18 522人,累计受灾人数45 612 765人.在受灾人群中,儿童占了一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9.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畜牧养殖业也带来了灾难性打击.四川是我国畜牧业大省,养殖业是广大农民的支柱产业,如何做好地震灾区及周围地区灾害期间和灾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确保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人和动物疫病流行,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动物健康,是当前畜禽养殖户及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0.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地震干扰后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梦君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08,28(12):5848-5855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1976年该地区发生了震级为7.2和6.7级地震(松潘-平武大地震),给该地区森林植被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地震遗迹的植被调查,研究了地震后不同干扰强度下,恢复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受地震干扰较严重的群落(群落E1)缺失乔木层,在灌木和草本层中主要由阳性先锋物种幼树、幼苗及部分灌木和草本组成;干扰较轻的群落(群落E2)乔木层物种组成与未受破坏的对照原始林(群落F)相似,但还包含部分先锋物种,而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组成上与群落F没有明显差异;群落E1中植物的科、属及种的丰富度显著低于群落E2和群落F,而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种群落类型间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是由不同的地震干扰强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