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5篇
  免费   849篇
  国内免费   7267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489篇
  2022年   576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558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542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702篇
  2008年   660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57,自引:10,他引:147  
土壤活性有机碳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不稳定、易氧化、分解、易矿化,其形态,空间位置对植物、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国外描述这一部分碳素的术语为有效碳、水溶性碳、易氧化碳、可矿...  相似文献   
992.
常燕玲  梁晓琴  黄艳  潘立卫  侯萍  任晨阳  李俊 《广西植物》2023,43(11):2113-2119
为研究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 )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反相C18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HR-ESI-MS等波谱数据,以及结合 参考文献,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3个二萜,它们分别是19-羟基陶塔酚(1)、macrophynin E(2)、inumakoic acid(3)、inumakiol D(4)、4β-carboxy-19-nortotarol(5)、(-)-lambertic acid(6)、2-oxo-5-fagonene(7)、isodoterniofiln B(8)、长管贝壳杉素E(9)、长管香茶菜素A(10)、牛尾草素H(11)、16S-dihydrolongikaurin A(12)和ent-3S,16S,17-trihydroxy-kauran-2-one(13)。所有得到的二萜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AIT)的临床进程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有完整资料的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参数、治疗方法和随访过程中的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估,以和AIT相关的并发症如:死亡、心衰住院、中风、心律失常等作为观察终点.结果:32例病人中有1l例接受强的松治疗,但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恢复正常的时间和非强的松治疗组比较没有差异,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强的松治疗组具有较高的事件发生率.结论:胺碘酮诱发甲状腺亢进症具有较高的事件发生率,强的松治疗不能缩短血清甲状腺素恢复正常时间,反而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比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聚合酶B2(PB2)和聚合酶A(PA)抗原的序列,克隆表达保守的和变异的表位抗原区段,为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究提供候选抗原。方法:采用BioSun生物学软件比较新近公布的A/H1N1流感病毒和我国猪流感病毒浙江株NA、PB2和PA抗原序列,并预测筛选NA、PB2和PA抗原表位保守区段与变异区段,采用PCR逐步合成法合成NA、PB2和PA表位抗原区段基因序列,并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BVIL1进行克隆表达。结果:筛选的保守表位抗原区段和变异表位抗原区段为NA/135~180aa、NA/310~350aa、PB2/1~80aa、PA/41~90aa、PA/231~280aa和PA/341~400aa;获得6条表位抗原区段基因序列,且6条表位抗原区段均获得了高效表达,得到纯化后的抗原。结论:获得了A/H1N1流感病毒NA、PB2和PA表位抗原区段,为进一步研制特异的甲型流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提供了抗原储备。  相似文献   
995.
干涸的查干诺尔给人们带来了研究它的另外一个视角,即:干湖盆是否是碱尘暴的起源地?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干旱半干旱区湖泊干涸现象和它们的远程生态危害需引起格外关注。为揭开这个谜,韩同林一直在艰难地寻找证据。  相似文献   
996.
食用菌栽培在生态良性循环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中仅碳素就有2×10吨,但其中大多数是高等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粗纤维素(包括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粗纤维72×10吨。我国每年的产量是1145×10~6吨,其中农业下脚料和废物525×10~6吨,畜禽粪便250×10~6吨,工业废物50×10~6吨。长期以来,对如何开发利用地球上这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一直是许多科学工作者从事的研究课题。在生态良性循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生态工程的原理,建立和发展生物能量与物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是多层分级转化利用城乡纤维素废物,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产品输出,加快生态循环的速度,提高整个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97.
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对植物影响的生理生态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含氮化肥的使用以及畜牧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数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使得某些陆地生态系统出现氮饱和现象。丈章综述了全球氮沉降与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现状,探讨了氮饱和对植物光合作用、养分平衡和抗逆性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98.
999.
海南岛霸王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的生存群落及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 为制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群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009-2011年, 对霸王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的70个样地进行群落调查, 研究了霸王岭保护区内1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位宽度以及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 (1)生态位宽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海南韶子(Nephelium topengii)、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海南油杉(Keteleeria hainanensis)、鸡毛松(Podocarpus imbricatus)、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香子含笑(Michelia hedyosperma)、粘木(Ixonanthes reticulata)和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2)物种生态位宽度值的大小与其自身的地理分布范围密切相关, 如: 陆均松、乐东拟单性木兰等生态位宽度较小的原因与其分布的海拔范围狭窄有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 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大, 如: 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普洱茶与海南油杉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 为0.872, 而一些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较高, 如: 香子含笑的生态位宽度较小, 但与海南梧桐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为0.693。因此, 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它们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以及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3)香子含笑、粘木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 而且个体数量较少, 适宜其生存的群落和生境极少, 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优先保护; (4)未来对濒危植物的保护不仅要考虑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还应从植物群落的角度考虑。只有保护好这些濒危植物的生存群落, 如山地雨林等, 才能实现对濒危植物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西藏松萝地衣来源的两株非常规酵母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潜力。【方法】从西藏来源的松萝地衣样品内部分离得到2株耐低温酵母菌株,通过26S D1/D2和ITS序列比对分析以及生理生化实验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验证探究菌株的生物特性。【结果】两株酵母菌株经鉴定均为Curvibasidium rogersii,可以在10℃低温良好生长,在20℃生长最佳,25℃及以上温度生长缓慢或不生长。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挖掘,测序结果发现,其基因组注释出功能的部分与产油脂的低温酵母白冬孢酵母Leucosporidium creatinivorum具有最高相似性,尼罗红染色发现两株酵母都能够生产油脂,另外在基因组序列中还发现了可能参与木糖代谢的相关蛋白编码基因,实验证明两个酵母菌株可以利用木糖生长。【结论】首次分离鉴定了来自西藏松萝的酵母C. rogersii,为充分开发利用松萝和其他地衣来源微生物,以及利用可代谢木糖的新资源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