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猪L-FABP基因的克隆、表达特征及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分子量较小而对脂肪酸有高亲和力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细胞质中.FABPs担当细胞内脂肪酸的运输任务,它们与脂肪酸结合将其运输到脂肪酸氧化的位置、脂肪酸脂化成甘油三醋或磷脂的位置,或者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其可能的调控功能.因此FABPs对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把L-FABP基因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为此,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PCR技术,克隆到猪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60623)和部分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DQ182323).猪L-FAB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518 bp,该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TGA和38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5'URT),终止密码子TAG和99 bp的3'末端非编码区(3'URT),在3'URT结构区域中包含polyA加尾信号序列AATAAA.猪L-FABP基因与其他FABPs基因一样,也由4个外显子(67 bp、173 bp、93 bp和51 bp)和3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1和3的大小是1 679bp和565 bp,没有获得内含子2的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剪接处符合GT/AG规律.应用Clustal W/X程序对猪L-FABP与其他物种的L-FABP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发现猪L-FABP与人、大鼠、鸡的L-FABP的相似性分别为89.8%、81.9%和72.4%.亲水性分析表明,猪L-FABP也是一个潜在的跨膜蛋白,在氨基酸残基57-65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跨膜α螺旋.应用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猪L-FABP在猪体组织中广泛存在,但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为丰富.分析还发现,所克隆得到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猪L-FABP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变异,分别是外显子2中T→C(116位)、C→T(231位)、C→A(236位)和A→C(258位),演绎成氨基酸在Leu74Met存在差异.为进一步证实这些突变位点在猪群中真实存在,利用PCR-SSCP检测方法对4个猪种(藏猪、大河猪、雅南猪和约克夏)的157头个体的外显子2全序列进行SNP位点多态性片段的基因型分型,结果发现一个C→T的单核苷酸多态,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地方猪种(藏猪、大河猪、雅南猪)与国外约克夏猪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连锁分析发现,基因型CC的肌内脂肪含量(4.86±0.22%)显著的高于基因型CT(4.16±0.23%)和TT(4.05±0.27%)的肌内脂肪含量(P<0.05).因此,推测L-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内和品种间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内遗传异质性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A-PAGE方法,对72份来自不同生态区的地方品种进行醇溶蛋白构成分析。结果发现,全部供试地方品种共观察到101条迁移率不同的务带,构成229种醇溶蛋白构型,每个品种醇溶蛋白条带数目为14—24。63份(87.5%)地方品种在品种内具有2种以上醇溶蛋白变异类型,其中,变异类型最多的品种二红皮小麦(ZM004659)30个子粒中有14种之多,多数品种具有2—3种变异类型。品种内醇溶蛋白构型一致的品种共有9个,占12.5%。这表明供试的大多数小麦地方品种内个体间在醇溶蛋白构成上具有遗传异质性。聚类分析表明,相同生态区的地方品种没有整齐地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3.
四川省的小麦地方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67份四川省的小麦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19个品质指标并进行品质评价,旨在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信息。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偏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筋指数较高。粉质仪参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偏低,面团流变学特性差。但也发现一些优质或专用小麦材料,如蛋白质含量〉14%的1份,湿面筋含量〉40%的10份,沉降值〉40ml的29份,中筋和弱筋小麦分别为7份和5份,德阳天绿场小麦、南部棒槌麦、酉阳光头、安岳红小麦和蓬溪红花光头麦5份材料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品质。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两两问简单相关(极)显著,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间和沉降值与稳定时间间偏相关显著。蛋白质含量与总淀粉含量间简单相关为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不显著。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问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极显著,总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间简单相关不显著,偏相关极显著,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小麦育种早代进行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为好。  相似文献   
124.
土蝽——善于土栖生活的半翅目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蝽是半翅目异翅亚目蝽总科中多数适应于地栖生活的蝽类。文章简要描述该类昆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历史以及生物学,同时对该类昆虫目前的生物学和系统学研究进展也给予简要介绍。文中还提供形态特征图6幅,臭腺特征扫描电镜照片6幅。  相似文献   
125.
2010年1月8—11日,广州-东莞首届国际小型猪学术论坛在南方医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科技厅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承办。参加此次学术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近300多人,分别来自国内28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丹麦、菲律宾、加拿大等国。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川教授、中国科技部实验动物项目管理办公室荣瑞章研究员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26.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抗原位点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抗原位点的分子特征,选取GenBank中22株TGEV分离株,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抗原位点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分离株的A和C位点高度保守,B和D位点则有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比较巴马小型猪诱导型肝硬化造模前(正常猪)和造模成功后(肝硬化猪)肠道乳杆菌的变化情况,探讨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在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适用性。方法收集肝硬化造模前和CCl4诱导肝硬化造模成功后巴马小型猪的新鲜粪便,提取粪便总菌DNA,用乳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ectrophoresis,DGGE),即用PCR-DGGE分析巴马小型猪肝硬化前后肠道乳杆菌的相似性和多样性。结果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巴马小型猪肝硬化前(正常猪)和肝硬化后混杂排列,无明显界限;多样性数据分析显示巴马小型猪肝硬化前后肠道乳杆菌的丰富度(S)、微生物区系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马小型猪肝硬化后肠道乳杆菌与正常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8.
129.
本文旨在利用过表达技术研究Sirt2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首先将Sirt2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并与骨架载体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重组体用Lipofectamine2000包装转染HEK293细胞系,成功获得重组腺病毒vAd-Sirt2.用vAd-Sirt2感染猪前体脂肪细胞,48h后油红O染色法观察脂肪细胞分化情况,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和aP2的表达.结果显示,过表达Sirt2促使细胞中脂滴减少,同时标志基因PPARγ、aP2mRNA水平显著降低,说明Sirt2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这为控制猪体脂沉积提供依据以及为人类肥胖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0.
相对于种质资源的异位保护,作物地方品种的农家保护和利用作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方法被提出,但是,关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却知之甚少。文章采用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调查评价方法(PRA),通过对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分布的11个州(市)、36个县、124乡(镇)、237个行政村中的306个村寨(村小组),针对当前农家保护的稻、麦(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和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已有44.8%的村寨稻地方品种丢失,77.5%的村寨麦地方品种丢失,37.3%的村寨玉米地方品种丢失。共调查采集到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901个,其中稻、麦和玉米分别为371、119和411个。每个村寨均有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平均为2.9个),平均每100户农户、1 000人和100 Ha耕地面积分别有3.3个、8.0个和5.2个地方品种。其中,尤以西盟县勐梭镇里拉村委会老缅小组有18个地方品种(包括10个稻和8个玉米),元阳县新街镇土戈寨村委会箐口村有14个稻地方品种最为突出,实属少见。同时,各民族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16~120个,其中,稻在各民族中的分布变幅最大,为1~72个,主要分布于滇南、滇西南热带、亚热带民族地区;麦变幅次之,为0~47个,主要分布于滇西、滇西北高海拔、温凉民族地区,且在傣族、基诺族和阿昌族等3个民族中已丢失;玉米变幅最小,为4~40个,最均匀。总之,各民族农家保护地方品种的主要驱动力是满足该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生活需求,以及由于缺乏适宜当地特殊生境的新品种以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是开展农家保护研究的理想基地,建议在该区域选择一定村寨建立地方品种农家保护示范区,同时加强对当前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的高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