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施肥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实验,研究了不同N、P、K匹配对3年生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缺乏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相对较小.叶面喷施适量的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产量.N、P、K不同水平的匹配对小粒咖啡有不同的影响,N:P2O5:K2O的最佳匹配比例为1:0.5:1.小粒咖啡需要高营养的投入,而从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表明,N、P,O5、K2O的合适用量分别为100、50和100g/株.小粒咖啡产量与单株分枝数和单株叶面积密切相关,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苗高、地茎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粒咖啡黎明光化学效率影响不大,但高的施肥量明显减轻咖啡的日间光抑制.  相似文献   
142.
肇庆星湖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02年对星湖四个子湖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来评价水质营养状态,结果富营养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波海湖、中心湖、青莲湖、仙女湖。与1996~1997年的调查结果比较,波海湖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中心湖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其富营养化程度超过了青莲湖和仙女湖,由中营养型过渡到了中富营养型。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相关分析表明,硝态氮与叶绿素有正相关关系,与磷盐没有明显相关性,说明了硝态氮是星湖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而磷的含量充足,对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的限制作用。与1996~1997年比较,星湖总氮负荷增加46.5%,总磷负荷下降40.8%,而叶绿素a由6.0mg·m-3升高到16.9mg·m-3,说明星湖的富营养化仍在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43.
测定位点对计算梨树树干液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热脉冲法,研究了不同测定位点对计算梨树树干液流速率和液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内,各方向木质部液质比、木质比径向变幅分别为0.01~0.03和0~0.02,而同一深度木质部液质比和木质比季节变幅分别为0.02~0.09和0.02~0.08. 用同一月份不同深度木质部液质比和木质比参数计算特定深度液流速率差异不显著;而用不同时期测定的同一深度木质部参数计算特定月份相应深度液流速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内层2个、4个测点平均低估液流量是外层相应测定位点的1.5和4.9倍,距形成层0~0.6四个位点的液流量基本可以代表整树耗水量.  相似文献   
144.
水色及其与藻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色是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不同的水色反映水质的营养状况;藻类群落是水体营养状况的生物表征,对水色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水色中的藻类优势种群及其作用,认为藻类优势种群是决定水色的主要生物因子;阐明了藻类与水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施肥改变水色的内在机理,水体营养状况决定了水体藻类群落结构进而决定不同的水色;并结合实践对如何判断不同藻类种群引起的不同水色提出了看法,同时对改变和调控水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论述,为相关生产和水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sediment diatoms and summer water quality was investigated at 49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Lakes ranging from oligomesotrophic to hypereutrophic were examined, providing an obvious nutrient gradient. With the shift from mesotrophic to eutrophic levels, diatom multi-ecotypes dominated by epiphytic and facultative planktonic taxa were replaced by nutrient-tolerant planktonic taxa, such as Cyclotella meneghiniana Skvortzow, C. atomus Hustedt, Cyclostephanos Round, and Stephanodiscus Ehrenberg etc., reflecting the nutrient changes in the l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toms and summer water quality indices was explored further using numeric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with forward selection and a Monte Carlo permutation test revealed that of all 25 summer wate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otal phosphorus (TP), chlorophyll a (Chl a), Secchi depth (SD),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Cl–, SO42–, Mg2+, CO32–, and water depth were significant variables (P<0.05) in explaining diatom distributions. Of these, TP, Chl a, SD, and Cl–,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The result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sts among these variables, implying that these indices are either interconnected or independent in explaining the diatom data. For phosphorus-limited sites, TP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variable affecting the diatoms, also affecting changes in Chl a, SD, and iron concentrations. The independence of Chl a may be related to algal competition induced by lake eutrophication, resulting in the feedback to diatom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P, SD can be related to sediment disturbance by wave action and the growth of macrophytes in large shallow lakes. The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atom ecotypes and water quality provide the basis for a future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 lake nutrient evo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and will also provide a wealth of modern ecological knowledge that can be used to interpret fossil diatom records.  相似文献   
146.
针对芍药地下芽组织培养中污染严重的问题,对不同外植体的选择及不同消毒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的地下芽培养应该选取生长健壮、饱满紧实的中等大小芽子;对于不同大小的地下芽应采取不同时长的HgCl2消毒处理,以5~8 min为宜。对地下芽进行消毒处理时要剥去外面数层鳞片且至少保留2层鳞片;芍药地下芽以一步灭菌法为宜,太多的处理增加了其感染细菌的概率且无法保证灭菌彻底。  相似文献   
147.
鲈鱼又称花鲈、花寨、鲈子鱼等,其体侧较扁,头部除吻端及两鬲外均被鳞履盖,具有完整侧线,体侧上增部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生活在咸淡水处或是淡水中,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活动,而且活动时通常都会结群。以鱼、虾为食,个体较大,肉质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属于经济鱼类,也是发展养殖的重要鱼种。文章对鲈鱼的养殖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供养殖业户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8.
2011年夏秋季,在上海市全境83个河道断面开展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共获取底栖动物20个分类单位(种).9个极严重污染断面未采集到活体大型底栖生物,生境基本丧失.其余74个有活体生物断面,采用三种常用生物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lsenhoff耐污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分别进行计算及评价.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判别为25个严重污染和49个重污染断面;Hilsenhoff耐污指数划分38个重污染、5个中污染和31个轻污染断面;Goodnight修正指数划分33个重污染、2个中污染和39个轻污染断面.与典型河道断面的水质理化指标监测值进行对照,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河道水质评价的准确度较低,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Goodnight修正指数的水质评价效率及准确度均较高,断面污染等级与水质理化指标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49.
洞头海区大型海藻养殖净化海水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2008年浙江温州洞头海区大型经济海藻羊栖莱和坛紫菜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实验室内测定了藻体内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估算出大型海藻养殖从洞头海区除去N约196t,P近10t。海藻养殖有效净化了洞头海区海水水质、降低了赤潮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50.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能够有效地反映水环境的健康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扬州宝应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多样性, 本文于2015-2019年对扬州宝应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 联合经典形态学和高通量测定DNA条形码方法进行物种鉴定, 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年度变化, 并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污染生物指数(biotic index, BI)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评价。结果显示: 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3门5纲57种, 其中软体动物门23种, 隶属2纲9科(腹足纲7科15种, 双壳纲2科8种);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12种, 隶属2科; 节肢动物门22种, 隶属2纲6科(软甲纲4科5种, 昆虫纲2科17种)。腹足纲是优势类群, 5年间的密度占比均在65%以上。优势种是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槲豆螺(B. misella)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Margalef丰富度指数(2.27 ± 0.28)、Simpson优势度指数(0.82 ± 0.0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78 ± 0.08)在5年间呈现明显的波动变化。对水质状况的生物评价结果表明, 湖区水体环境在5年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状态, 这与过度围湖水产养殖等经济活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