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3篇
  免费   1160篇
  国内免费   10489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952篇
  2022年   939篇
  2021年   912篇
  2020年   840篇
  2019年   835篇
  2018年   683篇
  2017年   698篇
  2016年   698篇
  2015年   793篇
  2014年   1038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1021篇
  2011年   986篇
  2010年   962篇
  2009年   990篇
  2008年   1258篇
  2007年   848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715篇
  2004年   691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前言土壤是植物根系的生活环境,是供给植物赖以生存的水分和养分的源泉。干旱区的植物尤其是树木常常由于土壤供水不足而限制其自然分布和生长。根据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相似文献   
42.
43.
模拟酸雨对主要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主要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及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较小,但对土壤铝的溶出却影响明显,尤其在pH<4.0时;模拟酸雨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以高度风化的酸性土壤较为敏感。模拟酸雨对土壤游离铝形态的影响是重要的,酸处理后,交换性铝略有增加,无定形活性铝增加较多,而有机络合态铝有减少的趋势。这表明在酸雨的长期作用下,铝终将转化为交换性铝和水溶性铝而进入环境并危害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4.
森林土壤氮转化的微生物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林型下土壤(A+6层和A_1层)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在森林土壤氮转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具有不同的固氮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速率,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已经证明,固氮作用主要存在于森林土壤的A_1层,反硝化作用主要存在于A_0层。森林土壤存在2种硝化作用过程,即由自养微生物所引起的自养硝化作用过程和异养微生物所引起的异养硝化作用过程。它的存在与林型有关,某些森林土壤中这2种硝化作用过程都存在,如针阔混交林下的A_0层和A_1层。有些林型下土壤,则以异养硝化作用过程为主,如针叶林的A_0层。  相似文献   
45.
中华眼镜蛇蛇毒经DEAE-Sepharose CL-6B。HPLC等多次柱层析分离出有抗补体及溶血活性的眼镜蛇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纯化后的CVF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上呈单一区带,分子量为225000—230000,等电点为6.20。用二硫苏糖醇还原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三类亚基,其分子量总和为237,000。 体外抗补体及溶血试验表明,CVF的作用是通过补体旁路途经使总补体活力下降。双向免疫电泳鉴定,发现CVF与人血清作用后,其中补体成分C_3分子的抗原性发生改变,则表明CVF的作用是通过激活补体成分C_3而发挥的。给豚鼠腹腔注射CVF(0.15ug/g体重)后,其血清总补体水平下降到正常值的3%以下,7天后回升,13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单相免疫电泳表明,CVF与人补体C_3抗血清间无任何交叉免疫反应,但人血清与CVF抗血清间有微弱的免疫沉淀反应。另外,CVF的氨基酸组成与人补体C_3也较为相似。鉴定还表明眼镜蛇科中四种蛇毒与CVF抗血清有强烈的免疫沉淀反应,蝰蛇毒及海蛇毒也有免疫沉淀反应,但只有眼镜蛇毒具有抗补体活性。  相似文献   
46.
大丽轮枝菌毒素的多糠组份对棉花致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元寿  王建新 《真菌学报》1991,10(2):155-158
  相似文献   
47.
利用南京地区夏季炎热的自然条件,连续两年在高温季节(7—8月)进行实验。第一年(系列Ⅰ)的实验动物为四头装置瘤胃瘘管的空怀母水牛,研究高温初期(27.5~33.4℃)和持续高温期(28.0~35℃)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第二年实验(系列Ⅱ)利用三头装置瘤胃瘘管的海仔母水牛重复高温(26~35.3℃)实验。 夏季高温期间,实验水牛的呼吸率、瘤胃温度和直肠温度升高,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瘤胃液流速减缓。高温初期出现瘤胃代谢升高[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氨氮(NH_3-N)浓度及乙酸/丙酸(A/P)比率升高]。但在持续高温情况下,水牛的采食和瘤胃代谢均明显抑制。采取瘤胃内降温措施(投入冰袋)或冷水淋浴,均能迅速降低呼吸率、直肠和瘤胃温度,恢复采食和反刍,并缓解瘤胃代谢的抑制。提示动物机体参与调节瘤胃代谢的变化,并为改善水牛夏季的饲养管理提供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本实验选择对低温比较敏感的骨骼肌组织作为实验对象。将19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其右后肢经冷冻处理使组织温度分别达 5℃、0℃及-5℃,于复温后不同时间测定骨骼肌中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MP,ADP、ATP及CP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鼠骨骼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随冷冻时组织最低温度的下降而不同程度的减少,并且具有明显的时相过程。复温后即刻至4小时下降迅速,4~12小时三组值较为接近,其后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分离。 5℃组恢复得早而且明显,0℃组恢复程度次于 5℃组,-5℃组含量下降最明显而且几乎不恢复。提示:低温使骨骼肌组织能量的产生和贮存过程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9.
 本文研究了北京东郊污灌区重金属在作物—土壤中的迁移、分布、积累规律,证实本区蔬菜中汞含量比粮食作物约大3—15倍,比水果约大6—200倍。麦粒、糙米中的Cu、Hg、Cd、Pb、Ni的含量与土壤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架豆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只有Zn,Pb达显著水平。白菜土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而白菜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却不显著。说明除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外,有效态含量的多少,是影响本区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的主要因素。 本区施污泥的土壤和生长的作物Cd/Zn大部小于1%、盆栽试验证明:施用本区污泥污水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比施污泥灌清水的影响大些,因此,施用含重金属污泥时,最好不要超过5000斤/亩。大田和室内模拟试验证明:重金属从土壤中迁移到植物,由植物带走输出的量极少,其中以带走输出的Hg、Cd,As相对较多,带走输出的Pb、Cr相对的少些。  相似文献   
50.
在缺钾培养条件下,高粱苗地上部单位鲜重含钾量由于地上部鲜重的增加而下降。从高梁苗钾缺乏症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程度来看,Pro培养似乎有利于缓和或减轻缺钾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在同样含钾量情况下,以Ca(NO_3)_2为氮源的苗受到缺钾伤害要重于以Pro为氮源的苗受到的伤害,其钾缺乏症植株的百分数增加值与含钾量降低值之比为0.26,以Pro为氮源的缺钾营养液培养的苗为0.09,即下降同样量的钾前者苗的钾缺乏症的增加要大大地超过后者。Pro并不减轻在缺钾情况下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