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0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5453篇
  8185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施氮肥对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 全球变化导致土壤氮(N)有效性增加将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本文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施肥处理, 在不同季节和土层取样, 研究土壤N有效性增加对土壤动物的数量、类群数和不同功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施肥影响两林分土壤动物密度, 导致当年密度增加, 翌年则下降, 这种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土层中均表现出来; (2) 施肥增加了两林分土壤动物类群数, 其中落叶松林分从34类增加到43类, 水曲柳林分从43类增加到48类; (3) 施肥改变了两林分不同食性土壤动物的密度, 腐食性土壤动物数量降低、植食性数量增加、捕食性数量变化不明显。这些结果说明: 土壤N有效性增加显著影响两林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可能改变地下碳分配格局和养分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52.
53.
苜蓿根际土壤水提液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国内外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根际土壤水提液对受体苜蓿阿尔冈金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幼苗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根际土壤水提液对受体苜蓿种子发芽都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提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有增强的趋势,并以爱维兰、牧歌401+Z和牧野水提液的抑制作用较显著;大部分苜蓿品种的根际土壤水提液对受体苜蓿幼苗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但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幼苗茎叶和根生物量的积累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茎叶的促进作用大于根,并以全能+Z、射手、牧歌401+Z和爱维兰的作用较明显.研究表明,苜蓿根际土壤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在品种间和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受体苜蓿各器官对化感作用的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54.
刘会梅  张天宇 《菌物系统》2007,26(4):484-489
报道从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诸省(市)土壤中分离到的皮司霉属Pithomyces真菌的两个新种:长棒孢皮司霉Pithomyces longiclavisporus和淡色皮司霉Pithomyces pallidus,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卡罗皮司霉Pithomyces karoo和帕夫皮司霉Pithomyces pavgii;对另外三个已知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55.
吴晓华  严明忠  周敏  曾波 《蛇志》2011,23(4):407-408
创伤后肾损害应及时处理、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肾脏功能恢复。现将我院收治的37例创伤后肾损害患者的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背景】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EM)复合菌在我国农业种植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色素辣椒的促生作用与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评估EM复合菌对新疆色素辣椒的促生长作用,并分析其对色素辣椒根际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水灌溉方式将EM复合菌接种到色素辣椒根部,在收获期测定辣椒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和酶活活性,明确EM复合菌对辣椒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EM复合菌对辣椒根系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复合菌的施用使辣椒株高、鲜重、单个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分别提高23.89%、85.41%、42.31%和46.04%;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5.83%和13.39%,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提高11.47%、9.42%和21.43%;施用EM复合菌显著改变辣椒根际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提高有益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其中变形菌门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增加119.32%;在属的水平上,施用EM复合菌显著增加了藤黄色杆菌属(Luteitalea)、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的相对丰度,尤其是藤黄单胞菌属的丰度提高244.17%,同时显著降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此外,与土壤理化指标呈正相关的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也显著升高。【结论】EM复合菌能够通过提高土壤营养成分与酶活活性,调控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富集大量在盐碱地生存能力较强的有益菌群,进而起到促进色素辣椒生长的功效。  相似文献   
57.
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可反映不同底物供应下土壤磷转化状况。以人工恢复的引进种黑松人工林和本地种栓皮栎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凋落物添加去除和根系去除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森林恢复方式下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均为双倍凋落物>对照>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无输入;(2)改变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酸性磷酸酶的半饱和常数(Km)和催化效率(Vmax/Km)影响不大;(3)酸性磷酸酶活性受速效磷含量的反馈调节;土壤氮可利用性和含水量显著影响酸性磷酸酶活性。改变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引进种黑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磷转化能力影响最大,天然次生林次之,本地种栓皮栎人工林最稳定。根系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大于凋落物。其结果可为暖温带森林恢复,应对气候变化和森林防火、收集凋落物等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微塑料因在土壤环境中广泛存在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塑料的赋存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而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活动,并释放到土壤中。然而,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特性产生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试验以我国三江平原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种常见的微塑料为试验材料,分别为传统型微塑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可降解微塑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进行了为期41d的微宇宙培养实验,旨在分析不同浓度与类型的微塑料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及官能团特征、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型微塑料PP与可降解微塑料PLA添加均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微塑料添加大体上增加了土壤DOC含量,PLA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且增加含量与微塑料添加量呈正相关;PP和PLA均影响土壤DOC分子结构,削弱了土壤团聚化程度并促进了大分子量DOC化合物的生成;微塑料的添加促进土壤CH4排放,而有效抑制了土壤CO2排放;微塑料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O2累计排放量与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及疏水性等官能团特征、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微塑料添加改变了土壤DOC含量及官能团特征与微生物环境,进而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为今后微塑料对土壤地球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同时也有助于评估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9.
孙宇璇  曾涛  陈双丹  张珮 《生态学报》2024,44(13):5567-5582
分解作用是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 农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关键过程。土地利用方式不仅显著影响了农田中的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等小型分解者群落的结构特征,还可能改变其生态功能,进而影响分解作用。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境变化如何影响了分解作用速率仍不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环境因子、土壤生物群落和分解作用之间的动态关系如何也不清楚。利用"茶包指数"量化了彭州市典型农区内农田、撂荒地、经济林和杂木林四种生境下的分解速率,并调查比较了各生境下的环境因子和土壤小型分解者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杂木林和撂荒地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为经济林和农田。有乔木覆盖的生境中土壤小型分解者的丰度相对更高,食物网趋于成熟稳定。在人为管理更频繁的农田和经济林,共生和腐生真菌的丰度显著下降,地下食物网的连通性也弱于受干扰程度低的半自然生境,但病原菌的丰度也较低。土壤细菌是调控分解速率最重要的分解者类群;生境中地上植物丰富度的增加、土壤pH、容重和含碳量的升高均有助于加快分解速率。在彭州市推行农林间作模式,增加地上生境复杂度并合理进行人为管理能够更好地维持地下食物网复杂度和连通性,促进分解作用快速、彻底地进行,对维持土壤养分和健康,提高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研究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影响,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角度分析麦田生物炭配施氮肥的可行性。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生物炭B(生物炭用量30 t·hm-2)、低氮N1(氮肥用量150 kg·hm-2)、高氮N2(氮肥用量300 kg·hm-2)、低氮配施生物炭BN1(生物炭用量30 t·hm-2,氮肥用量150kg·hm-2)和高氮配施生物炭BN2(生物炭用量30 t·hm-2,氮肥用量300 kg·hm-2),探讨不同施肥处理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类、醇类、酯类、酸类、胺类六大碳源的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碳源代谢活性分别提高,表现为N1> N2> B> BN1>BN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