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5篇
  3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研究LUCC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过程,对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南疆生态脆弱区———阿克苏市1995、2000和2003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城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参照Costanza等对全球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结果的比例关系,分析了阿克苏市城乡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价值,定量综合评价了阿克苏市城乡区域LUCC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阿克苏市域景观总体构成表现为景观破碎度较高,斑块数目较多;农业用地中有近半数不稳定,水土条件差致使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相互转换。研究时段内市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影响,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持续提高,并表现出了较大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332.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进行污水土地处理适宜性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应用TurboProlog和C程序语言建立了污水土地处理专家系统(LTES).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对土地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场地适宜性、出水目标等指标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解决了污水土地处理的选址、处理工艺类型选择等问题,是科学设置污水生态工程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33.
西藏拉萨机场周边风沙源空间分布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东  沈渭寿  邹长新  孙明  佘光辉 《生态学报》2010,30(21):5716-5727
运用3S技术,通过大量野外调查与遥感数据人机目视解译方法,解译了拉萨机场周边5县1990年、2000年和2008年3期近20a遥感数据,并结合1∶250000DEM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风沙化土地的空间分布及其随高程、坡向的变化特征,以及近20a来风沙化土地的演变趋势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8年拉萨机场周边各类型风沙化土地共有42462.38hm2,其中,由风积和风蚀活动引起的风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33088.87hm2和9373.51hm2,风积沙地比例为77.93%。(2)拉萨机场周边0—20km风沙化土地面积为14200.54hm2,20—40km面积为10351.03hm2,在40km内风沙化土地占总面积的57.82%。(3)拉萨机场周边风沙化土地增长趋势开始放缓,近20年增长率为53.78hm2/a,其中,20世纪90年代增长率为62.83hm2/a;2000年后增长率为43.72hm2/a。(4)近20a间,气温平均增长率1990—1999年和2000—2008年分别为1.29℃/10a和1.96℃/10a。气温升高是造成风沙化土地进一步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平均风速下降和降水量增长是抑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5)2000年后拉萨机场周边河谷地段人工林面积大幅度增加,裸露河床面积显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河床沙源向河岸及山坡的搬运,这是近10a风沙化土地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4.
陈蝶  卫伟  陈利顶 《生态学杂志》2017,28(2):689-698
梯田是在大面积多山地形和较高人口密度条件下产生的山区土地高效利用方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且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梯田作为陡坡耕作区古老的土壤保持措施,有利于农业集约化,一般而言,梯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水土,减少产流产沙,改善立地环境,便于农业生产.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大面积的梯田遭到荒废,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易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坡面坍塌和土地退化.本文综述全球不同地理区域和自然环境条件下梯田的起源、发展以及分布特征,主要选择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四大重点区域进行系统介绍,并针对每一大洲内的典型国家做了案例剖析.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梯田建设、利用和荒废过程与气候变化、国家政策、人口变迁等因素的关系,最后针对目前梯田区存在的水资源紧张和梯田荒废退化两个严重问题,提出了尚需开展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梯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5.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覆盖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龚建周  夏北成  李楠  郭泺 《生态学报》2006,26(7):2198-2206
土地覆盖及其变化研究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而土地覆盖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包括空间粒度和幅度)属性,不仅如此,尺度问题还成为景观空间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研究了解土地覆盖的尺度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基于高分辨率SPOT遥感数据,对广州市土地覆盖的景观特征进行类型及景观水平的粒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增加对优势的景观类型有加强作用;粒度效应在类型和景观水平上都存在“临界阈”现象,粒度10、32和128是“临界阈”粒度.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不同特征指数的粒度响应存在差异:绿地和水域是对粒度响应最敏感的两种土地覆盖类型,而园地的斑块密度和面积百分比对粒度变化不敏感.景观水平上,斑块密度和平均形状指数的粒度响应最强烈,多样性指数则最弱,反映不同粒度形成的景观的异质性不同.  相似文献   
336.
生物有机肥对板栗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1年在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沙坪村板栗园,设置对照、施用复合肥和施用生物有机肥3个处理,于板栗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并运用Biolog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Shannon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复合肥处理;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对糖类和多聚物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增强,而施用复合肥处理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均较弱.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明显不同,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和氨基酸类.  相似文献   
337.
基于二维小波分析的景观特征尺度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常用小波基(Haar、Daubechies和Symlet),探讨了二维小波分析在沈阳地区城市、城乡交错区和农村3种景观类型特征尺度识别中的有效性.由于二维小波分析的变换尺度必须为2的整数次幂,这会导致景观中一些特征尺度无法精确识别,故本文将各景观类型影像像元大小分别重采样为3、3.5、4和4.5 m,以增加分析时的尺度密度.结果表明:应用二维小波分析可清晰地识别景观特征尺度;Haar、Daubechies、Symle可分别作为城乡交错区景观、城市景观和农村景观特征尺度识别的最优小波基;Haar和Symlet均可应用于农村景观精细特征尺度的识别和城乡交错区景观边界的检测;Daubechies和Symlet可分别用于城市景观和农村景观的边界检测.  相似文献   
338.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解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种子库特征,利用土壤种子库"萌发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种子库在封山育林(20a)模式(Ⅰ)、退耕还林(2a)模式(Ⅱ)、农耕模式(Ⅲ)的土壤种子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种土地利用模式种子库平均密度的大小顺序为: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2)土壤种子集中分布于0~5cm土层,随土层深度增加,种子数量与种类趋于减少。(3)3种土地利用模式种子库物种Czekanowski相似性系数(CC)较低,Patrick丰富度指数(R)的大小顺序为:模式Ⅱ模式Ⅰ模式Ⅲ(P0.05);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的大小顺序均为: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P0.05);Simpson指数(D)的大小顺序为:模式Ⅰ模式Ⅲ模式Ⅱ(P0.05)。(4)土壤种子库所含物种数较接近,物种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菊科、禾本科占优势。(5)封山育林模式和退耕还林模式属于进展演替,封山育林模式处于较高演替阶段,农耕模式属于逆行演替。研究表明: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具有依靠土壤种子库实现自然恢复的潜力,但单依靠土壤种子库自然恢复到现存植被是困难的,需要在自然恢复潜力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充分采取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的策略,促进当地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339.
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因素定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杨世琦  高旺盛  隋鹏  陈源泉 《生态学报》2005,25(12):3181-3187
共和盆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导致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还直接威胁龙羊峡水库的正常运转。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严重沙漠化面积以年均0.12万hm2的速度扩展,每年进入龙羊峡水库的流沙量以达313万m3,导致许多牧民搬迁和无家可归。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选取青海共和盆地从1953到2004年共52a的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耕地面积、降水量和大风日数5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借用功效原理、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了它们与土地沙漠化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引起的,权重上分别占到0.4412、0.2582和0.1470,影响系数随时间不断提高,引起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系数在1994年以前由0增加到0.8105,呈现上升趋势,以后又逐渐下降至2004年的0.7069;降雨量和大风日数对土地沙漠化影响次要的,权重系数只有0.1118和0.0418,影响系数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周期性变化,自然因素综合影响系数呈现平稳发展趋势,变化范围在0.0102与0.1381之间。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系数的变化1994年以前从0.0652增加到0.8974,年均增长1.6%,以后逐年下降至0.7813,年均降低1.2%;同时在综合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线上反映出从1956年以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始超过自然因素,成为影响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的主体因素,1994年达到最高值,以后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世纪末开始由于退耕还草生态项目的实施,社会因素有了较为明显的降低,但仍然高于自然因素的作用,因此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关键与重点是降低人为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力,应该实施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340.
 在夏秋季节,采用碱液吸收法对锡林郭勒草原11个群落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比较和分析了各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平均呼吸速率、土壤呼吸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各群落土壤呼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动态与气温大体一致,但不完全同步; 2)生长季各群落平均呼吸速率介于565.07~1 349.56 mg C·m-2·d-1之间,总体差异极显著,各群落平均呼吸速率与平均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3)指数模型能较好地表示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温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但温度较低时模型的拟合好于温度较高时;4)各群落的Q10值介于1.47~1.84之间,与各群落的平均气温亦无显著相关关系,小麦群落的Q10高于所有草地群落,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