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664篇 |
专业分类
10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试论云阳县人口激增与土地锐减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其它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离开了土地,人就不能生存下去,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但是,目前人口的激增与土地锐减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78—1988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3.66×10~6ha,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又猛增1.33亿,给农业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2.
苏北沿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土壤碳循环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可能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到大气与土壤间的碳交换。本研究以苏北沿海地区农田、杨农复合经营、杨树纯林以及草地等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OC-VCPN总有机碳仪测定了4种不同土地方式下土壤WSOC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土壤WSOC与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碳(ROC)及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WSOC和TOC、土壤全氮(TN)、ROC呈显著正相关,与碳氮比、pH、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WSOC的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与总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一致,在各个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WSOC含量差异不显著;农田和草地的WSOC含量在0~10cm土层与10~25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杨农复合经营的WSOC含量在10~25cm土层与25~40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3种类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如果有人说,50年后我们将再难看到森林葱郁的美景,这或许并非是危言耸听。有研究表明,全球(主要是温带与热带)森林每年以现有面积的1%~4%的速率被毁坏。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资源过度使用和破坏,生态退化已成为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4.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与地形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重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土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认识矿区损毁土地植被恢复与地形、土壤因子之间的作用规律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改善至关重要。为此,选择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对2条样带27个复垦样地的土壤、地形、植被参数进行了采集与测定,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CANOCO4.5软件的降趋势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地形与土壤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与土壤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与地形变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坡度主要影响草本覆盖度,坡向与有机质和速效磷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速效钾对植被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容重与砾石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各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了改善和恢复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脆弱的生态系统,应该考虑植被和土壤的联合演替。在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关键是改善土壤状况和增加人工植被,同时加强对排土场人工和自然植被的保护。 相似文献
25.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退化红壤地区的旱生性草坡、稀疏针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4种植被恢复类型及裸地、顶级常绿阔叶林等2个对照样地的土壤螨类群落进行四季调查,共捕获4亚目53科,其中隐气门亚目27科(Cryptostigmata),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17科,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8科,无气门亚目(Astigmata)1科,优势类群为矮汉甲螨科(Nanhermanniidae)和单翼甲螨科(Haplozetidae),常见类群包括若甲螨科(Oribatulidae)、盖头甲螨科(Tectocepheidae)等16科。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香农多样性、密度.类群DG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甲螨群落的MGP分析和捕食性螨类MI指数,研究其中螨类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螨类群落差异显著,各项指标均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其次为稀疏针叶林,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0.05),针叶林和裸地处于最低水平。甲螨群落类群结构中,各植被类型中的甲螨群落均属于M型;甲螨个体密度结构类型中,裸地属于MP型,旱生性草坡属P型,常绿阔叶林属于O型,其它均属于M型。中气门螨类的MI指数在各植被类型没有明显的变化。DCA分析将6类型分为3类:裸地、常绿阔叶林各为一类,其余各类型归为一类,这显示了土壤螨类群落对植被恢复不同类型的响应。 相似文献
26.
未来的一种生物肥料:丛枝菌根真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存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土壤中,可以与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根共生。大多数农作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和花卉等都能形成丛枝菌根。AMF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矿质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抗逆性和抗病性,改良土壤、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并且可用于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维持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肥料被用于农林业生产。本文讨论了影响菌根侵染率的因素、AMF的生态效应和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7.
1 前言 土地处理系统对悬浮固体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其净化率要害99%以上,但实际过程中,一些干扰 相似文献
28.
可持续农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以福建省长泰县雪美洋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可持续农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概念和特点,提出了农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原理、基本方法和设计流程,并以长泰县雪美津项目区为例,进行了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利用多样性设计,土壤改良工程设计和有利于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生态型道路工程设计,生态型排水沟和灌水渠工程设计以及农田生态防护林工程设计,并对项目工程设计结果的可持续性从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三方面,选择了14个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按工程设计要求实施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经济收入有较大的提高,公众满意,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它符合可持续农地整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推进土地整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9.
3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加(FACE)200μmol·mol-1的处理对水稻每穗1、2次枝梗及其颖花的分化数、退化数、现存数及退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对每穗1、2次枝梗的分化数及1次枝梗的退化数、退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使2次枝梗的退化数、退化率显著提高,使2次枝梗现存数明显减少;FACE处理对每穗1、2次颖花的分化数和1次颖花的退化数、现存数、退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使每穗2次颖花的退化数和退化率显著提高;FACE处理使每穗颖花现存数显著减少主要是因为FACE处理使现存1次枝梗上2次枝梗大量退化引起2次颖花退化所致;FACE处理使1次颖花现存数占全穗的比率显著增加,使2次颖花现存数占全穗的比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