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徐亚君 《蛛形学报》1997,6(1):17-18
报道采自安徽黟县的安徽加马蛛雌蛛的描述,亦为该种雌蛛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122.
麝腓腺生长发育与化学通讯机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荷芳  毕书增 《兽类学报》1996,16(2):109-112
本文对麝的腓腺进行了生长发育与组织化学观察。腓腺由丰富的顶泌汗腺组成,分泌混合性粘多糖成分的信息素。出生80日龄幼麝的腓腺开始有分泌功能,成体时其分泌功能旺盛。麝以直接和间接方式释放信息素。  相似文献   
123.
内含子二级结构与剪接位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67个内含子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内含子两末端的碱基G绝大多数是游离的,剪接过程中形成“马套”结构的分枝点A有80%以上位于环区或游离的单链区,内含子5’端的G与分枝点A在空间位置上彼此靠近。  相似文献   
124.
我国目前尚无多价抗蛇毒血清产品。本文试验仅是初步摸索,对目前抗蛇毒血清制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制造多价抗蛇毒血清的思路及生产方法。认为可以分为抗血循毒性蛇毒血清及抗神经毒性蛇毒血清二大类产品及几种制造方法。本文采用二种单价免疫马血浆混合后进行精制的方法来制造多价抗血循毒性蛇毒血清,并获得了成功,同时,对具体精制生产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5.
圈养川金丝猴生命表和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通过对全世界785只圈养川金丝猴的年龄分布、繁殖率、性比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的生命表,绘制死亡曲线及存活曲线,计算川金丝猴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显示:圈养川金丝猴的寿命期望值较长,死亡率低,种群数量波动小,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学特征;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2.674 6、0.095 28/年和1.100 0,说明圈养川金丝猴种群目前仍存在上升的空间,种群结构整体上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6.
【目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是工业上生产透明质酸的主要菌种,该菌能产生引起宿主细胞溶血的链球菌溶血素S(streptolysin S,SLS)毒素,因而其产品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构建不产SLS的透明质酸生产工程菌,同时探讨溶血素sag A基因缺失对菌株透明质酸合成和其他毒力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温度敏感/自杀性质粒p JR700载体系统,构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ag A基因缺失突变株;通过PCR扩增,溶血平板和SLS含量测定等方法确定sag A基因缺失;采用分光光度、SDS-PAGE和细胞毒性试验等分析方法,对野生菌株和sag A基因缺失突变菌株透明质酸含量、透明质酸分子量、溶血素Hylc、透明质酸分解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菌体表面蛋白等相关毒力因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获得了透明质酸产量提高30%而溶血活性极低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ag A基因缺失突变株。该突变株与野生菌株相比较,透明质酸分解酶活性增加而透明质酸相对分子量降低,此外,与毒力相关的表面蛋白含量、溶血素Hylc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活性也显著降低。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野生菌株与sag A基因缺失突变菌株的培养物上清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马链球菌兽疫亚种中sag A不仅是表达溶血素SLS的基因,同时sag A基因对菌株透明质酸合成、透明质酸分解酶、菌体表面蛋白、溶血素Hylc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等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7.
我国马鸡属三种的生态调查暨亲缘关系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on和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马鸡属Crossoptilon,是我国雉科鸟类中的特有属。其中褐马鸡和藏马鸡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King,1981)。褐马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后两者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2—85年在河北、山西、四川、云南等省进行三种马鸡的野外考察。现就其生态学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及垂直分布一、地理分布(图1)褐马鸡见于山西省北部,河北省西北部,分布范围狭小,且与其他两种马鸡间断分布。蓝…  相似文献   
128.
泌香活动是雄麝体内固有的年周期的内分泌生理性改变的结果。泌香活动的始动因素是雄性激素。雄麝体内的香腺是麝香某些成分的分泌器官,香囊是香液贮存和形成固体麝香的器官。外源性雄激素可以诱导雄麝在自然泌香期外产生生理诱导性的第二次泌香,证明了雄激素是使香腺进入分泌活动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9.
杂交麝F1代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平 《四川动物》1990,9(1):43-44
1980年以来,安徽省佛子岭养麝场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开展了四川林麝(Moschus berzovskii)与安徽原麝(M.moschiferus)的杂交研究试验。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终于成功地繁殖了7头杂种一代麝(以下称F1),其中正交(林麝♂×原麝♀)F14头,反交(原麝♂×林麝♀)F13头。其正交或反交F1的形态特征均与亲代有所不同,但兼具有亲代的某些特点。正交和反交之间也有差异。现将观察结果初报如下。一、外部形态正交或反交F1,1岁以内的体重、体长、肩高、臀高的增长情况见表。成年F1(2.5岁以上)体重8500—12000克,体长75—91厘米,肩高小于56厘米,臀高小…  相似文献   
130.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马鞍菌属 Heluella 的3个新种,即蛟河马鞍菌H.Jiaohensis,吉林马鞍菌 H.jilinensis 和新疆马鞍菌 H.xinjiangensis;3个新记录种即肋盖马鞍菌 H.costifera,长孢马鞍菌 H.oblongispora 和灰黑马鞍菌 H.rivularis。此外由于亚梭孢马鞍菌 H.subfusispora 的模式标本于1984年在火中被毁,因此作者在另一份标本(HMAS 30483)的基础上为其标定了新模式(Neo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