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6篇
  3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神农架完好保留了我国北亚热带山地丰富独特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生物生态学过程,是公认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也是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最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之一.神农架自然地域总面积12,837.42 km2,其中,湖北省有11,050.60 km2,占总面积的86.1%;重庆市有1,498.23 km2...  相似文献   
62.
首先,制药大户收购生物企业的活动将持续展开。2006年是企业巨头猎购有发展前途的生物企业的一年。美国Merck公司收购RNAi医药的Sirna公司,英国Astra Zeneca公司兼并了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公司等,对此,我们依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3.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其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两栖类生存,但该区域的无尾两栖类多样性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新兴的生物声学方法,调查该地区无尾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并了解蛙类鸣叫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在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选择5个生境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条样线,每条样线上布设3台录音设备,于2021年6月、8-9月和12月以及2022年1-3月分别收集至少半个月的声音数据。本次调查共记录到蛙类17种,隶属6科11属。四季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其中冬季(12月)出现的物种最少。不同区域的物种组成也存在差异,其中飞列地区发现的物种最多。记录到的17种蛙中,有12种仅在夜晚鸣叫,有3种主要在夜晚鸣叫,偶尔也在白天鸣叫,有2种全天都活跃鸣叫。不同生境蛙类对降雨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永久水体中的小湍蛙(Amolops torrentis)和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以及栖息环境多样的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鸣叫活性不受降雨影响,但浅水溪流中的脆皮大头蛙(Limnonectes fragilis)和地面上的海南拟髭蟾(Leptob...  相似文献   
64.
根据居民与筹资的联系方式和卫生费用的补偿机制两个维度,按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众多机构提出的目前最富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把医药卫生体制分为市场主导型、国家福利型、公共合同型和公私功能互补型。通过对各种类型医药卫生体制的代表国家在模式与资源结构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王兆峰  许静 《生态学报》2022,42(17):6948-6958
研判土地利用演变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是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重要依据。为厘清土地利用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效应,基于2000—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模型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继而运用价值变率模型、GIS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空间差异特征,最后引入交叉敏感性系数揭示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利用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1)20年间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土地利用演变表现为荒漠、草地、水体三地类间的互相转换,变化速率最大的时间段在2015—2020年,集中发生于长江源园区西北部和北部;(2)从时间序列来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趋好”态势,其中,2015—2020年的变化量高达82.42亿元,草地和水体对园区生态环境贡献较大,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一定的关联;(3)从空间演变来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园区(长江源、黄河源和澜沧江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高值到低值依次为: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特征;(4)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66.
地形是栖息地的基本要素, 从地形评价动物的空间利用特征能够掌握动物的分布规律并进行预测。为掌握保护区内牲畜的空间利用特征, 并评价它们对主要保护动物的潜在影响, 我们于2018年5-11月调查了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牛和马的分布, 并结合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及历史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1)虽然两种牲畜均偏好低海拔、低坡度、光照良好(半阳坡、阳坡)、距水源近的栖息地, 但它们在地形利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2)牲畜活动最频繁的三条沟分别是竹根岔右一支沟、竹根岔正沟和大窝凼洋洞沟, 且呈现不同的干扰特征; (3)基于监测数据,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可能是保护区内最易受牛马活动威胁的保护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结果显示, 羚牛沿海拔分布现状可能是回避牲畜密集区域的结果。基于本研究, 我们建议: (1)保护区重点关注竹根岔(右一支沟、正沟、白沙沟)、大窝凼(洋洞沟、外侧坡)两个核心区的牲畜活动情况, 并尽快针对放牧采取措施。例如, 持续监测重点干扰区域牲畜的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趋势。(2)严格限制牲畜继续向高海拔栖息地入侵。(3)管控放牧投盐等干扰的发生频率。(4)加强执法力度, 防止牲畜对保护区带来的干扰持续和扩大, 威胁物种安全。  相似文献   
67.
三江源国家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2017年和2018年多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种子植物进行统计并分析其植物区系的组成、性质及特点。结果表明:(1)三江源国家公园共有种子植物50科232属832种,以耐旱耐寒的多年生草本为主,木本植物较少,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核心分布区。(2)该公园以长江源园区植物资源丰富度最高,澜沧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依次递减,其中,有244种种子植物在3个园区内均有分布。(3)在科的层次上,小科和中等科是构成该园区科的主体,而以禾本科为代表的12个大科和较大科共同构成了该园区种子植物的优势科。在属的层次上,单种属是构成该园区属的主体,中等属所含种子植物种数最多。(4)该区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类型为主,除世界分布科外,该园区的科主要体现了温带性质的分布特点。(5)该区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与欧亚大陆联系紧密,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要组成成分。(6)该区种子植物的种可分为中国特有种和非中国特有种两大类,中国特有种的分布与横断山脉密切联系,影响该区区系的形成。非中国特有种的分布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北温带成分、温带亚洲成分等的共同参与和影响下形成明显的温带性质。(7)该园区种子植物资源的丰富性、生活型的多样性及科、属、种的温带性质的分布特点,充分体现了园区的种子植物区系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68.
广西南宁地区保护区的分类和有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献溥  谢以锦   《广西植物》1994,14(2):193-196
本文以南宁地区的保护区为例,全面阐述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和有效管理方向,检验了作者所提出的保护区分类系统和标准是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面向管理目标的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具有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管理目标,这些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监测数据和信息的支持。对国家公园开展生态监测有助于了解国家公园内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并揭示管理活动的影响,从而为管理决策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用信息。为推动我国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体系的建立,提出了面向管理目标的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构建方法。该方法由确定国家公园生态监测目标、识别国家公园管理目标、识别国家公园关键生态过程、确定需要监测的生态过程并制定初始监测指标清单、确定最终监测指标清单5个部分组成。该方法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进行了应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管理目标包括生态系统保育、维持江河径流量持续稳定等13项,在区域、景观、生态系统和种群尺度上共识别出16个关键生态过程。通过匹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关键生态过程与管理目标,构建了一个由两级共93个指标组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思源  王博杰  王国萍  魏钰 《生态学报》2021,41(23):9207-9215
良好的社区与自然保护地关系首先建立在社区生计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上。为促进社区认同、接受乃至参与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逐渐重视社区利益,推动其生计转型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社区居民从事产业活动、进行生产经营、参与产业分工,是维持和改善生计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方法,从不同研究视角、地理空间和政策背景的案例研究中提取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及其产业发展路径的内在逻辑,形成内容、激励机制、政策保障、结果、成败分析、发展对策六个核心范畴,以动因与形式、结果与原因来归纳总结前5个范畴的核心事实,根据发展对策提出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和产业发展原则,并结合国家公园特征和管理目标提出建议。研究表明,在社区层面协同保护与发展本质上来说是降低农户面临的自然、政策和市场风险的过程,生计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双重目标可以通过产业生态化,产业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来实现。以产业发展带动生计转型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多重效益,但其实现需要尊重本土文化,保障社区基本权利,多方参与协作,匹配和提升居民差异化能力。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社区生计发展特别需要依托本地资源,对标市场需求,推进产业生态化,拓展传统产业功能,从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协同中寻求生态和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