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阴道超声与宫腔镜诊断对围绝经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病因的对比。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共有123例围绝经期AUB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于术前实施阴道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分别归入阴道超声组及宫腔镜组,并于术后常规实施病理确诊,并将所得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对比。结果:根据术后的病理检查,最终确定患者子宫内膜为正常者4例,内膜增生44例,内膜息肉29例,黏膜下肌瘤26例,内膜癌20例。宫腔镜组在内膜增生及内膜息肉方面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最为接近,诊断结果显著优于阴道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在正常内膜、黏膜下肌瘤以及内膜癌等方面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腔镜组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在黏膜下肌瘤及内膜癌方面较阴道超声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关于内膜增生和内膜息肉的符合率,宫腔镜组显著高于阴道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方案对于围绝经期女性AUB患者的诊断结果更接近于病理结果,但临床在一定条件可与阴道超声联用,以期进一步提升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已成为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易使患者术后死亡率升高,因此,围术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患者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现就导致围术期凝血功能发生变化的一些因素作一简单综述,从而引起广大医护人员对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视,提前做到预防,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03.
钟伦坤  孙永东  胡文健  陈隆晖  张学渊 《生物磁学》2013,(36):7101-7103,71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鼻窦炎鼻内窥镜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出血量≤5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30例,痊愈率51.72%,总有效率91.38%。对照组痊愈14例,痊愈率28.00%,总有效率78.00%。2组比较,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窦炎鼻内窥镜围手术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研究颈部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清唾液酸、微量元素及CD44v6、CysC、NO、TGF—β、VEGF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于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34例颈部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时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选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1d、术后1、3、5、7d和对照组的血清唾液酸、微量元素及CD44v6、CysC、NO、TGF-β、VEGF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的血清唾液酸、Cu、Cu/Zn及CD44v6、CysC、NO、TGF-β、VEGF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术后1、3、5、7d明显低于术前1d,观察组术前1d血清Se、zn低于对照组,术后1、3、5、7d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部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清唾液酸、微量元素及CD44v6、CysC、NO、TGF-β、VEGF的变化较为明显,可有效反应疾病的发展转归。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危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40例应用IABP治疗的危重症CABG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术前安置IABP 19例,术中安置IABP 10例,术后安置IABP11例。平均IABP辅助时间98.6±48.2小时。32例患者治愈出院,死亡8例,死亡率20.0%。术前安置者死亡率为21.1%,若除外机械并发症原因则死亡率为10.5%;术中安置者死亡率为20.0%;术后安置者死亡率为18.2%。5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症;1例出现肠系膜动脉栓塞。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法,积极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危重症CABG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82例喉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实施的术后患者均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82例喉癌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喉癌术后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人普通胰岛素(诺和灵R)及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T2DM)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8例围手术期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组52例,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A)组56例,人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B)组5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SII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A)组(P<0.05),MSII(A)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B)组(P<0.05);术后并发症CSII组低于MSII(A)组(P<0.05),MSII(A)组低于MSII(B)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对T2DM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顺应性,胰岛素泵是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输注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究不同抗生素用于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每组31例,三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抗生素预防方案,对比三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最高体温、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效果(术后呼吸道感染率、术后7 d平均体温、术后7 d平均白细胞计数)以及不同抗生素预防方案成本-效果。结果:(1)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术后7 d平均体温、术后7 d平均白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具有最高的成本-效果比值,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显著低于B、C两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及术后短疗程应用头孢唑林钠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患者术后感染率,减少抗生素用量及花费,提高患者围手术期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术期营养干预对患者术后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干预,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方案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便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 d、术后7 d的CD3+、CD4~+、CD4~+/CD8~+均低于入院时,CD8~+则高于入院时(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的CD3~+、CD4~+、CD4~+/CD8~+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8~+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7 d血清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水平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血清PA、Hb、TP、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术期给予营养支持方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 PM)是昆虫抵御随食物摄入的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本研究旨在鉴定出农业重大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围食膜的总蛋白成分,为进一步揭示昆虫围食膜的形成机制及研发新颖的害虫控制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剥离棉铃虫5龄幼虫PM,用三氟甲磺酸(trifluoromethane sulfonic acid, TFMS)处理,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鉴定围食膜蛋白质组,然后对鉴定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棉铃虫幼虫围食膜蛋白质169个,是目前鉴定最多的棉铃虫围食膜蛋白。通过GO分析,可以将这些鉴定的蛋白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大类;KEGG富集结果显示,鉴定蛋白可以富集在12条代谢通路中;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结果表明,以ACC和CG3011等蛋白为核心可以形成蛋白互作网络。【结论】本研究鉴定了169个棉铃虫幼虫围食膜蛋白质,并对其进行了GO, KEGG和PPI分析,结果有助于人们全面理解昆虫围食膜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