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7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756篇 |
专业分类
26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66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阐明酪氨酸激酶Src在整合素被骨桥蛋白(OPN)激活所触发的细胞黏附和迁移信号途径中所起的作用,应用Src特异性抑制剂PP2阻断Src,观察OPN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黏附和迁移活性的改变,并利用免疫沉淀检查PP2对整合素下游信号分子黏着斑激酶(FAK)和整合素偶联激酶(ILK)磷酸化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PP2可明显抑制OPN诱导的VSMC黏附和伤口愈合(黏附和迁移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76.6%和33.8%);OPN可显著诱导FAK磷酸化(磷酸化水平达对照组的1.9倍),促进ILK去磷酸化,并使FAK与ILK的结合减少(降至对照组的46.4%)。10μmol/LPP2可明显抑制OPN诱导的FAK磷酸化、拮抗OPN诱导对ILK的去磷酸化作用、促进FAK与ILK之间的结合。研究结果表明,Src作为OPN-整合素-FAK信号途径中的信号分子,通过影响FAK和ILK的磷酸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VSMC的黏附和迁移活性。 相似文献
92.
93.
94.
本文报道1984-1989年采自四川山区圆蝇属Mydaea R.-D.,1830的3个新种:峨眉山圆蝇Mydaea emeishanna sp.nov.;鬃腹圆蝇Mydaea jubiventera sp.nov.;九寨沟加蝇Mydaea jiuzhaigouensis 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于第二作者实验室。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末龄若虫的蜕皮羽化行为。【方法】室内恒温(26±0.5)℃恒湿(75%±5%)饲养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间隔一定时间进行观察记录。【结果】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蜕皮羽化时间持续2~8 h。蜕皮一般从末龄若虫胸腹部交界处背部开始破裂,从腹末、翅末、足端、口器末端或触角端脱落,50%以上的正常羽化蜕皮是从腹末端脱落。初始羽化成虫为白色,随后身体和翅的颜色逐渐加深和变黑,羽化8~12 h后,虫体整体颜色变为黑色。室内观察结果还表明,34.7%的末龄若虫无法正常羽化。【结论】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蜕皮羽化持续时间较短,蜕皮一般是从胸腹部交界处背部开始破裂,但可从不同部位脱落,且蜕皮羽化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大鼠尾壳核头部生长抑素mRNA的区域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尾壳核 (CP)头部背内侧区、背外侧区、腹内侧区和腹外侧区生长抑素 (SOM )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CP头部不同区域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密度存在差异 ,腹内侧区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区 (P <0 0 1)。结论 CP头部不同区域的SOMmRNA阳性神经元密度存在差异 ,这可能是CP头部不同区域机能差异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7.
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对岷江眉山段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四川华鳊的繁殖时间主要集中在4~5月份,最小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70 mm,体重7.1 g;最小性成熟雄性体长为65 mm,体重为4.5 g。四川华鳊种群性比(雌︰雄)为1.00︰1.57,主要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1龄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性成熟系数4~5月份最大,同期丰满度最小。卵径(1.05±0.17)mm,大小分布呈单峰型,为单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2 734±258)粒,相对繁殖力为(236±20)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分析显示,选择适合的渔具、渔法对保护岷江眉山段四川华鳊自然种群资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8.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属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濒危物种。本文应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对该物种的现实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现存四川山鹧鸪分布格局自四川中南部向云南东北延伸,跨越金沙江,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区涉及大相岭山系南缘、小相岭山系东缘、凉山山系东北部、乌蒙山山系西部,行政区域涉及2省5市(州)19县(区)。栖息地由10片现实栖息地和36片潜在栖息地组成,总面积约5869 km2。"甘洛-金口河-峨边-马边-美姑"片和"雷波-马边-屏山"片是四川省境内呈南北布局的两大核心分布区,"绥江-永善-水富-盐津-大关"片为云南省境内的核心分布区。 相似文献
99.
100.
研究了山地麻蜥和丽斑麻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孵出幼体的特征.山地麻蜥产卵雌体的体长大于丽斑麻蜥,窝卵重小于丽斑麻蜥,但平均卵重和相对窝卵重与丽斑麻蜥相似.两种蜥蜴均通过增加卵长径和卵短径来增加卵重,但卵的外形不同,山地麻蜥卵较长.两种蜥蜴卵孵化过程中均吸水增重.相似孵化条件(波动温度、-12 kPa)下,山地麻蜥的孵化期明显比丽斑麻蜥长.山地麻蜥幼体的尾、头部大于丽斑麻蜥,但体重和SVL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