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四川自贡大山铺蜀龙动物群——简报Ⅲ.蜥脚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述了中侏罗世蜥脚类一新属种——巴山酋龙(Datousaurus bashanensts gen. et sp. nov.)对李氏蜀龙(Shunosaurus lii)的特征进行了补充,讨论了它们在蜥脚类进化过程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42.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1,(4):25-26
<正> 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是广西民间长期以来应用的甜茶品种之一。干燥的甜茶叶可入药,有清热止咳之效。甜茶的化学成份除了黄酮类和维生素C等成份之外,主要是含有比甘蔗糖甜300倍的甜叶菊甙,有降血糖,降血压,促进新陈代谢,治疗胃酸过多等功用,适宜于糖尿病人,肥胖症等患者代糖使用。 甜茶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作物,我们对它的形态作了研究。本研究着重对甜茶的营养器官进行解剖观察。  相似文献   
43.
本文继续报道了中国灵芝科4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纪录。它们是:四川灵芝(Ganodermasichuanense Zhao et Zhang),密纹灵芝G.Erebrostrlatum Zhao et xu),西藏灵芝(G.Tibe-tanum Zbao et Zhaag),厦门假芝(Amauroderma amoiensis Zhao et Xu);有柄树舌(Ganoderfaa gibbasum (BI. & Nees) Pat.),暗褐肉假芝(Amauroderma schomburgkii (Mont. Et Berk.)Torread。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4.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道饲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的5种人工饲料及其饲养方法.5种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大规模饲养一代幼虫.其中62号配方可用于续代饲养,在实验室内饲养5代的结果表明。效果良好.在饲料成分的加工.配制及饲养方法等方面.较前人有相当大的改进,因而叶因子用量减少,幼虫历期缩短.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为13-20天。基本接近以茶叶饲养的对照(11—18天).实验结果还表明饲料含水量.饲养方法.饲养密度和添加饲料的次数不同,对茶尺蠖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初龄幼虫用平面培养基倒置饲养和高龄幼虫用片状饲料正置饲养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5.
亚热带丘陵区茶林复合系统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46.
茶园冬季乔木落叶的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南方存在着一种传统植茶方式——茶林复合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它在维持土壤肥力,抗御自然灾害和保证茶叶内质特性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对冬季乔木落叶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的作用尚无报道。本文是对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茶树-乌桕复合园和茶树-板栗复合园的冬季乔木落叶分解的研究,为全面认识茶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刺蛾[Darna trima(more)]*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多种果树林木。1985年我们从四川珙县某茶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茶刺蛾病原物。通过纯化后,经感染试验、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等,结果确定该病原物为一种颗粒体病毒。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山茶属(Camellia)中的茶组(Sect.Thea)和秃茶组(Sect.Glaberrima)植物47种和3变种进行了分类学订正研究。将秃茶组并人茶组之中,确认世界茶组植物共有12种和6变种。讨论了茶组植物分化与分布,并展示了我国茶叶种质资源的丰富性和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9.
气候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的大规模排放, 气候正在快速的发生变化, 对植物的分布影响巨大。研究采用山茶科山茶属尖萼红山茶(Camellia edithae Hance.)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考察和网上查阅获取其分布数据, 从世界气候网站和兰州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获取环境变量, 结合R语言、Erdas和ArcGIS等软件对其当前和将来(2070)的分布区进行模拟并得出置信度和计算其面积变化和质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AUC值均大于0.9, 属于非常好的预测,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是Bio01(年平均温度)、Bio04(温度季节变化)、Bio15(降水量变异系数)和Bio03(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在四种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6.0及RCP8.5)所进行的预测均表明尖萼红山茶的分布面积均有收缩, 且收缩面积随着碳排放程度的加剧而增加, 且最大收缩面积占总面积的80%。通过对该物种质心变化的预测中发现, 其总体呈现向北部迁移的趋势。通过本次的预测发现气候变化在未来可能对尖萼红山茶的生存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50.
通过整理鉴定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馆藏的100多年间采自四川省的1万余号蝶类标本,最早的四川蝶类标本(宽带凤蝶西部亚种Papilio nephelus chaon)采于1910年,结合文献和专著资料,参考《中国蝶类志》的分类系统,得到四川省蝶类644种,隶属于12科240属。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 162种、弄蝶科Hesperiidae 125种、眼蝶科Satyridae 114种、灰蝶科Lycaenidae 100种、粉蝶科Pieridae 59种、凤蝶科Papilionidae 45种、蚬蝶科Riodinidae 14种、绢蝶科Parnassiidae 11种、斑蝶科Danaidae 8种、环蝶科Amathusiidae 4种、喙蝶科Libytheidae 1种、珍蝶科Acraeidae 1种。四川省蝶类物种组成丰富,其中,蛱蝶科、弄蝶科、眼蝶科和灰蝶科物种数均超过或达到100种。建议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不同生境建立长期监测点,持续监测蝶类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变化情况,这对于保护全省生态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尽快开展相关研究,包括四川省蝶类的经典分类学、系统发育及区系、生物地理学、生态学、行为学和进化生态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