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787篇
  313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王玉元 《生命科学》1993,5(3):20-23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用一些已知化学结构的合成物质,在一定的敏感极限范围时期,可以有选择地诱导植物产生雄性不育,以此可以在育种工作中达到人工控制花粉形成,和生产杂交种子。这类化合物自70年代以来,已作为一种专门的商品生产出售,并命名为化学杂交剂(Chemical hybridizing agents,CHA)。  相似文献   
42.
21科41种(变种)植物叶片几丁质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广州地区常见的21科41种(变种)植物叶片几丁质酶系研究的结果表明,所有受试植物都具有几丁质酶活性。几丁质酶不仅存在于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而且也存在于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中。几丁质酶活性及比活性均较高的有蕹菜、葱、蕨类植物、蒜、茄科植物、玉米、菜豆、番木瓜等。植物一般都具有两种几丁质酶:外切酶和内切酶。几丁质外切酶活性及比活性均较高的有蕨类植物、葱、茄科植物等。几丁质内切酶活性及比活性均较高的有蕹菜、裸子植物等。不同植物几丁质外切酶与内切酶的比例相差较大。有些植物的几丁质酶系以外切酶为主,如茄科植物、大部分豆科植物、番木瓜等;有些植物以内切酶为主,如裸子植物、伞形科植物、蕹菜等;有些植物的外切酶与内切酶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3.
枳分泌囊的结构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慢性肝病,常见于普通人群。随着病情的进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由于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NASH的管理成为临床医生的一项艰巨任务。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膜向内或向外出芽产生的异源性囊泡群,其中包含多种能调节细胞代谢活动的内容物,这些内容物参与了NASH的疾病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细胞外囊泡应用于NASH的潜力。本文将阐明EVs在NASH中的作用及其在NASH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本文详细研究了1种海生4条鞭毛的单胞绿藻——广东四片藻鞭毛器的亚微结构和囊壳的形成。4条鞭毛着生于细胞前端凹陷的基部,鞭毛表面覆盖2层鳞片;基体呈纵向平行的“Z”字形排列;具纹纤维连接内外径向排列的两个基体;4个片层状的卵形盘(或称半桥粒(halfdesmosome))微管和纤维物质构成的复合体将鞭毛器和根丝体固着在质膜和囊壳上。根丝体通过两束交叉的微管带与两个邻近的外侧基体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与其它已研究过的四片藻是不同的。囊壳的形成开始于内膜系统,特别是高尔基体。纤维丛和电子密集颗粒在其中合成、修饰,同时由高尔基体衍生的小泡转移到原生质体表面特定的区域,然后经若干步骤接合成完整的囊壳。这个区域与蛋白核的位置相关,表明聚合星状颗粒酶是在蛋白核位点制造或释放的,同时分泌到细胞外。囊壳沿边生长组装与细胞质发育产生特征性的前端鞭毛凹陷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46.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细胞外囊泡作为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物质的载体,能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穿梭,行使物质传递、信息交流的功能,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其研究和分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介绍了细胞外囊泡的组成,综述了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细胞外囊泡分离与富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原位成像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植物细胞外囊泡研究技术发展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长年饲养在高温(28—30℃)环境中雌性中华大蟾蜍,它们的卵母细胞可以长足,但经激素处理时,生发泡不破裂,仅显示成熟过程早期阶段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孕酮刺激后的高温卵卵质中,出观了一种能诱发低温卵恢复减数分裂的物质,称作为“依赖冬眠因子的促成熟物质”(HF-MPS)。HF-MPS 与MPF 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孕酮处理后,它们在卵质中出现的时间相仿,它们的形成均不依赖于转录水平,而是依赖于翻译水平的蛋白质合成活动;但亦存在不同之处,如MPF 诱发低温卵GVBD 时程不受温度影响,而HF-MPS 在10℃环境中,诱发低温卵GVBD 的时间明显延缓;MPF 不仅能诱发低温卵GVBD,而且同样能诱发高温卵GVBD,然而,HF-MPS 只能诱发低温卵GVBD。由此表明,MPF 和HF-MPS 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类活性蛋白质。高温卵缺少低温诱发产生的“冬眠因子”,所以不能恢复cdc 2基因的转录活动,不能实现MPF 自身催化扩增作用,不能保证孕酮处理后的卵母细胞完成正常成熟的全过程变化。足见,低温是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是导致中华大蟾蜍现有区域分布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8.
肿瘤细胞表型差异是临床药物敏感性、抗原性、转移性、潜伏性和进展速度等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弄清恶性表型差别的表现、相关性及调节机理、我们从胃癌MGC 803系分离了单细胞亚系,各亚系按克隆过程的时间差别归纳分组,选快组M 17、中组M 6和慢组M 3进行比较。软琼脂生长实验表明三者的恶性程度有显著差别;M17恶性度最高,M3最低,M6居中。与其它表型联系比较,证明细胞生长速度、细胞微丝、微管骨架破坏及细胞通讯功能抑制都与锚着不依赖性生长的恶性特征有平行相关性。同时,M 17和M 3原癌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9.
福建省南平茫荡山有木本植物102科,272属,719种、隶属于13个分布区类型,占我国分布区类型的86.7%,具有区系成分复种,种类繁多,起源古老和珍衡树种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道曲霉属及其相关的有性型属、即散囊菌属和裸胞壳属的分类群共15个,其中新变种1个,我国新记录3个。它们是:日本曲霉小囊变种(新变种),赭曲霉,蜂蜜曲霉,孔曲霉,埋藏曲霉(新记录),佩特曲霉(新记录)、亮白曲霉,阿姆斯特丹散囊菌,谢瓦散囊菌,腊叶散囊菌,赤散囊菌,匍匐散囊菌原变种,构巢裸胞壳,无冠裸胞壳和刺孢裸胞壳(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