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3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4705篇
  1135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山东省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围煤污菌种群组成、分布、演替和对黄瓜的生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8个地市黄瓜叶面真菌有15属21种,其中属煤污菌的有6属10种: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Karst.),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deBary)Arn.],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Fres.)de Vries]尖孢枝孢(C.oxysporum Berk.&Curt.)大孢枝孢(C.macarocarpum Preuss),多主枝孢[C.herbarum(Pers.)Link.],球孢枝孢(C.sphaerospermum Perz.),灰腐质霉(Humicola grisea Traaen.),紫附球菌(Epicoccum purpurascens Ehrenb.ex Wallr.)和弯孢霉[Curvularia lunala (Walk.)Boed.].链格孢和枝孢霉(Cladosporium spp.)是各地区主要种群.黄瓜叶面真菌的种类和密度与苗龄、叶面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组分含量成极显著…  相似文献   
992.
许多微生物能产生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与淀粉一样作为细胞内的能量和碳源储存物。另外在一定条件下,细菌还可积累具不同结构的单体的共聚松。由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积累的PHAs的结构单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碳链长度可在6-14之间,可由各种饱和的和不饱和的3-羟基脂肪酸组成的。P.oleovorans以正烷烃、正烷基酯或正烷醇为基质,得到的PHAs是以结构单元长度与基质相同的3-羟基脂肪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无视共聚物。含有高达九个碳原子测链的PHAs已可由P.oleovorans利用正烷烃和脂肪酸来合成。P.oleovorans利用1-烯烃或烯酸可合成倒链具不饱和健的聚-β-羟基烷烯酯。通过改变基质中正坡泛与1-烯径的比例,PHAs的不饱和度可由0增加到50%。当以1-辛烯和1-癸烯为碳源时,所得的聚酯主要由β-羟基脂肪酯组成,而链端则是不饱和的β-羟基烷烯酯,侧链可由丙基变化到庚基。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生物合成过程中还可在PHAs的侧基上引入部分含Br、Cl、CN的苯基的官能团,或在PHAs合成过程中,可进行β-氧化形成含3-羟酰基的中间产物和再次对脂肪酸进行生物合成。P.oleovorans的这种可将官能团引入聚合物分子链中的特征.为聚合物进行剪裁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马鞍菌属 Helvella的3个新种,即蚊河马鞍菌H. jiaohensis, 吉林马鞍菌 H. jilinensis 和新疆马鞍菌 H. xinjiangensis; 3个新记录种即肋盖马鞍菌 H. costifera, 长孢马鞍菌 H. oblongispora和灰黑马鞍菌H.Rivularis。 此外由于亚梭孢马鞍菌 H. subfusispora 的模式标本于1984年在火中被毁,因此作者在另一份标本(HMAS 30483)的基础上为其标定了新模式(Neotype)。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田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拮抗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菌QT-0304菌株,最大拮抗带宽达到20 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比对及进化树构树分析,鉴定QT-0304菌株为鼠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rinus)。抗菌谱实验结果表明:QT-0304菌株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杨树溃疡病病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拮抗带宽分别达到34.5 mm和23.0 mm。  相似文献   
995.
柴春镜  白红娟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2):1798-1804
近年来,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合成银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可靠和环境友好的方法出现。主要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的细胞滤液来还原银离子。制备的纳米粒子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透射电镜(TEM)进行表征。含有银粒子溶液的UV-vis光谱显示在420 nm-460 nm处出现银纳米粒子的吸收峰。TEM图像表明所形成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范围为5 nm-20 nm。纳米粒子的XRD图谱证明产物为金属银。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抑菌性试验。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斑马鱼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实验动物之一,其健康状况关乎实验数据的质量和结果的可信度。2018年以来,中国斑马鱼鱼房内出现危害性极高的新型鱼病“裂头病”,其病原未知,防治困难。确定“裂头病”的病原,并提出鱼房管理健康建议,可帮助研究者防止鱼病带来的损失。方法 对“裂头病”病鱼脑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的病原理化特征、16S rDNA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回归感染试验确认病原菌。分析121例鱼病数据,总结中国斑马鱼鱼房各类常见疾病种类及发病因素。结果 确定“裂头病”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2017至2021年国内斑马鱼鱼房数据显示,50.4%的健康问题由非生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致死率最高的问题是气体中毒。在已知病原中细菌性病原最为常见,占比83.46%。结论 “裂头病”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近一半鱼房健康问题是由非生物因素导致。致病率最高的为细菌性病原。因此,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加强设备维护,稳定优良水质,保证卫生管理措施,是防止鱼病发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7.
疏剪不同穗位小穗对小麦籽粒结实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在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以中大穗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材料,设计了去除不同穗位小穗的试验。结果表明,去除不同位小穗对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不同, 除顶端小穗的粒数下降较多,穗粒重最低,却除基部小重申对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较小,穗粒数和粒重下降较少;却除中部小穗对结实粒数影响较大,穗粒数量小,其穗粒重因剩余籽粒单粒重增加而得以一定程度补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从艾纳香内生菌J1中获得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对菌株J1进行ITS序列分子鉴定,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学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经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菌株J1为Diaporthe sp.,从该菌株大米培养基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Dicerandrol A (1)、Dicerandrol B (2)、4,6-dihydroxy-1H-isoindole1,3(2H)-dione (3)、Cytochalasin H (4)、Cytochalasin J (5)、4,6-dihydroxy-2,3-dihydro-1H-isoindol-1-one (6)、Cerebroside C (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得,化合物1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KCTC 1021具有非常强的抑制活性,MIC值为0.125μg/mL。【结论】Diaporthe sp.富含抑菌活性化合物,具有开发成微生物源农药潜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并评估1种适宜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基因组分子分型方法.[方法]本研究以125株代表性Nm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为对象,建立了基于核心基因SNP的基因组分型方法,并与pubMLST网站公布的MLST和cgMLST分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基于核心基因SNP的基因组分型...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华南地区镉(Cd)污染严重,与有益微生物共生能够使作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机制解除镉毒,提高抗逆性,进而促进生长。耐镉促生菌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从华南地区受镉污染植株的根内和根际筛选出耐镉且能促进大豆生长的促生菌,以丰富促进田间大豆生产的优异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植株的根内或根际分离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研究,利用盆栽试验探究镉胁迫下菌株对大豆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探究菌株的耐镉机制。【结果】分离获得4株菌D1、D2、D3和D4,促生特性试验证明4株菌均具有溶磷、产吲哚乙酸和铁载体的能力。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D1、D2、D3和D4菌株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微小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和普罗威登斯菌属。用这4株菌进行不同镉处理的大豆(巴西10号)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株菌均具有耐镉和促进大豆生长的作用。不添加镉的条件下,大豆接种D4菌株的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和株高分别增加了28%、35%和31%;在添加20mg/kg-CdCl2·5/2H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