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小鼠骨骼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细胞划痕实验检测1μM、10μM、100μMATP对NOR-10细胞愈合率的影响;细胞迁移小室实验检测空白对照组、100μM ATP组、30μM PPADS+100μM ATP组、100μM RB2+100μM ATP组细胞的迁移率。结果:细胞划痕实验及迁移实验表明高浓度ATP能够促进NOR-10细胞的迁移能力,100μM ATP促细胞迁移能力最强(P0.05),并且其促迁移作用能被30μM PPADS,100μM RB2所抑制(P0.05),但100μM RB2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结论:高浓度ATP(10μM)能够促进NOR-10细胞的迁移能力,并且其促迁移可能通过激活P2Y受体作用大于P2X受体。  相似文献   
52.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P2X嘌呤受体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u YZ  Yin GF  Guan BC  Li ZW 《生理学报》2006,58(2):164-170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神经元膜P2X嘌呤受体的特征。结果发现:大部分受检细胞(78.9%,142/180)对ATP敏感,ATP.激活电流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少数细胞无反应(21.1%,38/180)。在对ATP敏感的142个细胞中,绝大部分引起一内向电流(95.1%,135/142),少数为外向电流(2.1%,3/142),另有部分细胞出现双相电流(2.8%,4/142)。引起的内向电流在小直径细胞(〈30μm)上多表现为快去敏感电流,对vanilloid高度敏感;在中等大小的细胞(30~40μm)上多表现为慢去敏感电流,对vanilloid不敏感:绝大多数大细胞(〉40μm)对ATP和vanilloid均不敏感。此外,电流的波形与细胞直径密切相关。无论小细胞还是中等细胞其I-V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内向整流趋势。我们还研究了ATP-激活电流的动力学特征,并观察了P2嘌呤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效应。结果提示:不同类型的ATP受体.离子通道在不同类型的TG神经元上的表达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枯草杆菌的嘌呤阻抑蛋白(PurR)通过与pur操纵子调控区DNA的相互作用来抑制该操纵子的转录. pur操纵子的调控区中有两个PurBox序列, 它是PurR高效结合所必需的. 位于上游的PurBox1 (−81~−68, 核苷酸定位是以转录起始点为+1)结合力较强, 下游的PurBox2 (−49~−36)结合力较弱. 我们构建了3个PurBox1突变体, 离体测定了突变对PurR-pur操纵子调控区DNA结合的影响, 也测定了突变对细胞内pur操纵子表达调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突变使体外的PurR-pur操纵子调控区DNA间结合的能力显著地下降; 在G-75A, G-75T和缺失5个核苷酸的D 5这3个突变菌株中, 体内腺嘌呤pur操纵子的阻抑调节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 细胞内PurR滴定的方法也用来证明了连着PurBox1和PurBox2上下游的一些DNA顺序是PurR与操纵基因结合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54.
P2X4受体是P2X受体家族的成员。目前,已从人、大鼠、小鼠、鸡胚和非洲爪蟾的组织中获得了全长cDNA。P2X4受体分布广泛,在被ATP及其同系物激活后,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升高,将信号传递给下游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55.
P2Y 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ei L  Fang WG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2):155-158
P2受体作为一类核苷酸受体,可分为门控离子通道P2X受体和G蛋白偶联P2Y受体。P2Y受体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功能复杂,迄今为止已从人体组织细胞克隆出9种P2Y受体,分别为P2Y1,2,4,6,11,1,13,14,15受体。本文对P2Y受体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损伤之一,神经胶质细胞和信号通路转导在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及疼痛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是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的关键场所。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可被嘌呤信号通路的P2Y_(12)受体活化,进而导致p38MAPK磷酸化,造成相关神经损伤及感觉功能障碍。以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为靶点,从P2Y_(12)受体-p38MAPK通路的角度可揭示周围神经损伤的部分可能机制。探究从嘌呤信号通路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新角度,将神经损伤后的P2Y_(12)受体与p38MAPK的磷酸化表达联系为P2Y_(12)受体-p38MAPK通路,可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中P2Y_(12)受体-p38MAPK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采用细胞外微电极技术,记录离体灌流的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观察川芎嗪对嘌呤受体介导反应的调制作用。三磷酸腺苷(300μmol/L)可引起神经节细胞膜去极化(n=62)、超极化反应(n=27)以及去极化之后伴随超极化过程的双相反应(n=9)。P2受体拮抗剂台盼蓝(5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n=8);P1受体拮抗剂氨茶碱(2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7)。滴加川芎嗪(1~5mmol/L),神经节细胞膜未出现明显的电位变化。外源性环-磷酸腺苷(250μmol/L)可模拟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9)。川芎嗪(3m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减少539±95%(n=14,P<001),并能加强三磷酸腺苷所致超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增大1054±245%(n=12,P<001)。在同一标本上,川芎嗪使环一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加强(n=4)。此外,川芎嗪可抑制三磷酸腺苷引起的双相反应中的去极相,而增大其后的超极相(n=3)。  相似文献   
58.
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定向连接到克隆、测序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出741bp大小的片段,通过酶切和序列分析证明含完整的PNP基因序列且基因插入方向正确,此序列与文献报道的PNP基因的同源性为99.7%。说明克隆的PNP基因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pcDNA3-PNP的构建成功为今后用其进行基因转染来研究PNP/Mep-dR自杀基因系统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以超阻遏突变体3—18为出发株,采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NCE平板的方法分离到439 株调节突变体。通过转导引入tRNA抑制基因从中检测到 11株 purR(am)候选株。共转导分 析证明,这些突变株的琥珀浪突变均发生在purR上。用 supD. supE和 supF分别对上述各amber 突变体作了氨基酸取代实验,初步结果表明:同一氨基酸对purR不同位点(am)的氨基酸取 代,对PurR调节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氨基酸(3种)对purR同一位点(am)的氨基酸取 代,对其调节功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0.
郑敏  麻骏武 《遗传》2016,38(4):300-313
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发的一种常见炎性关节炎,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早期研究表明,PRPS1和HPRT1等单基因稀有突变会引起嘌呤合成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检出多个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易感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其中SLC2A9、SLC22A11和SLC22A12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可引起遗传性低尿酸血症,而过表达则会加强尿酸的重吸收。ABCG2、SLC17A1和SLC17A3基因功能缺陷型变异会降低肾脏和肠道对尿酸的排泄量。因此,诱发尿酸排泄障碍(高重吸收和低排泄)的基因变异是影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主要遗传因素。另外,抑制-激活生长因子系统、转录因子、细胞骨架以及基因和环境的互作等因素也一定程度影响血液尿酸水平。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两个新发现的易感基因RFX3和KCNQ1可能造成免疫应答受损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从而直接或间接引起高尿酸酸血症和痛风。本文系统综述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遗传学研究,以促进人们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