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酿酒酵母的嗜果糖性是葡萄酒酵母选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评价菌体发酵果糖能力的方法,是葡萄酒酿酒酵母嗜果糖性研究的基础.[方法]以3株不同果糖发酵能力的酵母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菌体在模拟葡萄汁培养基条件下,发酵情况与单糖利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学方程拟合单糖动力发酵曲线,得到发酵持续时间、葡萄糖浓度拟为0时的果糖浓度、果糖与葡萄糖曲线面积的差值等参数.[结果]这些参数可以反应出菌体的发酵速率和嗜果糖性.其中后两个参数能显著将3个菌株的嗜果糖特性区分开.[结论]为高果糖利周优良葡萄酒酿酒酵母菌株的筛选和构建,提供了较为全面、客观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2.
旨在探讨铅铬胁迫对小麦的毒害效应以及对幼苗脯氨酸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铅铬溶液处理小麦,研究铅铬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铅铬单一及复合胁迫均使得小麦种子萌发率降低,幼苗株高、根长降低,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减少。铅铬处理1 d后,各处理组小麦体内的脯氨酸含量较对照都有升高,尤其是复合胁迫下100mg/L Pb+100 mg/L Cr处理组,其小麦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升高了32.81%。铅铬处理3、5和7 d后,100 mg/L Cr、50 mg/L Cr、200mg/L Pb+100 mg/L Cr、100 mg/L Pb+100 mg/L Cr这4个处理组的小麦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升高,其它各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铅铬胁迫抑制了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使得小麦体内脯氨酸含量升高,因此建议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监测植物铅铬胁迫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解淀粉嗜碱单胞菌(Alkalimonas amylolytica)N10来源的羧基转移酶α亚基(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subunit alpha,AccA)基因Aa-accA对细菌及植物细胞耐盐碱性的作用.[方法]通过PCR方法从嗜碱菌N10基因组中扩增基因Aa-accA,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中表达,通过测定工程菌及对照菌在不同盐浓度[0%,2%,4%,6%(W/V) NaCl]及不同碱性pH(8.0,8.5,9.0,9.5)的LB中生长12 h后的OD600值,以及二者在分别含6%(W/V) NaCl及pH 9的LB中的生长曲线,评价Aa-accA对大肠杆菌耐盐碱性的影响.同时以pPZP111为载体,构建了植物细胞重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将该基因转入烟草BY-2悬浮细胞表达,利用FDA染色方法测定经盐碱溶液处理后残存的活细胞数量评价该基因对植物细胞耐盐碱性的影响.[结果]PCR扩增得到基因Aa-accA,其ORF含957 bp,编码318个氨基酸的多肽,BLAST比对显示该基因为羧基转移酶α亚基(AccA)家族中的成员,其氨基酸序列与E.coli的AccA具有76%同源性;含有Aa-accA的E.coli K12相较于对照组在不同NaCl浓度及不同碱性pH的LB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生长优势,特别是在6%(W/V) NaCl及pH 9的LB中培养12 h后,终OD600分别是对照菌的2.6倍和3.5倍;缺失体实验结果显示基因缺失的突变体E.coli K12△accA在6%(W/V) NaCl及pH 9的LB中不能正常生长,而含有Aa-accA基因的重组质粒使得E.coli K12△accA在同样条件下OD600值达到0.5和0.2;转入此基因的烟草BY-2细胞,经盐碱溶液处理后,其存活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Aa-accA基因与盐碱性的相关性,可提高大肠杆菌及烟草BY-2细胞的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64.
报道在青海省发现的嗜蛛姬蜂属中国l新纪录种,哞嗜蛛姬蜂Polysphincta boops Tschek,1869,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彩色特征图.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 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 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 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 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 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 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 y=-6.36ln x+64.91和y=-4.36ln x+ 60.63; 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 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 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6.
为评价水域环境中铬元素对两栖动物幼体的急性毒性,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28~29期蝌蚪分别暴露于30~35 mg·L-1Cr(Ⅲ)6个不同浓度和10 ~ 45mg·L-1Cr(Ⅵ)6个不同浓度的水体中,分别在24、48、72和96 h统计蝌蚪的死亡率及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暴露24、48、72和96 h,Cr(Ⅲ)对蝌蚪的LC50分别为34.09±1.06、33.47±0.65、32.58±0.11和(32.05±0.20) mg·L-1,安全浓度(SC)为(3.21±0.02)mg·L-1;Cr(Ⅵ)对蝌蚪的LC50分别为91.97±5.32、51.19±4.62、35.79±1.40和(28.81±1.87) mg·L-1,安全浓度(SC)为(2.88±0.19) rng·L-1.观察表明:Cr(Ⅲ)的急性毒性是通过与蝌蚪皮肤表面的分泌物结合后粘附在鳃部,导致呼吸障碍致死;而Cr(Ⅵ)的强氧化性可导致蝌蚪的表皮溃变,鳃部萎缩致死;另外,将28~29期蝌蚪暴露于安全浓度(SC)以下的含铬水体进行慢性实验,通过检测蝌蚪的体长、体重和完全变态时间显示,低浓度的Cr(Ⅲ)和Cr(Ⅵ)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导致畸型发生,其作用强度呈现剂量效应,但时间累积效应不规律.  相似文献   
67.
痘病毒是已知病毒中基因组最大、宿主谱最广和危害最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之一。随着病原和宿主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以及免疫学相关技术的发展,痘病毒宿主范围因子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被相继发现和研究,这为痘病毒的组织嗜性和宿主特异性的阐明奠定了分子基础。本文将通过对脊椎动物重要痘病毒属主要成员的宿主范围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的介绍,以加深对痘病毒的分子遗传演化、组织嗜性和跨宿主种间感染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8.
采用6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于25℃、32℃、42℃以及50℃培养分离从而对某一中国白酒酒曲中的丝状真菌菌群进行研究.从酒曲中共分离得到886株丝状真菌,分属于接合菌,子囊菌和无性型真菌的20属,45种.其中最为丰富的是无性型真菌(28种),其次是接合菌(10种)和子囊菌(7种).对发酵起主要作用的为那些嗜热和耐热的种属,包括:宛氏拟青霉,伞枝梨头霉,梳棉状嗜热丝孢菌,微小根毛霉,金孢霉属一种和红曲属的几个种.文中还对一些在发酵中起重要作用的丝状真菌的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学结果,探讨其特异性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为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手术及CT资料。结果:5例均为单发肿块,位于腹主动脉周围,CT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直径3CM-7CM,平均4.5CM,瘤体密度较均匀,无囊变和坏死,增强后呈明显较均匀强化。结论:腹膜后异住嗜铬细胞瘤常位于腹主动脉旁,CT增强显示腹主动脉旁类圆形富血供软组织肿块,若t临床合并高血压,应高度警惕嗜铬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0.
唐敏  李丽  肖蓉 《微生物学报》2016,56(5):731-739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作为一种新型、与高死亡率相关的条件致病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能够导致人类或其他生物感染多种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于细菌的胞外蛋白酶是导致宿主发病的关键蛋白质。因此,探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将不仅有助于阐明其致病机制,更为今后以其为靶点进行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本文试图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性质、功能及其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