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009篇
  315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本文采用电镜金属盐法—酸性磷酸酶(ACP)细胞化学技术,用30mmol/L pipes缓冲液配制低浓度戊二醛进行固定。对成年大鼠的大脑大锥体细胞,小脑浦肯野氏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高尔基复合体的ACP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探讨。结果发现ACP活性分布在高尔基复合体的部份转移泡、浓缩泡及GERL部位。高尔基复合体呈ACP阳性反应,并显示出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92.
研究一株新的嗜热拟青霉J18的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固体发酵的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得到了一种分子量约为26 kDa的电泳纯木聚糖酶,酶活力回收率为33.5%,纯化了5.27倍。该木聚糖酶具有很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在pH7.0~pH 9.0下,60℃处理24 h,酶活力能保存80%以上。该酶水解玉米芯木聚糖生成以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为主的低聚木糖,薄层层析分析表明不含木糖,适合生产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193.
最近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内含子(intein)介导的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 (BDD-FⅧ)的轻链和重链剪接可顺式促进后者的分泌,而且剪接反应在细胞内、外均可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基于蛋白质内含子的双载体转BDD-FⅧ基因的功效,将具有促进重链分泌作用的位于Pro1640~Ser1690的酸性区3(acidic region-3,AR-3)引入重链,检验对蛋白质内含子剪接的BDD-FⅧ蛋白分泌和活性的影响.用融合蛋白内含子的附加ar-3重链(HCAR3IntN)基因和轻链(IntCLC)基因共转染培养的HEK293细胞,分别用ELISA和Coatest法定量分析分泌至培养上清中剪接BDD-FⅧ蛋白量和生物活性,并用免疫印迹观察了细胞内的BDD-FⅧ剪接.结果显示,共转HCAR3IntNIntCLC基因细胞,分泌至上清的剪接BDD-FⅧ蛋白量和活性分别为(173±26) μg/L和(1.31±0.15) U/ml,明显高于未添加ar-3的蛋白质内含子融合重链(HCIntN)与轻链(IntCLC)基因共转染细胞[(102±12) μg/L和(0.79±0.09) U/ml],提示AR-3对蛋白质内含子剪接的BDD-FⅧ蛋白分泌和活性有明显改善作用.而且,分别转HCAR3IntNIntCLC基因细胞混合培养后的上清中,亦检测到剪接的BDD-FⅧ蛋白和活性[(35±7) μg/L和(0.28±0.08) U/ml],表明蛋白质内含子可进行不依赖细胞机制的蛋白质剪接.另外,转基因细胞总蛋白呈现明显的可与FⅧ多克隆抗体进行反应的剪接BDD-FⅧ蛋白条带,直观地反映细胞内BDD-FⅧ的剪接.为动物模体内运用蛋白质反式剪接技术的双腺相关病毒载体(AAV)转BDD-FⅧ基因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4.
抗家蚕浓核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马可 《病毒学报》1989,5(1):77-82
  相似文献   
195.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是维持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研究森林转换后土壤因素对磷素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森林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换而成的米槠次生林(SF)、米槠人促林(AR)和杉木人工林(CF)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铁铝氧化物、各形态磷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旨在探究土壤磷对森林转换的响应和驱动土壤磷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米槠人促林土壤的全磷、有机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显著高于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含水量、总氮和无定型铁是影响淋溶层土壤磷的主要因子,而在淀积层,则是酸性磷酸酶、游离型铁和总氮起主要作用;土壤生物化学属性和微生物特性都会影响着不同形态土壤P的积累,其中土壤中的水分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是调控土壤磷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中亚热带地区天然林转换为人促更新林更有利于森林土壤磷的储存和供应,有助于维持本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6.
从湖南、云南采集的19份酸性土壤样品分离到50株放线菌,在pH4.5和pH7.0的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从新疆、青海、云南的14份碱性土壤样品中分离到38株放线菌,在pH10.0和pH7.0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因此,这些菌株属于中度嗜酸或中度嗜碱放线菌.利用脉冲电泳技术和普通凝胶电泳在其中12株放线菌中检测到线型质粒,其中3株放线菌中检测到环型质粒.这是首次在中度嗜酸和中度嗜碱的放线菌中报道线型和环型质粒.  相似文献   
197.
紫金山铜矿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为避免环境污染,酸性矿山废水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后的废水理化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将影响整个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目的】分析处理前后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及其与理化参数的关系,为矿山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指标,并为矿山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福建紫金山铜矿的酸性矿山废水并测定其理化性质。采用基于原核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区和真菌18S rRNA基因ITS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水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经中和处理后的回水与矿坑水和生物浸出液相比,pH升高,重金属离子含量显著降低。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高于真菌,回水的物种多样性高于矿坑水和浸出液。回水中变形菌门的丰度最高,矿坑水和浸出液中分别以广古菌门和硝化螺菌门的丰度最高。回水中噬氢菌属为优势类群,矿坑水和浸出液中的优势菌是钩端螺旋菌属,铁质菌属等古菌也有一定的比例。pH、Al、Mn、Zn与回水中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显著相关,而矿坑水和浸出液中的高丰度类群与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研究表明酸性废水的中和沉淀处理对微生物群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微生物群落变化可以作为矿山酸性废水污染处理效果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8.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性病变患者,先行置管溶栓治疗,再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其溶栓效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为86.1%,尿激酶用量(75.5±34.6)万单位,溶栓后31例下肢缺血症状改善,下肢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下肢跛行距离明显延长,无垃圾脚发生。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1升高至术后的0.79±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48月,无死亡病例,9例出现支架内膜增生血管再狭窄,5例出现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闭塞,给予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减轻,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3年行下肢截肢治疗。结论: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为PTA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赢得时机,改善下肢缺血,该方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9.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段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分为5个亚组,包括2h、6h、12h、24h、48h,每亚组大鼠5只.观察各组血NGAL,β2-微球蛋白及血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M组血NGAL于再灌注损伤后早期(2h)即开始升高,于24h达高峰,至48h仍高于正常(P<0.05);β2-微球蛋白于12h升高至48h达高峰(P<0.01);尿素氮于6h升高于48h达高峰(P<0.01);而血肌酐则于48h才显著升高(P<0.05).病理显示:M组2h时可见受损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扩张、刷状缘消失,至6h时少量上皮细胞脱落、变性甚至坏死,管腔内可见坏死脱落的细胞碎屑,蛋白管型出现,12h时可见间质水肿压迫至管腔明显狭窄,于24h、48h可见蛋白管型显著增多.结论:血NGAL可作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0.
养殖大菱鲆溃疡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2004年夏季山东海阳一带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暴发溃疡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病灶部位出血、肌肉溃烂、眼球凸出等,解剖可见鳃丝贫血,肝脏充血,肾脏和胆囊肿大,肠壁充血并呈透明状,从出现发病症状起,大约一周后开始出现死亡。从病鱼体表溃疡部位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并命名为H1,经人工感染证实H1即为引起本次养殖大菱鲆体表溃疡症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揭示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短杆状,极生单鞭毛。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API20NE与API20E自动鉴定结果、16S 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特性,确认H1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该菌对呋喃妥因、菌必治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鱼类的常见致病菌,但作为养殖大菱鲆的病原菌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