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2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5997篇
  1502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509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654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250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219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低温锻炼对水稻幼苗叶片中Rubisco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低温锻炼能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力,低温锻炼虽不能明显提高Rubisco活性,却提高了冷却条件下Rubisco的稳定性和增强了胁迫后正常生长条件下其活性的恢复能力。分别用火箭免疫电泳分析Rubisco蛋白和SD-SPAGE分析大,小亚基量表明:低温锻炼未提高Rubnisco蛋白的合成能力,但增加了大,小亚基的合成量。  相似文献   
72.
聚乙烯醇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在纺织和化工行业中广泛使用的难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随着人们对纺织工业清洁生产的关注,如何在退浆工艺中就实现对PVA的生物降解、减少PVA废水的排放,并避免化学退浆过程中高温和氧化造成的棉纤维损伤,是近年来纺织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PVA降解菌种类不多、培养周期长,PVA降解酶酶活不高、提取不容易等原因,使PVA的生化降解研究还局限在PVA降解菌的筛选、PVA降解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等方面,PVA降解酶还未在纺织工业上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PVA降解菌筛选、PVA降解酶提取及酶学性质、PVA生化降解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PVA生化降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3.
蓝藻NADPH脱氢酶(NDH-1)是一种重要的光合膜蛋白复合体,参与CO2吸收、围绕光系统I的循环电子传递和细胞呼吸。迄今为止,人们在蓝藻细胞中已鉴定出15种NDH-1复合体亚基(NdhA-NdhO)。然而,人们对NdhO亚基的研究尚不够,至今未见有反向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在通过构建同源重组载体、自然转化和多次继代筛选后,对转化子进行了PCR和蛋白免疫印迹鉴定。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基因已成功地插入到ndhO基因的保守区域,并完全破坏了ndhO基因的蛋白表达,从而获得了ndhO基因缺失的突变株,为进一步研究NdhO亚基对NDH-1复合体的稳定性和生理功能等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4.
王伟  李林  张忠明  张震  刘凡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9):1287-1292
从山东崅屿采集的黄棕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抗Mn(Ⅱ)和Mn(Ⅱ)氧化双重活性的芽胞杆菌,其最高Mn(Ⅱ)耐受浓度达到130mmol/L,对Mn(Ⅱ)的氧化活性为3.3μmol/(L·d)。通过个体形态与培养特征观测、生理生化反应、G+Cmol%测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等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命名为MB283。该菌株在添加Mn(Ⅱ)(10mmol/L)条件下比不添加Mn(Ⅱ)表现出相对较快的生长速率。采用高温培养并结合0.01%SDS处理,从MB283菌株筛选到一株发生内生质粒消除的突变株MB287,具有与野生菌株类似的锰耐受活性,且对Mn(Ⅱ)的氧化活性与野生菌株相比无明显改变,表明野生菌株MB283中与锰抗性和锰氧化相关的基因可能是定位于该菌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75.
Li YL  Zhang Y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213-216
胞红蛋白是珠蛋白家族中的新成员,在组织中有广泛表达,但这种表达只限于成纤维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中,且定位在细胞质中.最初认为胞红蛋白与其它珠蛋白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携带氧至线粒体、作为氧的感受器等.但胞红蛋白的特殊结构及主要定位与上述功能并不完全相符.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胞红蛋白参与纤维化形成,并且其过表达可以对抗损伤导致的氧化应激,从而抑制自由基介导的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组织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76.
以‘台农1号’芒果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淀粉酶、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组分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台农1号芒果果实属于单S型生长曲线,发育前期主要积累淀粉、葡萄糖和果糖,果实成熟软化时,淀粉酶活性降至最低,淀粉水解,蔗糖快速积累.(2)酸性转化酶活性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维持最高,完熟时略有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在果实发育前期略有降低,完熟时升至最高;蔗糖合成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在整个发育期一直很低且较稳定.(3)淀粉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PS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葡萄糖含量均与SPS、SS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果糖含量与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芒果成熟时淀粉分解、酸性转化酶活性的降低,且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增加是引起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7.
【目的】为了获得能够在高盐环境下脱色偶氮染料的嗜盐菌群及其降解机理。【方法】采用富集驯化的方法获得一个嗜盐菌群,采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对其群落结构进行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降解特性;采用GC-MS和红外图谱分析了其降解机理;采用微核实验的方法比较了偶氮染料降解前后的毒性。【结果】该菌群在10%的盐度下,使100mg/L的酸性金黄G在8h内脱色。菌群主要由Zobellella、Rheinheimera、Exiguobacterium和Marinobacterium组成。最适宜的脱色条件是:pH=6,酵母粉为碳源,蛋白胨或硝酸钾作为氮源,盐度为1%–10%。酸性金黄G降解产物的毒性比降解前降低。酸性金黄G主要的降解产物是对氨基二苯胺和二苯胺。此外,该菌群还能使酸性大红GR和直接湖蓝5B等多种偶氮染料脱色,具有较好的脱色广谱性。【结论】获得了快速降解偶氮染料的嗜盐菌群及降解机理,为该嗜盐菌群应用于高盐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8.
甘肃矿产资源丰富,矿区酸性矿坑水(acid mine drainage,AMD)及周边土壤中嗜酸微生物种类丰富,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甘肃省4个矿区AMD及周边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及功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煤矿样品GNM细菌物种组成最为丰富,金矿样品LNJ1与紫金矿样品LNZJK细菌组成最相似,与属于铜矿的BYT物种较相近,与LNJ1同地区的LNJ2样品细菌组成相比较远.所有样品细菌主要分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四大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和芽球菌属(Blastococcus)表现出较高丰度;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表现出较高丰度,且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丰度极高.通过功能预测发现,与煤矿样品GNM相比,LNJ1、LNJ2、BYT和LNZJK4个金属矿区样品中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氨基酸与碳源的转运与代谢、转录等功能以及较低的能量生产与转运、无机离子转运与代谢能力.通过探究AMD中的细菌多样性及其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AMD采样区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期挖掘出更为丰富的具有重金属抗性的菌株资源,以应用于生物浸矿和环境修复等领域.  相似文献   
79.
Orbilia Fr. and Hyalorbilia Baral & G. Marson are the only genera currently accepted in the family Orbiliaceae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Nannfeldt (Baral, 1994; Kirk et al., 2001). Hyalorbilia was erected by Baral and Marson (2001) based on unstalked asci arising from crosiers, with hemispherical apices without wall thickenings, some bipolar-symmetrical globose inclusion bodies in ascospores (living state), asci and paraphyses cohere in a gelatinous matrix, paraphyses with not or only slightly inflated apices, and an ectal excipulum of horizontally oriented textura rectangular.  相似文献   
80.
为了考察红色诺卡氏菌菌体(NC)的生物活性, 通过一定浓度的NC对小鼠灌胃给药, 检测其毒性及对免疫器官、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的影响和对肉瘤S180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鼠口服NC, LD50>10 g/kg; NC明显增加小鼠胸腺脾脏重量、提升白细胞数量和提高小鼠MΦ的吞噬活性; 对小鼠腹腔MΦ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激活了的MΦ能增强抑杀白色念珠菌作用, 正常的小鼠MΦ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两者差异显著; 对小鼠S180腹水型转实体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NC毒性低, 能显著增强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