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21.
为了解厚藤(Ipomoea pes-caprae)脱水素基因IpDHN (GenBank登录号:KX426069)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和对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ABA的响应,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了IpDHN的上游启动子序列IpDHN-Pro,长度为974 bp。构建IpDHN-Pro调控下GUS转基因载体,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植株获得IpDHN-Pro::GUS转基因植株并进行GUS染色,验证IpDHN-Pro启动转录活性以及在氯化钠、甘露醇、ABA处理后拟南芥GUS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的IpDHN-Pro序列包含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包括1个ABRE、3个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富含TC的重复序列以及Skn-1基序等。转基因拟南芥GUS染色及qRT-PCR表明该序列可驱动GUS基因在拟南芥稳定表达,且表达受高盐、渗透压及ABA的诱导。这表明IpDHN-Pro是一个盐旱、ABA诱导的启动子序列,可应用于相关的植物抗逆遗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2.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种,数量多、分布广,全面了解其遗传背景对该地区旱獭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云南、西藏和青海三省区共13个地理种群计258只旱獭为研究对象,PCR扩增获得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部分序列(887 bp),并运用种群遗传学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58份样品共发现了84个变异位点(9.40%),定义了68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为0.968±0.003、核苷酸多样性(π)平均值为0.017 25±0.016 37,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AMOVA方差分析显示13个地理种群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Fst=0.620 67,P<0.001),种群间基因交流多数较低(Nm<1)。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13个地理种群的喜马拉雅旱獭聚为两支,其中来自青藏高原西南地区(西藏安多、青海格尔木、青海囊谦、云南迪庆)的18个单倍型聚成一个大的分支(A支),其余50个单倍型聚为一个大的分支(B支),在NETWORK网络图中也可见到相似网络拓扑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种群以唐古拉山脉为界分为两个大的种群,说明地理隔离是影响喜马拉雅旱獭种群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3.
首次报道中国仙茅科一新记录种——喜马拉雅仙茅(Molineria prainiana Deb),其植株高约170 cm,叶片长60~107 cm,总状花序开展,被长绒毛,长约30 cm,花黄色,子房顶端无喙。该种原记载产自印度和不丹,2019年该种在中国云南西部,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有分布,凭证标本保存在HITBC。  相似文献   
124.
【背景】喜旱莲子草是全球性恶性入侵杂草,近年来在我国已呈蔓延之势,对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已开展了其入侵机制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然而,针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少。【方法】分别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的选择忌避、触杀和胃毒作用。【结果】喜旱莲子草各有机相提取物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均具有一定的选择忌避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效果逐渐增强,且校正死亡率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经喜旱莲子草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4000 g·L-1处理后,小菜蛾的触杀校正死亡率均达到70%,经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4000 g·L-1及正丁醇层和水层500 g·L-1处理后,斜纹夜蛾的触杀和胃毒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0%。【结论与意义】该研究结果对喜旱莲子草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5.
陶元清  王忠东 《四川动物》2007,26(3):704-706,F0003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系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Sciuridae)旱獭属(Marmota)的大型地栖性啮齿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种,是我国和青海省哺乳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对象之一[1]。特别是近年来用该动物制作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2~5],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  相似文献   
126.
西鄂尔多斯地区强旱生小灌木的水分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V技术研究了西鄂尔多斯地区绵刺、红沙、四合木和霸王柴4种超旱生灌木的水分关系参数膨压(ψP)、细胞弹性模量(ε)、细胞体积比(RCV)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4种荒漠旱生灌木中,红沙保持最大膨压的能力最强(a=2.4593).不同荒漠旱生灌木保持膨压的方式不同:绵刺通过弹性调节保持膨压(εmax=8.4005 MPa);红沙通过渗透调节来保持膨压(ψπ100=-3.1302 MPa;ψ0=-3.5074 MPa);四合木通过渗透调节和弹性调节的协同作用来维持膨压;霸王柴通过渗透调节来保持膨压,而弹性调节能力较弱.绵刺具有柔软而高弹性的细胞壁,是构成其根茎系统快速吸收和传导水分能力的因素之一.四合木具有较柔软而高弹性的细胞壁且ψP的变化随RCV减小而趋于缓慢,说明四合木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和抗脱水能力.  相似文献   
127.
木犀科白蜡树属椒叶梣组(Fraxinus sect. Sciadanthus)由自然分布于中国中部的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S.Z.Qu,C.B.Shang&P.L.Su)、喜马拉雅西部的椒叶梣(Fraxinusxanthoxyloides(G.Don)DC.)和非洲北部的Fraxinus dimorpha 3个物种组成,呈现出特殊的间断分布模式,目前该组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利用ITS、psbA-trnH、rpl32-trnL和matK 4个标记对白蜡树属42个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ITS序列构建的贝叶斯系统树支持Wallander的分类方法,即属内再分成6个组,对节白蜡、椒叶梣和F. dimorpha都属于椒叶梣组,且该组与欧梣组(sect. Fraxinus)的亲缘关系最近,形成姐妹组;(2)椒叶梣可能是F. dimorpha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3)BEAST分化时间图显示,白蜡树属最早起源于42.05 Ma,椒叶梣组最早分化于21.86 Ma,对节白蜡最早分化于11.87 Ma。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可能是导致椒叶...  相似文献   
128.
对四川产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Rhinolophus affinis himalayanus)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R.ferrumequinum nippon)的23项外部形态指标和22项头骨形态指标进行了测量,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的23项外部形态测量指标中有2项差异显著(P<0.05),16项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n=14)体长小于59 mm(47.30~58.40),尾长小于26 mm(21.69~25.68),耳长小于22 mm(18.36~21.88),前臂长小于56 mm(50.9~54.20),第Ⅲ掌骨第一指节长小于16 mm(13.2~15.53),第Ⅲ掌骨第二指节小于32 mm(27.38~31.74);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n=6)体长大于62 mm(62.43~66.76),尾长大于30 mm(30.56~36.18),耳长大于24 mm(24.47~27.20),前臂长大于56 mm(58.78~63.46),第Ⅲ掌骨第一指节大于19 mm(19.38~21.39),第Ⅲ掌骨第二指节大于34 mm(34.42~38.11),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分四川产这两个种的依据。(2)中菊头蝠喜马拉雅亚种和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的22项头骨形态测量指标中,除颅高、听泡间距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20项指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29.
正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笔者对乌兰察布市各旗、县、市、区的野生鸟类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调查。2013年9月13日,在阴山山脉大青山(属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地理坐标41°02.881'N,112°02.922'E,海拔1 526 m)发现了60只颜色艳丽的小鸟,在沟中小溪南侧的山坡林地活动、觅食。经鉴定该鸟为长尾山椒鸟  相似文献   
130.
研究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繁殖生物学特征,对阐明其种群数量变动,进行数量监测以及探索动物流行病学有着实践和理论意义。国内赵中石(1982)对天山旱獭(Marmota baibacina)有过研究,而喜马拉雅旱獭尚无报道。作者于1982-1984年对青海湖东北岸热水滩地区(下称研究区,该区于1960-1979年进行了持续地灭獭工作)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并与未经人群干扰的乌兰脑滩地区(下称对照区)作对比,研究了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