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探讨亲缘关系密切、营养关系相似的物种间的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同域物种的资源利用特点和分化方式,对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亦具有指导意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 rufogularis)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同域分布的3种雉类,它们亲缘关系较近,食性相似。比较三者春季取食地18个生态因子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广适性(生态位宽度值>0.8)的取食地因子最少(1个),专一性(生态位宽度<0.8)因子最多(4个);白鹇居中(3个和2个);红喉山鹧鸪与黑颈长尾雉恰好相反(6个和0个)。黑颈长尾雉与白鹇生态位重叠指数≥0.5的因子数(5个)多于黑颈长尾雉与红喉山鹧鸪的(2个)和白鹇与红喉山鹧鸪的(4个);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种子密度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在3种雉类间均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坡向、乔木密度、草本层盖度、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等5个因子均无差异;在距空旷地距离、距道路距离和灌木层盖度等3个因子均有差异;而其余因子则是在不同的两个物种之间有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取食地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信息量达85.6%,白鹇的前6个达86.0%,红喉山鹧鸪的前5个达79.0%。影响这三种雉类取食地选择的因子主要集中于前3个主成分。3种雉类间取食地因子差异状态呈镶嵌分布,意味着种间生态位呈分化状态。各物种优先选择的因子组合不同,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亦不一。  相似文献   
62.
HCMV在基因转染细胞中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喉上皮细胞癌细胞系(HEP_2)的DNA转染人胚肺细胞(HEL),得到了5株基因转染细胞(GTC),命名为A5、B3、G8、D3和H3.这些GTC的染色体数在HEL的染色体数与两个亲代细胞(HEP-2和HEL)染色体的和数之间,感染人巨细胞病毒ADI69株后4d,D3比A5、B3、G8和H3有更多的荧光阳性细胞和更高的病毒滴度.在D3中HCMV复制随感染剂量的增大而增速.不同代数的D3对HCMV具有相似的敏感性,HCMV感染传至100代的D3,电镜证实仍可象原代D3复制大量的HCMV.永生性的D3可以用作分析调控HCMV复制的宿主细胞因子、分离培养HCMV等的工具.  相似文献   
63.
中国水龟类的核型与银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血培养细胞为材料,研究了三种水龟的核型与NORs,结果表明,染色体数均为2n=52,核型模式9+5+12,属龟科核型中的原始类型,但眼斑水龟NF=76,而四眼斑水龟和黄喉拟水龟的NF=78。从核型结构看,眼斑水龟与四眼斑水龟相似,而黄喉拟水龟则有较大差别,作者还发现黄喉拟水龟核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其A组No.3和No.6染色体有次缢痕,N.别,作者还发现黄喉拟水龟核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A组这些是  相似文献   
64.
利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KGFmRNA在正常喉粘膜上皮(N)、慢性非特异性炎症(IF)、不典型增生(DYS)及鳞癌(SCC)中的转录水平,探讨KGF在喉粘膜良性及恶性病变中的分布和可能的作用。结果表明,KGFmRNA不仅在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少量的炎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亦表达,而且从N、IF、DYS到SCC、KGFmRNA转录水平逐渐增强;上皮细胞及肿瘤性上皮细胞不表达KGFmRNA,KGFmRNA在分化差的SCC周围间质中表达较分化好的SCC周围间质增多。结论:KGF在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持喉粘膜正常结构、代谢及喉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黑喉潜鸟太平洋亚种(Gavia arcticapacifica)在国内十分稀见,有关报道甚少,仅本世纪早期在乌苏里江、辽东半岛南部柳树屯(现名大连湾)和山东胶州湾曾有记录(郑作新  相似文献   
66.
毛喉萜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为细胞中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剂。用毛喉萜处理大鼠成骨样细胞,发现它可即时激发细胞内Ca~(2+)水平的增高。当细胞经毛喉萜长期处理(1-2天)后,其对PTH激发细胞内Ca~(2+)释出的效应也呈增高反应。但毛喉萜的即刻反应与其长期效应的作用机理可能并不相同。鉴于毛喉萜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其对细胞内Ca~(2+)水平的调节作用或与其对细胞的抑增殖促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7.
外科动物实验中猪的麻醉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猪作为重要的实验动物,在外科实验中运用传统的麻醉方法时易引起呼吸道阻塞而死亡,我们使用全麻插管技术,并辅以术前术后各种对症处理,成功地解决了手术中猪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双管喉罩(PLMA)在小儿眼科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小儿眼科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P组)双管喉罩组、(L组)普通喉罩组、(T组)气管插管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导管)后(T1),手术开始1分钟后(T2),手术刺激最强(T3),拔出喉罩(导管)前(T4),出手术室前(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用量(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呛咳、低氧血症、喉痉挛、声音嘶哑、咽喉痛)。结果:P组、L组喉罩一次性置入成功率高于T组气管导管一次性插入成功率。P组和L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T组(P〈0.05)。与T组比较P组、L组在T1、T2、T3、T4时HR较慢,MAP较低,BIS值较高(P〈0.05),T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大于P组、L组。P组和L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结论: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PLMA放置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通气情况良好,发生反流、误吸、分泌物增多等并发症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7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A组43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喉罩通气)、B组42例(采用丙泊酚麻醉,喉罩通气),C组42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面罩通气),均采用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观察麻醉诱导时间、术中反应、麻醉效果、镇静效果评分、苏醒时间、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丙泊酚总用量:A组为(335.2±56.4)mg,B组为(466.5±64.8)mg,C组为(334.8±59.7)mg,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3,P〈0.05;Ramsay评分:A组6分的例数为37例(86.0%),B组为30(71.4%),C组为34(81.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5例(11.6%),B组为15例(35.7%),C组为7例(16.7%),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6,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0.
自从人类开始游牧于欧亚大陆草原,这里的自然动物组成就受到牧业文明的强烈影响。普氏野马曾经游弋的荒漠草原,自占即是蒙古野驴、野生双峰鸵、鹅喉羚、黄羊等有蹄类动物的家园,如今这些物种或野外灭绝或分布区锐减,代之以家马、牛、绵羊、山羊及家骆驼等家畜,并占据着绝大部分草原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