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1.
儿童要达到最佳生长,需要三个阶段都进行科学喂养,犹如三级火箭的发射:出生后立即开始母乳喂养,换乳期及时添加泥糊状食物,固体食物期进行自然食物的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能诱导出针对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特异性中和抗体的疫苗,为高脂诱导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野生型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疫苗组(n=10,高脂饲养)、佐剂组(n=10,高脂饲养)和空白对照组(n=10,普通饲养),分别予以皮下注射生物合成的FABP4蛋白、佐剂和磷酸盐缓冲液,观察比较各组抗体滴度、安全耐受性和体重、摄食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耐量实验血糖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结果:疫苗组小鼠产生了高滴度的FABP4特异性抗体,并于第3轮加强免疫后达到平衡状态。首次免疫16周后,疫苗组小鼠体重高于空白对照组,但明显低于佐剂组(P<0.05);日平均摄食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佐剂组无差异(P>0.05);空腹血糖、HOMA-IR、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AUC均明显低于佐剂组(P<0.05),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FABP4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可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IgG,有效降低高脂喂养野生型雌性小鼠体重、空腹血糖、HOMA-IR和血糖AUC等指标,为高脂诱导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初步证据,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共52例,发生率为60.47%。在单因素分析中,镇静剂使用、肠内营养实施时间、肠内营养治疗前血清中白蛋白水平、专业护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密切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s 多因素分析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对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显著影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较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添加膳食纤维和专业护理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为保护性因素,临床及时认识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和积极实施保护性因素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儿肠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食物过敏婴儿与健康婴儿的大便菌群,为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在重庆儿童医院体检的52例食物过敏婴儿和年龄、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对象的新鲜粪便,采用直接快速涂片法分析肠道菌群。结果食物过敏婴儿革兰阳性杆菌比例降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增高[(71.43±8.70)%vs(78.91±9.25)%,(15.69±6.26)%vs(11.85±6.66)%,(11.67±4.02)%vs(7.60±4.27)%,P均<0.001]。不同喂养方式下,食物过敏婴儿的大便菌群比例显示不同的改变,但革兰阳性杆菌比例降低是其共同的特点(P均<0.05)。结论食物过敏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差异存在显著性。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显示不同的大便菌群组成。肠道正常菌群的改变可能在食物过敏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的1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各组对象进一步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析各组新生儿肠道菌群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7.53±0.57)lg copies/g、(8.12±0.71)lg copies/g、1.06±0.18]明显少于对照组[(9.58±0.64)lg copies/g、(8.64±0.75)lg copies/g、1.39±0.22],大肠埃希菌数量[(7.28±0.85)lg copies/g]明显多于对照组[(6.81±0.63)lg copies/g]。观察组中,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儿肠道菌群存在异常,且受到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含转人乳铁蛋白奶粉对SD大鼠亚慢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乳铁蛋白奶粉对SD大鼠营养状况、生理、生化指标等亚慢性毒性的影响.方法:取初断乳SD大鼠140只,雌雄各半按照体重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添加比例为7.5%,15%和30%转基因成分奶粉的饲料、添加比例为7.5%,15%和30%不舍转基因成分奶粉的饲料和基础饲料90天.在实验中期和未期采血检测血液常规指标.实验结束时处死实验动物,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试验期间各组动物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给予含转基因成分奶粉实验组动物的血常规与不含转基因成分奶粉组和常规饲料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各组实验动物的脏器组织出现任何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未发现含转基因成分的奶粉对实验动物有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19.
和竹子相比,动物性来源食物可以为大熊猫提供更全面的氨基酸,更高的能量。如何把作为野外食谱中的正常部分(动物性来源食物)应用在大熊猫饲养上,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利用4种常见的动物性来源食物喂食大熊猫,观察结果表明大熊猫可以进食含有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物,能够依靠其嗅觉及味觉器官辨别含有不同动物性蛋白的食物;大熊猫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相比,对相似事物具有较高的警惕性。通过观察大熊猫实验前后的反应,初步判断短时间内使用含有动物性蛋白的食物来对其饲养是安全的。本研究可以为大熊猫饲养繁殖中的食物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比较非营养吸吮和金双歧对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度,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15例早产儿,根据喂养干预措施分成非营养吸吮(NNS)组(38例)、金双歧组(42例)和对照组(35例),组间胎龄、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衡。NNS组常规干预外,生后6~12h开始NNS,在每次喂养前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10min,7—8次/24h。金双歧组常规干预外,生后6—12h开始口服金双歧,每次0.5g,每Et3次。对照组常规干预。临床观察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生后10d评价结果。结果各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NN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510,P〈0.05);金双歧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840,P〈0.05);NNS组比金双歧组发生率略低,但差异元显著性(χ^2=0.066,P〉0.05)。结论早期NNS或早期使用金双歧都可以明显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均可作为预防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两者效果相当。对于吸吮极差的极低或超低体重儿,早期NNS并不具有可操作性或不能达到足够的操作时间,而使用金双歧灌喂更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