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53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王业迪  王迎新  陈哲  田琳琳  孙建 《生态学报》2024,44(11):4865-4875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是全球范围内最典型的高寒地区之一,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和土壤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特征及其控制要素,对深刻理解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集并测定了青藏高原不同区域135个草地样点中的植物和土壤碳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探讨了不同植物功能群和表层(0-10 cm)土壤δ13C特征及其与气候、土壤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杂类草δ13C显著低于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δ13C(P < 0.05)。表层土壤δ13C与禾本科、莎草科、豆科植物δ13C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与杂类草δ13C无显著相关关系,且表层土壤δ13C对三种植物功能群δ13C的敏感性为禾本科>豆科>莎草科。(2)在影响禾本科、莎草科、豆科植物和表层土壤δ13C的环境因子中,气候因子的相对贡献率均大于土壤因子,气候因子中太阳辐射相对贡献率最大,杂类草δ13C与气候和土壤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太阳辐射是决定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和表层土壤δ13C的主要因子。研究可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和土壤δ13C特征与有机碳动态循环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52.
为探讨喀斯特高原山区灌丛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本研究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使用"Z"字样方网捕法、陷阱法、黄盘诱集法三种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大方县星宿乡崔苏坝灌丛草地进行昆虫群落多样性的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灌丛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本研究共获昆虫标本12481号,隶属8目77科,其...  相似文献   
953.
杨天友 《动物学杂志》2020,55(5):655-669
在《贵州兽类志》的基础上,参照最新的哺乳动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梳理2019年12月31日以前与贵州省哺乳动物相关的研究资料,变更了一些贵州省原记录的哺乳动物物种名称和分类地位,更新了贵州省哺乳动物名录。更新后的贵州省哺乳动物名录共记录哺乳纲9目29科84属153种。其中,翼手目56种、啮齿目38种、食肉目24种、劳亚食虫目19种、偶蹄目7种、灵长目4种、兔形目3种、鳞甲目和攀鼩目各1种。与《贵州兽类志》相比,共计新增哺乳动物36种,包括近年来在贵州发现的5个新种,水甫管鼻蝠(Murinashuipuensis)、梵净山管鼻蝠(M.fanjingshanensis)、榕江管鼻蝠(M.rongjiangensis)、荔波管鼻蝠(M.liboensis)和黑姬鼠(Apodemus nigrus);1个中国新记录种,即2011年发表的艾氏管鼻蝠(M.eleryi);14个贵州分布新记录种,以及近年来有研究证据支持分布于贵州的17个种;此外,由于标本鉴定有误,或同物异名,或被研究证实不分布于贵州等原因,删除了23个物种。贵州省境内目前记录到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9种,其中,国家Ⅰ和Ⅱ级...  相似文献   
954.
中国是全球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掌握我国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是兽类学研究的基础前提,也是科学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为厘清中国兽类的物种数量及分类地位等关键分类学信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致力于兽类各类群分类的科学研究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形成了最新的中国兽类名录,包括我国现阶段兽类12目59科254属686种。该中国兽类名录使用基于系统发生关系的分类系统,并对物种有效性进行了充分慎重的确认和讨论。  相似文献   
955.
新疆南准噶尔荒漠优势植物的化学成分含量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孔令韶  郭柯  王其兵 《生态学报》2002,22(8):1202-1210
南准噶尔荒漠 62种植物 8种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 ,含量算术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 Na>K>Ca>S>P>Al>Fe>Mn,与阿拉善荒漠植物元素含量的顺序一致。其中 ,Mn、Fe、Al、Na、S的含量变异系数比 P、K和 Ca的大。植物元素含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Fe与 Al、S与 P、Na与 S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明荒漠植物对它们的吸收是协同的 ,而 Fe与 K显著负相关 ,表明植物对它们的吸收具有拮抗作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结果说明不同生态功能群植物都有自身的元素含量特点 ,盐生植物 Na、S含量高 ,沙生植物为高 K低 Na含量功能群植物  相似文献   
956.
苗林  罗述金 《生物多样性》2014,22(1):40-651
东南亚地区东起菲律宾群岛, 西至印度次大陆, 北及中国中部, 南至巽他群岛, 涵盖了世界上25个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中的6个, 具有极其重要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意义。该地区复杂的地质地貌和气候历史使其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极为丰富。经典的生物地理分界线华莱士线和克拉地峡将该地区进一步划分出包括部分巽他群岛和马来半岛在内的南部巽他区和北部印度支那区两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主要基于形态学的生物地理学研究认为巽他区和印度支那区通过马来半岛陆地相连, 并且第四纪大部分时间海平面下降形成大陆桥, 直到一万年前该地区的众多岛屿仍与大陆连接, 促进了哺乳动物的种群迁徙与基因交流, 因此物种种群间的差别将很细微。然而近来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 由于其他生态因素制约, 哺乳动物的迁移能力可能比以往认为的低, 大陆桥的存在并不一定导致迁徙的发生, 许多种群的隔离早在200万年前便已形成, 并且没有因为后来冰川期海平面降低而恢复种群交流, 而距今7.3万年前发生的苏门答腊多巴超级火山爆发也可能进一步影响了物种间和物种内多样性的形成和分化。通过已有的东南亚哺乳动物种群遗传学研究结果, 我们认为物种间或种群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 巽他区种群与印度支那区种群间约百万年尺度的分化, 巽他区不同岛屿种群间约数十万年尺度的分化, 以及发生于晚更新世的分化事件。已有的东南亚种群遗传学研究主要采用线粒体及核基因多位点数据进行分析, 而种群基因组学分析则使得获得详尽的种群历史动态成为可能, 并使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东南亚哺乳动物类群所经历的物种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57.
中国大型高等真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在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及生态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其进行筛选和确定。在多年的野外考察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植物和动物关键类群的划分原理及方法,结合高等真菌的特点将大型高等真菌划分为3种类型:濒危类群、重大科学价值类群和重要经济类群。其中,濒危类群指在近年的考察和报告中发现的数量急剧减少或由于过度的采集资源明显受到威胁的种类,其中有虫草属(Cordyceps)的中华虫草(C.siaensis)、块菌属(Tuber)的中华块菌(T.sinense)、假下陷块菌(T.pseu—doexcawatum)、喜马拉雅块菌(T.himalayense)、革菌属(Thelephora)的干巴菌(T.ganbajun)、口蘑属的松茸(Tricholoma matsuatke)及其近缘种和蒙古口蘑(T.mongolicum);重大科学价值类群指在真菌系统演化或与动、植物和其它真菌协同进化中的一些重要类群,或在应用研究领域具重要价值的类群,如鸡Zong菌属(Termitomyces)、鹅膏属(Amanita)、腹菌与伞菌的过渡类型如地红菇属(Macowanites)、粉褶包属(Richoniella)、轴腹菌属(Hydnangium)、腹牛肝菌属(Gastroboletus)等、牛肝菌类中的一些特殊单种属和寡种属如圆花孢牛肝菌属(Heimiel-la)、圆孔牛肝菌属(Gyroporus)等;重要经济类群指广为利用的食用菌、药用菌和外生菌根菌,其中主要有虫草属的中华虫草、块菌属的中华块菌、鸡Zong菌属盾尖鸡Zong菌(T.dypeatus)、鸡Zong菌(T.ewrhizus)、球形鸡Zong菌(T.gtoulus)、口蘑属的松茸群及蒙古口蘑、牛肝菌属(Bolaus)的美味牛肝菌(B.edulis)、小美牛肝菌(R.speciosus)、茶褐牛肝菌(B.brunneissimus)等,乳菇的红汁乳菇(L,hatsudake)、松乳菇(L.deliciosus)、多汁乳菇(L.volemus)、红菇属的变绿红菇(R.vir-escens)、蓝黄红菇(R.cyanoxantha)、鹅膏属的红黄鹅膏(A.hemibapha)、隐花青鹅膏(A.mang-iniana)、灵芝属(Ganoderma)的灵芝(G,lucidum)及紫芝(G,sinense)、竹荪属(Dictyophora)、豆马勃属(Pisdithus)的一些种。这些种由于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受到过度的采集,故往往与濒危的种类一致。关键类群的筛选与提出为大型高等真菌的研究、应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gp130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哺乳动物着床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6相关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包括LIF、IL-6、IL-11以及它们的共同受体gp130,在哺乳动物的着床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LIF敲除的小鼠不能着床。IL—11Rα敲除的小鼠不能完全发生蜕膜化,从而导致妊娠的失败。IL—6敲除的小鼠着床数和着床胚胎的存活率均降低。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分子STAT,从而形成了gp130/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并且STAT3基因敲除的小鼠也不能着床。这些细胞因子通过gp130/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着床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此信号通路在看床中的作用对解决一些不明原因的不孕症,以及开发着床相关的避孕药物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9.
中国伞形科新分类群(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60.
根据GenBank数据库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K avian leukosis virus,ALV-K)特异性抗原gp85的基因序列,设计一组ALV-K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并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在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ALV-K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能对ALV-K进行特异性扩增,而对A亚群、B亚群、J亚群、E亚群禽白血病毒和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流感病毒(AIV)等禽病病原未见扩增。该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3.4×10~1拷贝数/μL的阳性质粒,灵敏度是RT-PCR的100倍。应用本方法对人工攻毒ALV-K的SPF鸡各脏器进行病毒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攻毒鸡体内心、肝、脾、肺、肾等脏器中均能检测到ALV-K,且肝、肾和脾中的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心和肺(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