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2篇 |
免费 | 233篇 |
国内免费 | 1162篇 |
专业分类
36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157篇 |
2021年 | 199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32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66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43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探究荞麦新品种的营养保健价值,该文对自交可育甜荞、金苦荞、米苦荞共56个不同品系荞麦种子的粗蛋白、总黄酮、蛋白组分含量及其果实性状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甜荞、金苦荞、米苦荞种子中粗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19%、15.44%、11.75%,总黄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4%、2.50%、2.09%,清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22%、6.13%、4.56%,球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9%、1.15%、0.91%,醇溶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2%、0.58%、0.55%,谷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66%、3.36%、2.80%,三种荞麦的蛋白组分均符合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2)果实性状中,甜荞果实千粒重、果实面积、果实直径的变异系数最大,米苦荞果实周长、果实长宽比、果实长、果实宽和50 mL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大。(3)相关分析表明甜荞种子粗蛋白含量与果实长宽比、果实长,金苦荞种子粗蛋白含量与果实周长、果实长,米苦荞种子粗蛋白含量与果实宽、总黄酮含量与果实面积、果实宽、果实直径、50 mL容重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该研究筛选出甜荞(1808-166贵甜2号优系)、金苦荞(多苦74、多苦78)、米苦荞(1906-136黑米荞麦、43-2)等高蛋白含量或高黄酮含量的荞麦品系。该研究结果对荞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荞麦新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是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驱动因素,其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广受关注的土壤微生物。通过土壤生物添加实验,对比分析了在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添加、土壤微生物添加和灭菌土壤三种处理条件下,湿生草本植物小星穗薹草的生物量、形态和生理性状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以探究土壤微食物网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食物网生物对植物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未改变植物的根系性状,而土壤微生物使植物的根系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不同土壤生物添加处理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证明了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土壤微食物网生物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周转的重要性、推动植物与土壤生物相互作用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993.
番茄ILs果实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以栽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加工番茄M82)为背景创建的L.pennellii LA716渐渗系群体(ILs,introgression lines),对7个番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果实性状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质量因子、果形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85.435%。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77份渐渗系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70个渐渗系材料,在D=17.53的水平又可将第Ⅰ类群分为2个亚群,果实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这个类群中;第Ⅱ类群包括1个材料,说明此材料的独特性;第Ⅲ类群包括6个材料。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月龄哲罗鲑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影响哲罗鲑(Hucho taimen)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随机选取5个生长阶段共计710尾哲罗鲑为实验对象(3月龄240尾、6月龄180尾、12月龄110尾、18月龄90尾、36月龄90尾),测量其体重(y)、体长(x_1)、体宽(x_2)、体高(x_3)、头长(x_4)、眼径(x_5)、尾鳍长(x_6)、尾鳍高(x_7)、尾柄高(x_8)9个性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获得相关回归方程,对不同月龄间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6月龄、18月龄和36月龄个体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大,12月龄个体则是体宽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体重为依变量(y),形态性状为自变量(x_1~x_8),建立了哲罗鲑不同月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14.911+1.561 x_1+3.448 x_2+5.232 x_3;y6=﹣70.321+5.192 x_1+0.962 x_2+0.473 x_3;y12=﹣217.446+7.129 x_1+23.147 x_2+44.055 x_3;y18=﹣891.041+20.234 x_1+65.786x_2+53.266 x_3;y36=﹣5748.099+88.187 x_1+301.984 x_2+66.702 x_7。该研究结果为哲罗鲑选择育种的具体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稻米品质形成的气候生态条件评价及我国地域分布规律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多品种、多试点的田间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箱控温、遮光处理等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稻米品质诸气候生态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及稻米品质形成与水稻灌浆结实期前30d的日均温度、日均太阳辐射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稻米品质的温度评价函数,然后用分段法构建了稻米品质的日均太阳辐射量订正函数,将上述两式结合,则可得某一地稻米品质气候生存条件的综合评价函数。利用该公式,在全国选若干代表点计算其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值,并以此为基础,分双季早籼、单季粳稻与双季早粳、双季晚粳4大类型描绘出我国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地域分布框架图。 相似文献
996.
997.
以克鲁兹王莲ב朗伍德王莲自交后代’的58个后代为材料,观察分析了叶片卷边颜色、花蕾形状、萼片颜色、萼片着刺数、第1晚和第2晚花色等10个主要性状的分离情况,并对个体性状分离类型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其后代性状分离极为广泛,主要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正向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第1晚内瓣色、拟雄蕊尖色、第2晚内瓣色、第2晚外瓣色及第2晚内外瓣色差5个性状之间有高度或显著相关性,其余相关性较低;卷边色、蕾形、萼片颜色、着刺数及第1晚外瓣色5个性状独立遗传的可能性大。个体性状分离类型丰富,主要可分为7大类,绿叶粉花白芯型、红叶玫红花白芯型、绿叶玫红花深玫红芯型、红叶玫红花深玫红芯型、绿叶深玫红花白芯型、红叶粉花深玫红芯型、绿叶萼多刺玫红花白芯型。 相似文献
998.
转反义蜡质基因‘湘晴’及其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反义蜡质基因(anti-Waxy)导入三系恢复系湘晴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从T1代外源基因呈单拷贝整合的转基因湘晴水稻中选取3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较明显的单株继续种植得到纯合后代.以纯合转基因植株及湘晴水稻(对照)为恢复系分别与寒丰不育系杂交,获得4组杂交稻后代(F2).3个T3代纯合转基因湘晴水稻糙米(T4)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4.42%、13.96%和14.72%,对照为16.04%;3组由转基因湘晴水稻为父本杂交制种后代(F2)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4.53%、13.77%和14.64%,对照杂交稻(F2)为16.22%.研究表明,导入湘晴水稻中的反义蜡质基因不仅能够降低湘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还能够进一步抑制杂交后代的稻米直链淀粉合成. 相似文献
999.
山羊GOLA-DQ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免疫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RFLP技术, 对莱芜黑山羊、鲁波山羊和波尔山羊3个山羊种群共 175 只个体的GOLA-DQB1基因外显子2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 并对山羊种群的血液免疫指标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3个山羊种群共检测到(AA、BB、CC、AB、AC、BC、DD)7种基因型, GOLA-DQB1基因外显子2的第24、151位的碱基表现出多态性。多数指标品种效应是主要效应。莱芜黑山羊中, BC基因型的淋巴细胞百分比(W-SCR)显著高于AC 、CC基因型(P<0.05), 中性球比例(W-LCR)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 大型白细胞数(W-LCC)低于AC、CC基因型, 但差异不显著(P>0.05)。波尔山羊中, BC基因型的W-LCC低于AA 、AB 、BB基因型, 但差异不显著(P>0.05)。鲁波山羊中, BC 、AC基因型的W-LCC显著低于AA基因型(P<0.05)。揭示GOLA-DQB1基因与血液免疫性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西藏半野生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以及原位保存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1998年对27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的研究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形态类型多样、断穗特征稳定,是六倍体小麦中独特的小穗下节位断裂的裸粒型断穗小麦。在性状聚类中,它与栽培小麦各居一群,泾渭分明,明显特点是断穗性强、成熟早、穗密度偏稀,植株较高,千粒重偏低。通过等电聚焦同功酶分析显示,14个生化位点中有lO个位点存在遗传多样性;在RFLP分子标记中,第3、4、5、6、7同源群表现多态性,但只有在第5、6、7同源群染色体长臂或短臂上与栽培品种存在不同,因而断穗基因可能存在于5S、5L、6L或7S染色体之一上。西藏半野生小麦中有4.5%的材料具有中抗和高抗白粉病能力;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均超过对照2~5个百分点。建议在不同海拔的加查县和察隅县建立西藏半野生小麦的原位保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