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明确灌溉麦黄水引起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面团流变学特性劣变与籽粒贮藏蛋白聚合程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 以‘济麦20’为供试品种, 设置花后不灌水(W0), 花后灌1水(花后14 d, W1)和花后灌2水(花后14 d和花后28 d, W2) 3个处理, 分析了花后灌水对籽粒产量、贮藏蛋白聚合程度相关参数及其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籽粒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以花后灌1水时达到最优, 再增加一次灌水(麦黄水), 导致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缩短, 筋力变弱。同时观察到谷蛋白聚合指数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平均粒径也因灌麦黄水而显著降低。回归分析表明, 灌麦黄水条件下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径变小是导致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差和筋力变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六种杜鹃花的耐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 5 d、1 0 d和 1 5 d灌溉 1次 ,并控制浇水量对露珠杜鹃 ( R. irroratum )、大白花杜鹃 ( R.decorum)、粗柄杜鹃 ( R. pachypodum)、长蕊杜鹃 ( R. stamineum)、马缨杜鹃 ( R. delavayi)以及云锦杜鹃 ( R.fortunei)的耐旱适应性进行了实验 ,实验在昆明 1 0月份到次年 4月份的干季进行 ;灌溉量为每次 1 .5 L/每盆。在实验进行 1 0个月后 ,结果表明 :云锦杜鹃和马缨杜鹃比露珠杜鹃、长蕊杜鹃和粗柄杜鹃耐旱 ,大白花杜鹃最不耐旱  相似文献   
103.
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的一些海相和半咸水相腹足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黑龙江省东部上云山组和大架山组腹足类化石4属(Mathilida,Uchauxia,Nododelphinula,Trochactaeon)7种,其中2新种:Uchauxia yunshanensis sp.nov.,Nododelphinula dajiashanensis sp.nov.。它们均是特提斯海区早白垩世腹足动物群中常见分子,根据这些腹足类化石的分布和对比,其地层时代应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一阿尔必期。文内阐述上云山组沉积环境——近高潮附近的泥滩或泥湾,而大架山组沉积环境——低潮线附近浅水。  相似文献   
104.
农业高效用水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农业高效用水包括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其核心是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农田蒸散的测定方法各有利弊.FAO先后建议用Penman修正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Jensen乘法模型和Blank加法模型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土壤适宜含水量和土壤干旱下限指标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低定额的农业供水提供了土壤物理学的重要依据.水分亏缺对与产量形成相关的各个生理过程影响的先后顺序为细胞扩张>气孔运动>蒸腾运动>光合作用>物质运输.不很严重的干旱反而对物质运输有促进作用.农田灌溉研究已由传统的充分灌溉,转向非充分灌溉、调亏灌溉和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未来农业高效用水理论将在界面、土壤水动力学、生物节水、缺水逆境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5.
草坪蒸散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草坪蒸散量是指导草坪合理灌溉的重要指标。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以节水为目的的草坪蒸散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草坪蒸散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3个方面:草坪蒸散率的测定与比较,草坪蒸散机制的研究和草坪节水灌溉的研究。草坪蒸散率在不同草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暖季型草坪草和冷季型草坪草相比普遍具有较低的草坪蒸散率。暖季型草坪草的夏季日平均最大蒸散率为3.0-9.0mm,而冷季型草坪草的为3.6-12.6mm。密度大,生长缓慢的杂交狗牙根、结缕草、野牛草和假俭草的耗水量很低,细羊茅的耗水量中等,而草地早熟禾、高羊茅、1年生早熟禾和匍匐剪股颖的耗水量很大。同种草坪草的不同品种的草坪蒸散率存在差异。有些草种内品种间差异的程度高达64%,不亚于种间。冷季型草坪草品种的蒸散率与留茬量显著相关,但环境因子对品种的蒸散率影响很大,品种的蒸散特性不稳定。与冷季型草坪草相比,暖季型草坪草的种内品种间蒸散率的差异和谐较小。草坪的冠层是草坪蒸散的一个主要外部条件,具有较低蒸散率的草坪往往具备高冠层阻力和低叶面积。土壤水分不受限制时,不同的暖季型草坪草种间的草坪蒸散率与叶片背面的气孔密度显著负相关。但在种内品种间没有表现出相关性。冷季型草坪草种间和种内的叶片气孔数目和草坪的蒸散率不相关。草坪的作物系数是确定最适灌溉量的关键参数,线性梯度灌溉系统比小型蒸渗仪提供的草坪作物系数更接近于实际。当草坪的质量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时,以彭曼公式推测的苜蓿的潜在蒸散量为参照蒸散量,高羊茅草坪的作物系数为0.60-0.80,草地早熟禾草坪的作物系数为0.50-0.80。基于草坪冠层温度的作物水分胁迫系数(CWSI)是确定灌溉时机的比较合理的指标。CWSI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草种间表现不稳定,并且这种方法的节水效果也表现不一,还处于发展阶段。草坪蒸散的研究在我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开展我国的草坪蒸散研究,寻求适合的草坪节水途径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6.
根系分区灌溉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根系分区灌溉是指仅仅部分根系受到正常的灌溉,其余根系则受到人为的干旱,两项理论根据指出这种措施可减少植物的水分肖耗,并保持一定的生物产量,其一是植物蒸腾失水与气孔导性是线性关系,而光合作用与气孔导性则是一种渐趋饱和的关系,如果气孔导性从最大值适应调低,可显著降低蒸腾,但对光合影响应小得多,其二是处于干燥土壤中的根系可感觉干旱,产生干旱信号来调节地上部分的气孔开度,显然,这项措施在田间有多大效用值得深入研究。 先是大田作物的蒸腾失水仅部分地受气孔控制,界面层的扩散阻力起很大作用。因此该措施可能对界面层阻力较小的,如果树等作用大些,另外,根系干旱信号可否“长期”地产生和调控气孔仍需试验证明。  相似文献   
107.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的EALCO模型,探讨了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CO2浓度、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对该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影响的程度不同,其中CO2浓度>温度>降水.CO2浓度是生态系统总光合生产力(GPP)的主要驱动因子,温度与CO2浓度均是控制生态系统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的升高使植物地上部分呼吸明显增加,而CO2浓度升高则对土壤呼吸影响较大.温度升高使蒸散(ET)增加,而CO2浓度升高则使ET减少.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2100年)下,该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将增加22%,说明其仍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08.
宁南山区灌溉农业立体复合种植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山区灌溉农业立体复合种植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杜守宇田恩平,王占山(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银川750001)(固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56000)StudyonProductivityofIrrigatedStereoscopicMultiple-CroppingEcosystemsinMountainousAreaofSouthernNingxia¥DuShouyu(CelleralStationof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ofNingxia,Yinchuan750001),TianEnping,WangZhanshan(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CenterofCuyuancounty,756000).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6):11-16.ThevariouscroppingecosystemsareassessedcomprehensivelyforbenefitbytheanalysisofHierarchicalprocedureandtheexpectedbeneficialva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不同土壤水分阈值灌溉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生长季蒸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对于科学制定毛白杨高效水分管理策略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设置不同灌溉处理: 充分灌溉(DF, 当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势达到-18 kPa时灌溉)、控水灌溉(DC, 当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势达到-45 kPa时灌溉)和无灌溉(CK, 空白对照)。采用热扩散技术, 对毛白杨生长季树干液流通量进行连续观测, 并同步监测太阳辐射(SR)、空气温度(Ta)、空气湿度(RH)、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和风速(WS)等环境因子。结果显示: 1)不同灌溉处理下毛白杨树干液流通量日变化趋势相似, 呈现单峰型, 并存在显著的夜间液流活动。灌溉处理不会影响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 但会造成树干液流峰值时间出现差异, 充分灌溉会使液流峰值到达时间提前。灌溉会增大毛白杨蒸腾量, 毛白杨的蒸腾量随着土壤水分灌溉阈值的减小而增大。2)毛白杨树干液流密度与SR和空气水汽压亏缺(VPD)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 树干液流通量变化提前于VPD, 而滞后于SR。不同灌溉处理对时滞现象无显著影响。3) 3个处理下, 蒸腾与VPDSRSWC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风速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且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综上所述, 灌溉能够有效调节人工林水分生理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过程, 但增加灌溉未必会造成蒸腾相应增加。根据林分蒸腾需水和自然降雨的关系, 生长季前期(该研究为4-7月)进行灌溉有利于毛白杨人工林水分生理活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0.
引黄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剖面特征及固碳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灌溉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剖面(0—100 cm)分布产生的影响,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实地调查与采样,以无灌溉耕作的自然土壤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耕作时间序列下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剖面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平均固碳速率。结果表明: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的剖面分布特征,灌溉耕作对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作用最明显;灌区土壤剖面碳密度与灌溉耕作时间和土壤类型均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74,且因灌溉耕作时间和土壤类型的不同,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性显著(P0.05);灌溉耕作影响的土层深度及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增加量因灌溉耕作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引黄灌区5类土壤的平均固碳速率为0.53 MgC·hm-2·a-1。引黄灌溉耕作在增加农田土壤固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