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Catharanthus roseus is the sole source of two most important monoterpene indole alkaloid (MIA) anti- cancer agents: vinblastine and vincristine. MIAs possess a terpene and an indole moiety derived from terpenoid and shikimate pathways, respectively. Geranyl diphosphate (GPP), the entry point to the formation of terpene moiety, is a product of the condensation of 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PP) and 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 (DMAPP) by GPP synthase (GPPS). Here, we report three genes encoding proteins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to large subunit (CrGPPS.LSU) and small subunit (CrGPPS.SSU) of heteromeric GPPSs, and a homomeric GPPSs. CrGPPS.LSU is a bifunctional enzyme producing both GPP and geranyl geranyl diphosphate (GGPP), CrGPPS.SSU is inactive, whereas CrGPPS is a homomeric enzyme forming GPP. Co-expression of both subunits in Escherichia coil resulted in heteromeric enzyme with enhanced activity producing only GPR While CrGPPS.LSU and CrGPPS showed higher expression in older and younger leaves, respectively, CrGPPS.SSU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decreased gradually. Methyl jasmonate (MelA) treatment of leaves sig- nificantly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only CrGPPS.SSU. GFP localization indicated that CrGPPS.SSU is plastidial whereas CrGPPS is mitochondrial. Transient overexpression of AmGPPS.SSU in C. roseus leaves resulted in increased vindoline, immediate monomeric precursor of vinblastine and vincristine. Although C. roseus has both heteromeric and homomeric GPPS enzymes, our results implicate the involvement of only heteromeric GPPS with CrGPPS.SSU regulating the GPP flux for MIA biosynthesis.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防己科蝙蝠葛属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抗肿瘤细胞活性实验与中药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蝙蝠葛95%乙醇提取物,再经大孔树脂以70%乙醇溶液洗脱部位为其抗肿瘤活性部位,再经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低压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分离得到单体化学成分,并通过其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Uv、IR、NMR、MS等)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蝙蝠葛药材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蝙蝠葛新诺林碱(1)、northalifoline(2)、青藤碱(3)、粉防己碱(4)、荷苞牡丹碱(5)、紫堇定(6)、香草酸(7).结论:其中化合物5、6、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报道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方法 患者女,60岁,主因左手背皮损1 a余就诊,取皮损痂屑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取皮损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可见较多圆形、厚壁、棕色的硬壳细胞.组织病理学显示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HE和PAS染色均可见到圆形、厚壁、棕色的硬壳细胞.真菌培养阳性,菌落生长缓慢,呈橄榄色到黑色.小培养及扫描电镜检查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分生孢子单细胞性,呈椭圆形或卵圆形.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药敏试验显示伊曲康唑对F.monophor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0 μg/mL,特比萘芬的MIC为0.015 6μg/mL.给予患者口服特比萘芬250 mg/d治疗,皮损缓慢好转;6周后加服伊曲康唑200 mg/d治疗,14周后皮损消退呈瘢痕化修复.结论 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例为Fonsecaea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本病例显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新颖结构的天然萘醌-氧吲哚类生物碱coprisidins(A和B)分离自昆虫肠道相关链霉菌,具有预防癌症的活性。作为首例具有萘醌-氧吲哚骨架的生物碱,对其独特生物合成机理的研究可为II型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提供新的认知。[方法] 本研究对coprisidins的产生菌Streptomyces sp.SNU60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定位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基因敲除以及异源表达手段确定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基于体内遗传学实验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推导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 Streptomyces sp.SNU607中有23个基因簇可能参与次级代谢,其中4个基因簇与聚酮合酶(PKS)相关;通过基因敲除与异源表达实验,本研究证实1个II型PKS负责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推测copH/I/M/O/N构成了1个基因盒,并负责起始单元丁酰CoA的合成;KSβ(CopB)的序列比对表明coprisidins的II型PKS系统更倾向于合成C20的初始聚酮链。[结论] Coprisidins的萘醌-吲哚结构是由II型PKSs催化形成,我们推测丁酰CoA是coprisidins聚酮骨架的起始单元,在最小PKS、聚酮酶、环化酶的催化下先形成类似蒽环的四环系统,随后在后修饰酶与氧化重排的作用下生成萘醌-氧吲哚骨架。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萘醌-氧吲哚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增加了II型PKSs合成产物的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2003年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的16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和对照组(奥关拉唑),观察治疗前后内镜下疗效及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内镜下病变较对照组显著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拟对款冬花蕾与花梗的化学组成差异进行比较。采用基于气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对花蕾与花梗的代谢组成差异进行分析,代谢产物的结构指认通过NIST数据库检索和标准品对照确定,GC-MS数据通过XCMS预处理后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蕾和花梗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了款冬中54个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显示款冬花蕾与花梗的代谢组成明显不同。OPLS-DA分析的载荷图显示,与花蕾相比,花梗中肌醇、香橙烯、豆甾醇、棕榈酸等化合物含量较低,而蔗糖、花生四烯酸等含量较高。此外,花蕾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含量为102μg·g-1,明显高于花梗中的含量(64μg·g-1)。款冬花蕾与花梗的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药用款冬花中应剔除花梗,并在质量标准检查项中规定花梗限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2003年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的16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和对照组(奥美拉唑),观察治疗前后内镜下疗效及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内镜下病变较对照组显著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肠镜检查患者效果比较。方法: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8 mg/kg,均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10 min输注完毕后进行肠镜检查。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指标的变化,是否完成肠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镇静满意,均能很好耐受肠镜检查,并且检查过程中MAP、HR和SpO2稳定(P0.05)。咪达唑仑组镇静时有轻度呼吸抑制,肠镜检查过程中MAP和HR升高(P0.05),插管耐受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肠镜镇静有效,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理想的辅助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的优缺点与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行心导管术的先心病患儿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A、B组,A组采用6 mg/(kg·h)丙泊酚+3 mg/(kg·h)氯胺酮维持,B组采用0.15 mg/(kg·h)咪达唑仑+3 mg/(kg·h)氯胺酮维持,比较两组麻醉效果、HR、SPO2、MAP、体动次数、停药唤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0.00%,小于观察组(100.00%)(P0.05);两组术前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动脉穿刺时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动次数、停药唤醒时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明显大于观察组(1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哒唑仑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和分析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合使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联合血凝酶两种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轻微恶心、头痛、腹胀不良反应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对于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