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48篇
  113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从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对小麦赤霉(Fusarium graminearum)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H-6.通过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 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茵属于伯克霍尔德属,命名为 Burkholderia sp.H-6.同时还对该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马铃薯浸出液中添加 2.5%的甘露醇和 0.1% NaNO3 有利于细胞生长和抑菌活性的产生,最适培养温度为 28℃.最佳初始 pH4.0.  相似文献   
42.
指定了黄檀属Dalbergia黄檀D.hupeana Hance、滇黔黄檀D.yunnanensis Franch.、D.collettii Prain和多裂黄檀D.rimosa Roxb.四个名称的后选模式。分别将上海黄檀D.sacerdotum Prain、高原黄檀D.yunnanensis var.collettii(Prain)Thoth.和勐梭黄檀D.mengsuoensis Y.Y.Qian处理为黄檀D.hupeana、滇黔黄檀D.yunnanensis和多裂黄檀D.rimosa的异名。  相似文献   
43.
刘秀艳  滕胜 《生命的化学》2000,20(3):100-102
1.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因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完成20多种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在近2年内,还将有不少于50种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现在,蛋白质组的研究也已全面展开,已建立免疫共沉淀、DNA芯片杂交、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等多种蛋白质功能检测技术,并鉴定出许多蛋白质的功能,如30%酵母蛋白质的功能已用这些方法鉴别。但这些方法所需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获得的结果也不全面,影响着进一步的研究[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生物信息学展现了勃勃生机。其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就是蛋白质功能识别…  相似文献   
44.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修订由每六年一次的国际植物学大会(IBC)命名分会来决定。第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命名分会于2011年7月18日至22日召开,其决议获得7月30日的全体会议通过。“墨尔本法规”有几个重要的变化,将影响新名称的发表。这些变化中的两个将在“墨尔本法规”出版前的几个月,即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通过以移动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df)在线发表的具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或国际标准图书编号(ISBN)的电子出版物,将构成有效发表。新分类群名称的合格发表所必须的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将更改为拉丁文或英文描述或特征集要。此外,自2013年1月1日起,被处理为真菌的生物的新名称必须在原始资料(某一名称合格发表时与之有关的所有资料)中引证一个由一家公认的存储库(例如MycoBank)签发的标识码,才构成合格发表。本文提供了有关电子出版物的新规则的草案文本,并概述了相应的最佳做法。  相似文献   
45.
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对昆虫性信息物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自蚕蛾醇的结构被鉴定开始,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物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由于危害严重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棉铃虫性信息物质的提取、鉴定、产生和识别机制,及各组分功能作用等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6.
李敏  杨磊  赵方凯  陈利顶 《生态学报》2022,42(5):1693-1702
土壤微塑料污染的持久性、复杂性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对其来源、迁移过程等仍有许多问题尚未理清。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通过对城乡景观中土壤微塑料的来源、迁移过程及其风险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城乡不同景观中土壤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和特点,讨论了土壤微塑料在城乡景观中的迁移特征及其驱动力,探讨了土壤微塑料在城乡景观中的生态和健康风险。今后需进一步明确城乡景观中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物质流过程与环境归趋特征,加强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作用过程及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揭示土壤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建立城乡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微塑料污染预测模型,以维护土壤生态安全与人居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47.
樊香萍  张姝  张永杰 《菌物学报》2022,41(11):1807-1818
虫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较高的食药用价值。为进一步丰富虫草真菌资源,本研究对从广东韶关丹霞山采集到的一份野生虫草样品进行了菌株的分离鉴定、生物活性评价和子实体的诱导培养。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ZYJ0835鉴定为布莱克韦尔虫草Cordyceps blackwelliae。利用5种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发现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和菌丝体均具有抗氧化和纤溶活性。此外,该菌株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利用大米、小麦、柞蚕蛹3种培养基质,均成功诱导出子实体,并且人工培养的子实体也具有抗氧化和纤溶活性。本研究首次在中国境内报道布莱克韦尔虫草的分布,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虫草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终止过程中,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eukaryotic polypeptide release factor, eRF1)利用其N端结构域识别终止密码子。eRF1的N结构域中的GTS、NIKS和YxCxxxF模体对于终止密码子的识别发挥重要作用。但至目前为止,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的机制,尤其是对于终止密码子的选择性识别机制仍不清楚。我们构建了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ia)eRF1的N端结构域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eRF1的M和C结构域组成的杂合eRF1,即Tt/Sc eRF1 和Tt/Sp eRF1。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证实,两种杂合eRF1在细胞中识别终止密码子的活性具有显著差异。Tt/Sc eRF1仅识别UGA密码子,与四膜虫eRF1一致,具有密码子识别特异性;而Tt/Sp eRF1可以识别3个终止密码子,无密码子识别特异性。为解释这一现象,将Sp eRF1的C结构域中的1个关键的小结构域中的氨基酸进行突变,与Sc eRF1相应位点的氨基酸一致。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Tt/Sp eRF1识别密码子UAA和UAG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说明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的C端结构域参与了终止密码子的识别过程。这提示,四膜虫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的特异性可能依赖于eRF1分子内的结构域间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揭示肽链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9.
S-RNase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HV区段被认为是雌蕊与花粉间特异识别的关键部位。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蔷薇科植物的S-RNase序列分析,并对HV区段一级结构邻近区和空间邻近区作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发现HV区C端的一段氨基酸序列符合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特征;HVP区也是一个多态性区段,可能参与分子识别过程。因此,蔷薇科植物中,S-RNase与花粉S基因产物的作用方式可能为S-RNase的HVC区与花粉S基因产物先非特异性结合,再以HV区和HVP区进行分子间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50.
成年布氏田鼠对个体气味信号的识别与记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林琳  张立 《兽类学报》2005,25(1):52-56
将配对饲养的成年雌雄布氏田鼠分离, 通过分开单独饲养12 h , 1 d、2 d、3 d、5 d 和7 d 后雌、雄鼠对原配偶异性和陌生异性气味信号的选择实验, 探讨布氏田鼠对气味信号的识别和记忆。实验表明: 在分离12 h 和1 d 后, 雄鼠对陌生雌性气味的选择和探究行为显著多于对熟悉雌鼠气味, 而雌鼠对两种气味并未表现显著的探究差异; 布氏田鼠对气味信号的记忆维持的强度和时间随个体不同而产生差异, 雄鼠在分离后12 h、1d、2 d 中对陌生雌鼠气味均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探究行为, 而后, 各项探究行为的差异均不明显。雌鼠探究行为变化比较缓慢。据此推测雄鼠对气味的记忆维持在2 d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