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13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该文利用涡度协方差法和生理生态学方法(不同分量的累积和)获得的通量观测数据,对老山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45°20′N, 127°34 ′E)的碳收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每0.5 h所测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能量平衡达到75%,说明涡度协方差法适应于本站的研究。较阴天气情况 下,林分光照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晴朗天气,可能归因于阴天较多的散射光。以单位土地面积计算发现,通过涡度协方差法计算的落叶松林生态 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在20~50 μmol•m-2•s-1之间,远高于冠层叶片的总光合速率9.8~23.4μmol•m-2•s-1 (平均值16.2μmol•m-2•s-1 ),而 当综合考虑冠层光合和林下植物光合作用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吻合性较好,说明林下植物对落叶松林碳平衡有重要影响。在估计森林生态系 统呼吸方面,以有风夜晚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来代表生态系统呼吸总量(3~9μmol•m-2•s-1)低估了生态系统呼吸总量,粗略估计较生 理生态学方法(不同呼吸分量的累积和)低估了50%左右(14.2μmol•m-2•s-1)。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在估计森林碳平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呼吸量的估计差异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2.
不同光环境对红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于生长季(8月)测定了4种模拟光环境(100%、60%、30%和15%自然光强,分别记为FI、II、LI和WI)和3个实际光环境(林窗、林下和林缘,分别记为G、U和E)下3个苗龄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叶气体交换参数和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以及单位叶面积叶绿素(Chl)含量和比叶质量(LMA)的变化。结果表明:3年和5年生红松在II和LI处理间的Pn基本一致,且均高于FI的Pn;7年生红松在FI处理下的Pn高于其他处理的Pn,各处理的Pn峰值均出现在13:00。3年和5年生红松在LI处理下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暗呼吸速率Rd)均高于全光FI处理。随光强降低,LMA呈下降趋势,说明红松通过改变LMA的方式适应光环境的变化。3年和5年生红松II处理与G处理间的光合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LI和WI处理与E处理间同样如此,说明光环境模拟很好地反映了实际的光环境。通过对红松针叶生理生态指标的可塑性分析,得出3种不同苗龄红松可塑性的大小顺序为3年>5年>7年。表明随树龄增大,红松的需光性增加;3年和5年生红松在全光30%~60%条件下生长较好,7年生红松则是在全光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53.
林业有害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气体交换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不同条件和状态下的薇甘菊叶片光合能力(Pn)、呼吸(R)、气孔导度(gs)、蒸腾(Tr)、羧化效率(CE)、最大表观量子效率(φ)及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大量测定,并与同一地区(群落)其它对照种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薇甘菊具有以下特征:(1)薇甘菊叶片CO2和水分交换参数在上述不同条件下变化范围达数倍至十几倍,显示其强可塑性.种间比较发现,营养及生殖生长季内薇甘菊Pn与当地木本植物相当,稍低于其它藤本植物,远低于草本植物,说明薇甘菊的强入侵能力可能并非依靠单位叶片的强光合能力,而是其它因素,如前所述光合作用在不同生境、不同生长状态下的光合可塑性等;(2)林下生长薇甘菊的光合能力低于林间空地,而林间空地薇甘菊低于林缘(外)生境.对照实验也证明阴生生境薇甘菊光合显著低于阳生生境.说明薇甘菊是强阳性植物,与其它因子(水分)相比,光照条件是影响其光合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改变林分群落结构、增大郁闭度等降低光照措施来进行生态防治;(3)综合所有室内和野外数据进行频率分析发现,各指标均呈现(偏)正态分布.其中Pn集中分布区在2~10 μmol·m-2s-1之间(占所测总数据的70%);gs集中分布在0.05~0.45 mol · m-2s-1之间(73%);Tr的集中分布区为1~5 mmol · m-2s-1(66%);CE分布于0.01~0.05 mol · mol-1之间数据占64%;近半的R分布在集中区域0.5~1.5 μmol · m-2s-1之间,而在0.5~2.5μmol · m-2s-1之间的数据占所测总量的66%;的集中分布区在0.04~ 0.08 mol ·mol-1之间(77%);这些数据为种间比较等统计分析比较工作奠定统计基础;(4)薇甘菊叶片对Pn和WUE的调节具有类似的方式,即光合作用最主要的调节因素是CE,其次是gs,而与φ的相关不显著;WUE主要是由Pn大小控制,Tr的影响相对较小,薇甘菊叶片WUE随gs的变化而保持恒定.上述有关薇甘菊的CO2和水分交换特性的研究,可以为这一入侵物种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4.
秦岭小陇山锐齿栎林皆伐迹地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5月-2012年4月,利用Li-6400系统测定秦岭小陇山锐齿栎林皆伐迹地的土壤呼吸速率,研究锐齿栎林皆伐迹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月动态和土壤温湿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 皆伐迹地和锐齿栎对照林地的土壤呼吸日动态和月动态均表现为单峰曲线,与土壤温度变化趋势相似;皆伐迹地和对照林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均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分别为4.63和4.01 μmol·m-2·s-1,月均最小值均出现在2月,分别为0.10和0.30 μmol·m-2·s-1;皆伐后4~6个月,皆伐迹地土壤呼吸速率月均值大于对照林地,此后则小于对照林地;土壤温度、湿度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够解释皆伐迹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89.6%~90.8%,解释对照林地的94.7%~95.5%;利用指数方程计算两样地土壤呼吸的Q10值,皆伐迹地和对照林地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3.47~4.22和3.54~3.96;皆伐迹地和对照林地年土壤碳释放量分别为344.8和512.9 g·m-2,冬季土壤碳释放量分别为24.2和40.9 g·m-2,占全年的7.0%和8.0%.  相似文献   
55.
红桔果实的呼吸速率采后入库当天(第3d)最大,以后逐渐下降稳定,贮后90d又上升,120d再次出现高峰;果肉的呼吸速率则一直下降;果皮下降较稳定。果肉中可溶性精含量同时下降。可滴定酸前期变化不大,初枯后迅速下降。全枯后自由水增加,束缚水减少。POD活性和果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SOD活性一直下降,而MDA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56.
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微生态和烤烟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懿  陈伟  林叶春  程建中  潘文杰 《生态学杂志》2015,26(12):3781-3787
生物炭是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烟杆炭不同施用量(0、1、10、50 t·hm-2)对植烟土壤微生态和烤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烤烟各时期土壤含水量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在烤烟旺长阶段,50 t·hm-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加,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生物炭用量10 t·hm-2处理下数值最大.土壤早期呼吸速率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增幅为7.9%~36.9%,生物炭高用量(50和10 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生物炭提升了烤烟叶片水势,增加了叶片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了根系、地上部和总干质量.说明生物炭在改良植烟土壤微生态和调控烤烟生理特性等方面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57.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本文主要报道了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将测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速率影响较大。三者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1。随着土壤温度升高、水分增多,微生物呼吸速率加快,但超过一定限度则呈现出呼吸速率减慢现象。土壤微生物只有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58.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降雨模式将进一步改变,其造成的土壤水分波动是引起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但生物结皮土壤呼吸响应降雨模式变化继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机制尚不明确。针对黄土高原风沙土发育的藓结皮,以自然降雨量为对照,分别进行幅度为10%、30%、50%的模拟增雨和减雨处理,并利用便携式土壤碳通量分析仪(LI-8100A)测定了模拟增减雨后的藓结皮土壤呼吸速率,对比分析了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及机制。结果表明:(1)整个实验周期(2018和2019)增雨和减雨分别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7.9%—48.2%和27.1%—54.2%)和降低了(降幅分别为1.8%—26.8%和5.2%—20.8%)土壤含水量,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显著;(2)增雨抑制了藓结皮土壤呼吸速率(降幅分别为7.8%—31.7%和14.7%—39.4%),且随梯度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减雨则取决于减雨梯度,减雨10%和30%会促进土壤呼吸速率(增幅分别为27.5%、9.6%和23.6%、9.7%)而减雨50%具有抑制作用(降幅分别为15.6%和18.5%)。不同实验周期和不同降雨处理间藓结...  相似文献   
59.
异养生长的紫云英根瘤菌,其吸氢活性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耗氧速率。30个诱导系统的统计和回归分析表明:菌体吸氢活性的表达与耗氧速率之间存在有负相关性。添加碳水化合物,可导致吸氢表达的抑制和推迟,同时引起细胞生长量和耗氧速率的增加。但抑制程度与细胞生长量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而往往与耗氧速率增加相关,氢酶表达时间是在耗氧速率降低到较低水平的时刻。向指数期培养物中添加能量解联剂CCCP(carbonyl cyanide—m—chlorophenylhydrazone)和DNP(2,4—dinitrophenol),降低耗氧速率,氨酶表达可去阻抑。试验还表明:马铃薯汁对吸氢表达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可解除某些碳水化合物的阻抑,使某些表型为Hup~-的菌株转变为Hup~+。  相似文献   
60.
研究片段化森林中土壤呼吸速率的格局对进一步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千岛湖人工陆桥岛屿系统不同生境(岛屿与大陆,岛屿边缘与岛屿内部)为对象,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土壤呼吸速率在不同季节差异显著。夏季(3.74 μmol·m-2·s-1)>秋季(2.30 μmol·m-2·s-1)>春季(1.82 μmol·m-2·s-1)>冬季(1.40 μmol·m-2·s-1)。2)森林片段化对土壤呼吸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岛屿土壤呼吸速率(2.37 μmol·m-2·s-1)显著高于大陆(2.08 μmol·m-2·s-1);岛屿边缘土壤呼吸速率(2.46 μmol·m-2·s-1)显著高于岛屿内部(2.03 μmol·m-2·s-1)。3)土壤温度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速率,并作为主要因子解释了56.1%的变化。4)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全碳、铵态氮含量和地表植被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碳和铵态氮含量在岛屿边缘显著高于岛屿内部。综上,森林片段化促进了土壤呼吸速率,而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