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97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31.
中缅树Qu的非颤抖性产热及细胞呼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缅树qu(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是东南亚树qu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在热中性区内的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NST)分别为2.57±0.21(冬)和2.21±0.12(夏)mlO[2]/(g·h);分别为体重预期值的75.9%和61.2%,两者不仅冬季显著高于夏季,而且亦高于典型的热带种类,但低于温带类群。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的重量冬季为0.622±0.015 g,夏季0.532±0.80 g,冬季也显著高于夏季;同时,BAT总蛋白含量、线粒体蛋白含量以及细胞α-磷酸甘油氧化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冬季也显著高于夏季,但增加的比例较温带种类低;而肝脏细胞的上述指标及线粒体状态Ⅲ、状态Ⅳ呼吸等,冬夏两季均无显著差异。因此,中缅树qu的NST和细胞产热能力介于热带与温带类群之间,显示出向温带类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
用免疫组化(HRP)、H^+表面透入、核团微量注射、微电泳及损毁等方法探讨了延髓腹侧表面中枢化学感受机制。结果表明它与其浅层核团:斜方体核、外周橄榄腹外侧核(LVPO)、斜方体后核、巨细胞旁外侧核和外侧网状核等有神经结构联系。表面H^+可能被上述核团的突起或胞体感受。非呼吸相关神经元(LVPO)与呼吸相关神经元,同样可能参与中枢化学感受而调节呼吸活动。  相似文献   
33.
合成了2-氯-5-正十二硫烷基-6-甲基-4,7-苯并噻唑醌(2-Cl-DMMDBT)和2-氯-5-正丁烷氨基-6-甲基-4,7-苯并噻唑醌(2-Cl-BAMDBT)两种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对线粒体呼吸链酶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Cl-DMMDBT和2-C1-BAMDBT对琥珀酸氧化酶及泛醌氧化酶的电子传递活性均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无作用,说明二者的抑制作用发生在泛醌反应区.二者对NADH氧化酶的抑制行为略有不同,2-Cl-DMMDBT是一个逐渐加强的过程,最终可致酶活性完全抑制,而2-Cl-BAMDBT则表现为瞬间抑制.比较了2-Cl-DMMDBT和2-Cl-BAMDBT对琥珀酸氧化酶的抑制能力,长侧链的2-Cl-DMMDBT比短侧链的2-Cl-BAMDBT抑制能力强很多.  相似文献   
34.
科尔沁沙质草甸草场不同牧压条件植物群落分异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TWINSPAN分类和PCA及DCA排序技术分析了沙质草甸草场放牧试验引起地植物群落分异的特征,主要结论为:放牧强度是引起群落分异的主要原因,群落的分异主要表现在高度和现存生物量上。放牧引起群落变化的动力主要是放牧强度。而无牧条件下群落变化的主要动力是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当地的放牧强度处于中牧与重牧之间,属于过度放牧。这是引起草场退化及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5.
棉铃虫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棉铃虫的耗氧量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当发育状态基本相同时,在同一龄期内,幼虫耗氧量与虫体鲜重呈直线相关;在不同龄期之间,耗氧量则与虫体鲜重的0.97次方成正比。幼虫的代谢速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稳定地降低。在20—3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幼虫的代谢速率约增加一倍。蛹期的代谢速率呈典型的“U”形曲线变化。从卵期及幼虫期到蛹期的呼吸商变动在0.75—0.96之间。  相似文献   
36.
黄腐酸增强小麦抗旱能力的生理生化机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叶面喷施黄腐酸可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的保水能力,表现为降低叶面蒸腾强度,增加气孔扩散阻力,提高幼苗的生物量,在干旱条件下尤为明显。喷施黄腐酸可使干旱条件下叶片内脯氨酸含量提高近一倍,并在水分充足时,也能使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78%。  相似文献   
37.
本实验用氧电极法测定在急性及慢性低氧条件下,S.D大白鼠及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肝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效率及呼吸控制率之变化。结果表明:大白鼠和高原鼠兔经24小时急性低氧暴露后,其氧化磷酸化效率无明显变化;呼吸控制率在高原鼠兔中无明显变化,而在大白鼠中却有明显增加,这种增加是由于呼吸状态Ⅳ呼吸速度降低而引起的。经25天的慢性低氧暴露后,大白鼠和高原鼠兔的氧化磷酸化效率仍无明显变化,但大白鼠在海拔7000米时的呼吸控制率则有明显下降,而高原鼠兔却明显增加。实验结果提示:在细胞呼吸水平方面,高原鼠兔对低氧的耐受力明显高于大鼠。  相似文献   
38.
39.
在海拔2300m选择健康成年男性5人,急进抵海拔4660m,用多导监测仪分别在两地连续7h监测夜间睡眠、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自身对比。结果发现:(1)急进高海拔后,总睡眠时间、有效睡眠指数、Ⅲ~Ⅳ期深睡眠均较中度高原减少(p<0.01);总觉醒时间、Ⅰ~Ⅱ期浅睡眠高海拔较中度高原增多(p<0.05):(2)急进高海拔后,有3名健康人出现周期性呼吸,其中1名健康者出现周期性呼吸119次,伴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最低Sao_2为78%;(3)同海拔高度夜间睡眠时与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中度高原下降4.2%,高海拔下降11.2%(p<0.01);高海拔与中度高原夜间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下降7.4%,睡眠时下降14.4%(p<0.001)。结果提示:(1)睡眠加重了高原人原有的低氧血症;(2)低氧血症导致睡眠结构的紊乱和睡眠质量的降低;(3)睡眠中出现的周期性呼吸,应视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4)频发的周期性呼吸或睡眠呼吸暂停将影响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40.
影响昆虫呼吸代谢的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戈峰 《昆虫知识》1991,28(5):319-320,F003
<正> 呼吸代谢是昆虫生命特性之一,也是研究种群能量动态的基础。随着生态能量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此类研究逐渐重视起来。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昆虫呼吸代谢研究文献,就影响昆虫呼吸代谢的因素,如温度、体重、饥饿程度和生活习性等进行讨论,旨在为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