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研究野生雌性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不同季节体内睾酮水平与性行为频次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我们以秦岭一野生川金丝猴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时间连续跟踪观察,完成了该种群中所有87只金丝猴的个体识别。用无损伤取样法采集了三只成年雌性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粪样,对粪样中的睾酮进行抽提测定,同时对采样个体的性行为进行记录。结果显示:1)成年雌猴在交配盛期与非交配盛期,粪样中睾酮水平均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交配盛期时睾酮水平的变化周期为24.56 d±4.07 d,非交配盛期时为43.67 d±2.89 d,显著长于交配盛期;2)成年雌猴在交配盛期的粪样睾酮水平为2.85 ng±1.12 ng/g,邀配频次为0.98±1.04次/d,非交配盛期时睾酮水平为1.71 ng±0.77 ng/g,邀配频次为0.28±0.53次/d,与交配盛期相比,非交配盛期的睾酮水平和邀配频次均明显降低;3)交配盛期各成年雌猴的粪样睾酮水平与邀配频次均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683和0.659),而在非交配盛期这种相关关系并不存在(相关系数分别为0.091、0.493和0.205)。本研究表明,成年雌性川金丝猴体内睾酮水平、睾酮水平变化周期及邀配行为频次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种季节性差异可能是川金丝猴行季节性繁殖的内在原因和外在表现之一。本研究亦表明交配盛期雌猴的性行为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体内睾酮水平的控制,而在非交配盛期这种控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92.
体内能量代谢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而脂肪细胞的脂解是能量代谢的核心反应之一,调控脂肪酸从TG库释放,后由血清白蛋白转运至体内各个组织以满足能量需要。如果脂解作用出现障碍,就会影响机体能量的平衡进而引发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疾病。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三种群互惠模型的抛物系统,用上下解方法研究解的整体存在性与爆破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当种群自身的竞争强时解整体存在,反之则有可能爆破.  相似文献   
94.
考虑如下具有无穷时滞的微分系统:x′(t)=A(t,x(t))x(t) (integral from -∞to 0)f(t,s,x(s t))ds (sum from i=1 to p) fi(t,x(t-T_i(t)))的周期解.利用重合度理论和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得到上述系统周期解存在性和全局吸引性的充分条件,推广了已有的结论,得到了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对一类在斑块环境下具有Beddington型功能性反应和时滞现象的非自治捕食系统进行了研究,证明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是永久持续生存的;利用重合度理论,得到了一组保证该系统存在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6.
一类具阶段结构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渐进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类具阶段结构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渐近性质.文中假设由幼年阶段转化为成年阶段的转化率依赖于幼年个体数量.建立了捕食种群一致持续生存与绝灭的条件.证明了稳定的周期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7.
运用单调迭代方法,证明了混合拟单调系统的行波解的存在性.当反应扩散系。统的反应函数是混合拟单调函数时,如果选取一对合适的耦合上下解作为迭代初值,则迭代序列将收敛到一对拟解.而且在这对拟解之间存在系统的行波解.  相似文献   
98.
应用能量估计方法和bootstrap技巧证明了一类强耦合反应扩散方程系统在任意维空间中古典解的整体存在性,该系统是竞争种群含自扩散和交错扩散,互惠种群仅含自扩散的竞争-竞争-互惠模型.  相似文献   
99.
吴莎莎  李苹  王娜  许成钢 《微生物学报》2022,62(5):1864-1875
【目的】本研究以革兰氏阳性细菌解纤维素梭菌(Rumini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为研究对象,筛选作用于纤维小体编码基因簇cip-cel mRNA的核糖核酸内切酶。【方法】通过对预测的4个假定编码核糖核酸内切酶基因进行基因敲除、体内过表达、体外过表达和活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它们对cip-cel mRNA剪切位点的剪切能力。【结果】敲除rnc和rnj基因,对cip-cel mRNA剪切没有任何影响;体内过表达RNase时能够加速cip-cel mRNA的降解,而过表达RNase G时,则结果与野生型对照菌株无异;RNase G基因rng和RNase Y基因rny的体外活性鉴定分析,发现RNase G对体外转录的包含cip-cel mRNA剪切位点的RNA没有作用,而RNase Y能够对其进行剪切和降解。【结论】RNase Y是能够作用于cip-cel mRNA的核酸内切酶。该研究结果对理解革兰氏阳性细菌核糖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基因差异表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由多种致病链霉菌引起的马铃薯疮痂病在我国普遍流行,且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块茎的品质和商品价值。病原菌土传和种传,难以防控。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菌生长是目前防控疮痂病的重要措施。【目的】从病薯田土样中定向筛选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显著防效的菌种,研究其拮抗机制,评价其环境适应性,为开发可产业化应用的高效复合功能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及盆栽试验研究目标菌株对主要病原菌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的抑制效果;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相关抑菌活性物质。【结果】获得3株对致病链霉菌S. scabies具有显著拮抗功能的菌株HZ11-4、HS-12、HZ13-1,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4、29、30 mm,对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效分别为68.57%、57.15%和65.96%。菌体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经鉴定均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3株菌皆可扩增出surfactin、iturin和fengycin等脂肽类物质合成酶相关基因片段,检测到上述脂肽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