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901.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粪菌移植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健康捐赠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入患者消化道内,旨在重建患者肠道菌群从而达到对肠道内外疾病治疗的目的。肠道微生物稳态及失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其中包括炎症性肠病(IBD)。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FMT在IBD中的治疗作用,现主要阐述粪菌移植在儿童IBD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2.
人类的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众多,目前被认为是人体的一个特殊器官。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症性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关节炎等多种肠内外疾病密切相关,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将有助于上述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达到治疗肠道和肠道外疾病的目的。目前报道FMT已应用于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就FMT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3.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FMT)对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内Th1/Th2平衡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共48只雄性C57BL/6小鼠,按3∶2∶1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和粪便供体组。其中干预组24只小鼠自由饮用2%DSS溶液,第6天时再次称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粪便滤液组(A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并分别灌肠给予粪便滤液(500mg/mL,0.3mL/次)、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混悬液(25mg/mL,0.3mL/次)和生理盐水(0.3mL/次),每日2次,连续5d;对照组分为急性结肠炎组(D组)和正常对照组(E组),每组6只,分别自由饮用2%DSS溶液和蒸馏水7d后处死;粪便供体组(F组)正常进食饮水,采集新鲜粪便制作粪便滤液。评估疾病活动指数、脾脏指数、结肠长度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和IL-10)的表达。结果 (1)粪菌移植治疗明显改善结肠挛缩和病理损伤(P0.05),而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2)粪菌移植使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的T-bet阳性细胞和Gata-3阳性细胞表达升高,T-bet/Gata-3平衡右移;(3)粪菌移植使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下降。结论粪菌移植促进结肠炎小鼠的结肠黏膜修复,可能与调节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平衡,下调炎症因子,介导Th2免疫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904.
目的:观察光子中医信息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光子中医信息疗法联合药物组)、对照组(药物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甲钴胺口服,每次500μg,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光子中医信息疗法,隔日照射1次,每周3次,6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神经症状体征进行评定,并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观察血糖变化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中医症状改善、周围神经症状及体征改善、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光子中医信息疗法联合药物组相对于药物组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周围神经症状及体征、神经的传导速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优势,同时具有一定的辅助降糖趋势。  相似文献   
905.
目的:评价前列地尔E1(PGE1)与营养补充剂甲钴胺(mecbl)联合我院自拟成药首乌保元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DP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09例DPN疼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B与C组),每组各103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Me Cbl,给予A组患者静脉滴注PGE1治疗,B组患者在A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服我院自拟中成药首乌保元颗粒(制首乌、黄精、女贞子、黄芪、淫羊藿、茯苓、枳壳、甘草、山茱萸)治疗,连续治疗3周。观察各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A组和C组(分别为79.6%和55.3%;P0.05)。在治疗期间,三组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用前列地尔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06.
目的:探讨采用髓芯减压与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股骨头患者76例作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髓芯减压疗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PIN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CTX(Ⅰ型胶原C端肽)、OST(骨钙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PINP、CTX、OS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与干细胞移植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髋关节功能,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PINP、CTX、OS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07.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 BG及Hb Alc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参照TC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MCV、SCV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片治疗。  相似文献   
90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体外预先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移植到大鼠脑内观察细胞的存活和转归,从在体(invivo)角度阐明MSC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首先用DiI在体外标记MSCs。将标记后的MSCs分别移植到大鼠纹状体和侧脑室,在移植后2w和4w灌杀动物,进行脑组织及脊髓的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存活与转归。结果:移植到纹状体的MSCs可沿针道向周围实质迁移,迁移的最远距离可达0.2mm。并且,在大脑皮层及其他脑实质的血管壁、血管中以及血管周围还可见到标记细胞;而移植到侧脑室的MSCs则主要沿脑室系统迁移,细胞主要分布在移植侧侧脑室,对侧脑室与第四脑室也有分布,也有少量细胞沿侧脑室向周围实质迁移,迁移的最远距离为0.23mm。还可见到沿胼胝体向对侧脑室迁移的细胞流,甚至有个别细胞迁移至脊髓腰段。所有动物在细胞移植后4周均未发现肿瘤形成。结论:MSCs脑内移植后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迁移,无致瘤性。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细胞是很多疾病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09.
Sun Y  Shi J  Fu SL  Lu PH  Xu XM 《生理学报》2003,55(3):349-354
将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至成年大鼠损伤的脊髓,观察移植后NSCs的存活、迁移以及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实验结果显示:动物NSCs移植4周后,斜板实验平均角度和运动评分结果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而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处的空洞面积显著减小(P<0.05);在NSCs中加入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后,上述改变更加显著。移植后的NSCs不仅能存活,而且向损伤的头端和尾端迁移达3mm之远。这些结果表明,移植的NSCs不仅可以存活、迁移,还可减小SCI空洞面积,促进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我们的结果还表明GDNF对SCI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10.
目的:Y国探索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不同分子的空间结构差异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结构差异能否对预测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外周血总RNA,RT-PCR扩增HLA——DR等位基因全序,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后并测序,将第二外显子氨基酸序列输入微机,通过INTER-NET传送至SWISS-MODELLING蛋白质空间结构模建服务器进行结构模建,结果:本文反转录了2例健康无血缘关系个体的HLA-DR位点基因全序,测序结果与HLA-DRα*0101、DRβ1*04051和DRβ1*07011的公布序列完全一致。对后两者的蛋白质空间结构模建发现它们在空间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HLA基因位点进行全长测序可以明确判断基因型别;空间结构模建可以直观地辨别HLA不同舂子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这为研究HL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HLA不完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预测GVHD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