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4篇
  3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本文记述了尾孔科吸虫一新种——平睾尾孔吸虫,新种Urotrema parallelorchis sp.nov.。新种采自短身间吸鳅和犁头鳅的肠道。新种的睾丸左右排列而不同于该属的所有已知种。  相似文献   
53.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2023,(7):1106-1106
塔黄(Rheum nobile J.D.Hooker et Thomson),又名高山大黄,隶属于蓼科大黄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根及根状茎粗壮,可入药。茎单生,挺直,高1~2 m,具多数基生叶、茎生叶和叶状苞片。基生叶数片呈莲座状,圆形或近心形,直径20~30 cm。茎生叶及叶状苞片向上渐小,近圆形,直径5~13 cm。叶状苞片淡黄色,交互覆盖,形成了一个不透风、半透明的塔状温室,以抵御高海拔低温、强风和强紫外线,保护苞片内部腋生的花序。  相似文献   
54.
随着大块条田的出现,我们开始进入阿拉尔范围。这里属于农一师,当初是一片荒原.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奉命进驻阿拉尔屯垦戍边。这支部队就是著名的开垦了南泥湾的359旅。  相似文献   
55.
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与土壤质量的空间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4、1995、2000及2003年4期TM遥感影像获取的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数据以及该市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图层,通过叠加分析得到了研究区非农用地扩张在土壤质量等级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苏州市非农用地占用的都是高质量的土壤资源;其中以二等质量的土壤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一等质量的土壤资源,而对三、四等低质量土壤的占用率不到1%.从土壤质量的角度而言,目前耕地“占补平衡”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6.
鳙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的感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1993年8月到1994年11月,对感染台湾棘带吸虫囊蚴的鳙鳃丝、鳃耙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调查研究表明;鳃丝、鳃耙的感染率范围为0-100%(83.33±25.47%)、(61.13±44.45%),感染强度范围分别为0-109.15(54.89±34.09)、0-125.57(41.18±49.34),囊蚴的平均密度范围分别为0-97.76(46.94±26.25),0-125.57(40.61±49.71);当鳙体长小于90mm时,鳃丝、鳃耙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囊蚴的平均密度随着其体长的增大而增长;当体长大于90mm时,三项指标随着其体长的增大具有减小的趋势,其中鳃耙的变化规律明显;当体长大于141.7mm时,鳃耙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囊蚴的平均密度都为0;随着鳙的生长,鳃丝囊蚴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从0增加到100%,而鳃耙囊蚴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从100%下降到0.    相似文献   
57.
高效发酵木糖生产乙醇酵母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获得高效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酵母菌株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生产燃料乙醇的重要前提。在4%乙醇驯化的基础上,选择了乙醇耐性提高的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CICC1766菌株进一步进行紫外诱变,得到了木糖发酵性能较强的呼吸缺陷型突变体,并与乙醇发酵性能良好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TCC4126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采用单亲灭活法对休哈塔假丝酵母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灭活,在聚乙二醇(PEG)诱导下融合,对得到的融合子进行木糖发酵能力测定,选择到了一株能够更好地利用木糖产乙醇,并且木糖发酵性能比亲本得到明显提高的融合子F6,此融合子发酵50 g/L木糖,最高乙醇浓度达到18.75g/L,乙醇得率为0.375,达到理论转化值0.511的73.4%。与原始出发菌株CICC1766相比,乙醇产量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58.
The present paper reconstructs the bio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for Nolana L.f. (Solanaceae), a genus of 89 endemic species largely restricted to fog-dependent desert lomas formations of coastal Peru and Chile. Previous efforts have reconstructed a phylogenetic estimate for Nolana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Herein, we expand on those results to examine hypotheses of biogeographic origins and diversification patterns. Nolana occupies habitats within a continuous coastal desert and forms a terrestrial archipelago of discrete "islands" unique in size, topography,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Each locality contains at least one Nolana species and many contain multiple species in sympatry. The genus has a Chilean origin, with the basal clades confined to Chile with wide geographic and ecological distributions. Peru contains two strongly supported clades, suggesting two introductions with subsequent radiation. A Chilean clade of shrubby, small-flowered species appears to have had its origins from the same ancestors of the second line that radiated in Peru and northern Chile. Nolana galapagensis is endemic to the Islas Galapagos, with origins traced to Peruvian taxa with a divergence time of 0.35 mya. Rates of diversification over the past 4.02 mya in Nolana, in one of the driest habitats on Earth, suggest rapid adaptive radiation in several clades. Success in Nolana may be attributed to characters that confer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unpredictable and water-dependent environments, such as succulent leaf anatomy and ecophysiology, and the reproductive mericarp unique to Nolana. The processes affecting or shaping the biota of western South Americ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9.
乙酰胆碱酯酶(ACh E)被证明存在于多种吸虫体内,但是关于ACh E在吸虫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情况却少有报道。本实验以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分别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比处于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正常结构及乙酰胆碱酯酶分布特征,了解乙酰胆碱酯酶在吸虫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河蚌(Anodonta woodiana)体内获得的虫体根据内部器官的发育程度,可以分为4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幼虫阶段Ⅰ、幼虫阶段Ⅱ、成虫阶段Ⅰ、成虫阶段Ⅱ。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着明显差异,幼虫阶段Ⅰ的睾丸及阴茎囊基部最先出现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幼虫阶段Ⅱ在子宫末段膨大部位出现阳性反应;成虫阶段Ⅰ的卵黄腺、输卵管出现阳性反应,并且随着虫体的发育上述部位的阳性反应逐渐加强。而该吸虫的附着、消化、排泄器官在发育早期即出现较强的阳性反应,并伴随虫体发育全过程。该吸虫的神经系统在幼虫早期既已具备脑神经节、主要神经干等结构,而完整、复杂的中枢神经结构至成虫阶段才得以清晰显现。结果表明,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区域及反应程度随着虫体的发育而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60.
东方次睾吸虫电镜研究(吸虫纲:后睾科)V.雌性生殖器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次睾吸虫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卵黄-输卵管、卵模、梅氏腺和子宫)透射电镜 观察。卵巢内有不同成熟期的生殖细胞,成熟初级卵母细胞有几个靠近核的核仁样小聚体和许多沿 质膜的皮质颗粒。首次发现并描述卵巢和输卵管接合处(卵巢壶腹)的超微结构。输卵管上皮为纤 毛状。梅氏腺仅一种类型膜状小体细胞,经有微管支持的细小管道穿过卵模将膜状小体排入卵模腔 内。在卵黄-输卵管和卵模中有精子,卵模和子宫中有受精卵、虫卵(扫描电镜):大小 26. 05× 11.46-13.55μm,卵盖直径6.26-6. 89μp,卵壳表面布满膜状隆起。文中对卵巢和梅氏腺的超微 结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