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54篇
  18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广泛定殖于植物根系,对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根系分离到一株DSE,于无菌条件下研究了此菌与马尾松的共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此菌被鉴定为福廷瓶头霉Phialocephala fortinii,在PDA培养基25℃培养条件下,此菌不产孢,菌丝深色、具隔,最适培养基为PDA。此菌与马尾松根系共生体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侵入前期:接种后2d,新生菌丝向马尾松根系定向生长并开始接触根系,但未侵入根系内部;侵入期:接种后4d,菌丝与马尾松根系接触侵入根内并在根系皮层细胞间扩展延伸;形成期:接种后6d,菌丝继续在马尾松根系内扩展并形成富含脂类物质的微菌核。接种福廷瓶头霉显著增加了马尾松生物量的积累(P<0.05),并影响了其根系发育。接种后,马尾松主根生长受限,侧根生长显著提高(P<0.05),侧根长度较未接种处理增加了112.87%。被侵染根系的根毛数量减少,并由大量根外菌丝包裹。以上结果对进一步揭示DSE与宿主的共生机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下唇须感器的形态结构及感器神经元的投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唇须结构和感器类型,利用神经回填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唇须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结果】小菜蛾成虫下唇须共3节,其上存在Böhm氏鬃毛、钟形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微毛形感器5种不同类型的感器和一个陷窝器结构。Böhm氏鬃毛短小尖细,钟形感器形如顶部凹陷的圆帽,两种感器均分布于下唇须第1节,且大小上均无雌雄二型差异;鳞形感器形同柳叶,锥形感器粗而直,均散生于下唇须的第2和3节,两种感器在大小上均存在雌雄二型差异,其中雌性的鳞形感器显著大于雄性的,根据其雌雄二型差异现象推测雌蛾的鳞形感器可能与感受寄主植物挥发物有关;下唇须第3节中上部具有一个圆形陷窝器结构,雄虫的陷窝器内径为5.68±0.33μm,雌虫的为6.03±0.23μm,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凹坑内长有表面光滑的微毛形感器。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神经元主要投射于脑部咽下神经节、每个触角叶的下唇须陷窝器神经纤维球和腹神经索3条通路。【结论】阐明了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形态特征及其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形态,为深入了解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胰酶对皮肤角质细胞分离和传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考察不同的胰酶浓度及其作用时间对角质细胞分离和传代的影响。实验发现在胰酶浓度 0.25%时作用5min可获得的总活细胞量和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量均优于其它培养条件 ;而在胰酶浓度0.05%时作用 5min可获得最大的原代角质细胞贴壁率。随着胰酶浓度的提高 ,传代角质细胞的贴壁率和贴壁速率常数以及克隆形成率均随之增加 ,因此在传代培养时使用 0.25%胰酶浓度进行消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4.
肿瘤基质细胞及肿瘤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可通过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直接或间接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一些外源趋化因子通过转基因抑制肿瘤的生长,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向。本主要综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生长及信号转导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索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B(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 5B,WNT5B)对胃癌细胞的集落形成、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WNT5B在癌旁非肿瘤胃组织和胃肿瘤组织、人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以及胃...  相似文献   
26.
关于淡水无核珍珠的形成机理和生化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慧春 《生物学通报》1999,34(10):12-14
概述了盛产在中国东南地区湖泊水域的淡水无核珍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生化变化;阐明了这种珍珠的化学组分,晶体结构,生物活性及波谱特征等。以揭示它们的形成机理和固有的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胶原膜作为生长因子缓释材料治疗颌骨骨折的应用前景。方法:将100μg的rhBMP-2用1ml的bFGF溶液完全溶解;用移液器移出40μl的该溶液,滴加到面积为0.5cm×1cm的胶原膜组织块中,冻干后制成生长因子缓释系统;在12只新西兰大白兔两侧制成人工下颌骨骨折模型,左侧置放bFGF/BMP/胶原膜;右侧均为空白对照;术后2、4、12周行临床大体观察及X线片观察。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2周,X线结果显示bFGF/BMP/胶原膜组骨折断端边缘模糊。对照组骨折线明显。术后4周,X线结果显示bFGF/BMP/胶原膜骨折线基本不可见,骨折对位良好,断端边缘基本消失,骨折无错位。对照组骨折下缘可见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术后12周,各组X线结果无差异,骨折部位接近正常骨组织。结论:bFGF/BMP/胶原膜能加速骨折愈合,提高骨折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28.
液体培养条件下细菌浓度两种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液体培养细菌后,分别测定培养液、培养液沉淀 无菌盐水的吸光度,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显微计数法测定了培养液中细菌数量,并推导出嗜水气单胞菌活菌数与吸光度的关系为logI0/I=6.848×10-25·C。  相似文献   
29.
本刊讯 《遗传》2014,(5):475-502
正顶端弯钩的形成对于幼苗的成功出土至关重要,顶端弯钩形成缺陷突变体(如hookless1突变体,hls1)不能从土壤中出土见光生长,因此难以存活。过去研究发现,植物激素在调控顶端弯钩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乙烯通过稳定其信号通路核心转录因子EIN3/EIL1进而促进顶端弯钩形成,而茉莉素抑制顶端弯钩形成并拮抗乙烯的促进  相似文献   
30.
利用回转器旋转模拟微重力生物效应是一常见的在地面研究失重对生物体影响的方法。本文应用流式细胞光度计测量8~16天的鸡胚经回转器旋转,不同时间后鸡胚脑细胞内的DNA含量,研究旋转对不同发育阶段鸡胚脑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说明旋转后的鸡胚脑细胞被阻留在G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