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1篇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SOD、MDA测定、电镜及神经行为学检查的方法,观察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OD、MDA、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吸氧预处理组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均减轻。结论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RRTI患儿18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90)和实验组(n=90),均给予止咳、退热、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82/90)高于对照组的78.89%(71/90)(P<0.05)。实验组肺部啰音、发热、喘息、咳嗽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3周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周后CD8+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CD3+、CD4+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RRTI患儿,可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T细胞亚群以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不同氨溴索给药方式对大鼠机械通气肺部炎性因子释放及肺组织湿/干比值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静脉组、雾化组和对照组,各15只。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并行单纯机械通气4h;静脉组:大鼠麻醉后从尾静脉泵入氨溴索,气管切开插管后行机械通气4h;雾化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通过自制装置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并行机械通气4 h。各组机械通气后放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肺湿/干重比(W/D)。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ALF)并检测TNF-α,IL-1β和IL-6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静脉组和雾化组大鼠支气管灌洗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此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静脉组和雾化组大鼠肺组织W/D比也明显降低(P0.05),但雾化组大鼠肺组织W/D比明显低于静脉组大鼠(P0.05)。结论:氨溴索静脉给予和雾化给予都能显著降低大鼠机械通气时肺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W/D比,而且雾化给予较静脉给予更能减轻大鼠肺组织的W/D比。  相似文献   
94.
王凤芹 《蛇志》2006,18(4):290-291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因其特定的发病机制,易致胃内容物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1996年1月~2005年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吸入性肺炎27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吸入性肺炎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7例患者均为口服有机磷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比较喉上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法与利多卡因含漱法用于支气管镜诊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首次行气管镜诊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利多卡因含漱组: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喉部含漱;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组:2%利多卡因注射液雾化吸入;喉上神经阻滞组:B超定位下以1%利多卡因阻滞双侧喉上神经内支。联合组:联合使用喉上神经内支阻滞与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记录各组在诊疗中咳嗽、憋喘、体动次数及操作期间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以及诊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利多卡因含漱组呛咳、憋喘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联合组呛咳、憋喘发生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利多卡因含漱组患者血压、心率在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及气管内诊疗时显著高于各组(P<0.01);联合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在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低于(P<0.05)其余两组。各组SpO2均高于90%,其中利多卡因含漱组患者最低(P<0.01),联合组最高(P<0.05)。各组疼痛VAS评分多低于3分,但在各组之间均有差异(P<0.05),其中联合组最低(P<0.05)。结论:喉上神经内支阻滞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支气管镜诊疗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应激反应,减少疼痛刺激,有利于维持诊疗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利多卡因含漱法及单独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或喉上神经阻滞法。支气管镜诊疗过程中患者多为轻度疼痛,咽喉部不适引起的呛咳、憋喘才是患者难以耐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