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黄喉(巫鸟)的高级发声中枢(HVc)接受端脑听区(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RA)和嗅叶X区(X);HVc壳投射到RA壳并接受L的传入.听觉控制与学习通路与发声中枢之间有许多神经联系,提示黄喉(巫鸟)发声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在HVc、RA和MAN有SP阳性细胞体,在X、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有SP阳性纤维和终末.SP广泛分布于发声-听觉中枢,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2.
在系统进化的过程中 ,动物对声波振动的感觉逐步形成了专一的听觉感受器官。听觉器官最早出现于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 ,但节肢动物听觉感受器与感受触觉器没有明显的界限。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水生的鱼类出现了内耳 ,在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中出现了中耳 ,内耳也逐渐复杂化形成了原始的基底膜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听觉器官达到了发育的最高点 ,也是所有感觉器官中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听觉在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逃避捕食者、寻觅配偶和相互交流等 ,对人类来说听觉是语言发展的关键。1 无脊椎动物的听感觉器官无脊椎动物中只有节肢…  相似文献   
133.
动物隐花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垣澄  吴晓晖 《遗传》2014,36(9):864-870
动物隐花色素(Cryptochrome)分为I型和II型,对生物钟的调控作用广为人知。I型隐花色素可以感受光信号而介导转录抑制物降解,II型隐花色素不需感受光而直接充当转录抑制物。近期研究发现,动物隐花色素还参与免疫应答和糖代谢,并为果蝇等动物光信号诱导的化学磁感知所必需。对动物隐花色素的进一步研究将增加对动物感知磁场过程的了解,也将帮助开发针对糖尿病等疾病的干预方法。文章重点综述了动物隐花色素的克隆与表达、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我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非洲猪瘟的爆发为我国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基于此,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459位消费者进行调研,分析非洲猪瘟风险背景下消费者猪肉消费行为的变化。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爆发期间,消费者猪肉购买行为显著下降;农村消费者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程度更高;认为非洲猪瘟会产生人畜交叉传染的感知风险是非洲猪瘟爆发期间影响消费者猪肉购买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家庭成员越多,受非洲猪瘟对购买影响的程度越大。对此,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媒体应坚持公正报道、企业要严把猪肉质量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5.
雒丽  赵雪雁  王亚茹  张钦  薛冰 《生态学报》2017,37(10):3274-3285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适应行动选择的基础,弄清楚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辨明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形成机制,对制定有效的适应策略至关重要。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539份入户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分析了影响农牧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客观适应能力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气候变化信息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它还通过客观适应能力间接影响农牧户的气候变化感知;(3)社会话语信任度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适应激励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风险感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社会话语信任度及适应激励均通过气候变化信息及客观适应能力而间接影响农牧户的气候变化感知。最后,基于影响甘南高原农牧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农牧户的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及气候变化适应行为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6.
相对于城市居民,气候变化对农户的影响更为直接与强烈,而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采取适应策略的重要前提。目前,相关领域的宏观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以家庭为单位的典型调查分析相对缺乏,基于不同地域农户对比的微观实证研究则更未见于报道。选择中部内陆河南省与东部沿海福建省典型农区的一个村庄作为研究样地,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基于中部和东部村庄144份与153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家庭尺度探讨内陆与沿海农户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与生计适应的结构性差异。结果显示:农户对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感知直接且强烈,能较一致地回顾气候变暖的强度与时期,中部农户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度较强;接近一半的农户将气候变暖归因于人类因素,至于人类活动内容(如工业排放、汽车增加、个人与家庭、农业污染、农村建设等)对气候变化变暖影响的认知,中部与东部农户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户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感知不如预期深刻;农户对气候变化的生计适应趋于多样化,包括外出打工、改变种植方式、修建基础设施与多样化经营等。  相似文献   
137.
Yu L  Tang H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1):53-56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耳蜗基底膜的外毛细胞膜上有一种新奇的蛋白质:prestin(马达蛋白),它能感受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进而发生构象改变,引发外毛细胞的形状和表面积的改变.Prestin作为一种独特的马达蛋白,能驱动耳蜗外毛细胞的电能动性(electromotility),产生耳蜗的放大器作用,因而使哺乳动物的听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广阔的听觉域,敏锐的频率选择性.这种蛋白质的缺失或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听觉功能严重受损,对于prestin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也许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哺乳动物的听觉调谐机制,通过对这种蛋白质基因的表达的调控,是否能够防治一些与之相关的疾病?这或许将是今后听觉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间断性缺氧后,脑诱发电位与慢性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探讨脑诱发电位对缺氧性脑病的评估价值.方法:在建立慢性间断性缺氧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缺氧组(H组)和对照组(N组),H组随机分为缺氧2周组(H2组)和缺氧4周组(H4组)2个亚组;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各组大鼠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组BAEP和SEP各波的峰潜伏期和峰间峰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缺氧组BAEP和SEP的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和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有相关性.结论:BAEP和SEP的改变与慢性缺氧性脑损伤及损伤的程度明显相关,是反映缺氧性脑损伤比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9.
动物的听觉感受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建新 《生物学杂志》2001,18(3):48-48,F003
对声音的感觉是听觉最广义的定义。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生物对声波振动的感觉逐步形成了专一的听觉感受器官。动物界中只有昆虫和脊椎动物具有听觉功能。听觉在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逃避捕食者、寻觅配偶和相互交流等 ,对人类来说听觉是语言发展的关键。现存的感受器官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感触毛 (听觉毛 )在直翅目昆虫尾须上及鳞翅目幼虫身体上 ,有很多特殊的刚毛———感触毛 ,刚毛基部有关节腹 ,下联感觉细胞及感觉神经元 ,这套装置除了感受机械刺激外 ,还能感受低频率的音波及气流所给予的压力。这类听觉感受器与感…  相似文献   
140.
本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鸣禽鸟蜡嘴雀和锡嘴雀,耳蜗内顺行追踪方法,均在不同侧延脑的NM和NA获标记纤维。结果表明蜡嘴和锡嘴雀听觉低级中枢由NM和NA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