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9篇
  免费   1044篇
  国内免费   4682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819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46篇
  2010年   776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1095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726篇
  2004年   757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404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41.
酸催化半干微波法水解蚕蛹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酸为催化剂,采用半干微波法水解蚕蛹蛋白制备氨基酸。在适宜条件下,20min内氨基氮生成率达52.4%,产品收率为43.7%,游离氨基酸收率为34.0%。与常规酸水解法相比,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能耗大幅度下降,产品收率和纯度提高。  相似文献   
942.
通过遮黑培养缺失frxC基因的蓝藻Synechocystissp.PCC6803突变工程株,获得了叶绿素缺失的藻细胞,吸收光谱测定及数学计算表明,藻细胞中叶绿素缺失后藻胆蛋白含量增加,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相同条件下野生株对照组的4倍和6倍。野生株遮黑培养时,细胞进行异养生长,藻蛆蛋白含量下降,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一分别为光照培养条件下自养生长的野生株细胞的34.5%和25.3%。另外,缺  相似文献   
943.
DNA肿瘤病毒蛋白与p53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叔平  姚开泰 《生命科学》1998,10(3):141-145
大多数人类肿瘤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性p53蛋白功能失活、半衰期延长,并在肿瘤细胞中大量累积,一般认为,p53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近年也发现一些人类肿瘤细胞存在p53蛋白累积而无基因突变。这种现象与DNA肿瘤病毒密切相关,业已证明:SV-40T抗原、腺病毒E1B55-kD、E4orf6蛋白、HBVX蛋白、HPVE6蛋白、HCMVIE84蛋白、EBVBZLF1和EBNA5蛋白均与p53蛋白结合而使其功能失活。这表明:p53基因突变并非是p53蛋白功能失活的唯一原因。p53蛋白与病毒蛋白或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功能失活的另一主要原因?本文就近年国外有关病毒蛋白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加以概述;试图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944.
R—藻红蛋白三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栋材  常文瑞 《生命科学》1998,10(5):207-209
藻类的捕光系统是由棒状的藻胆体构成的,藻胆体又是由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变藻蓝蛋白组成的。光能从藻红蛋白传递到藻蓝蛋白,再传递到变藻蓝蛋白,最后传递到光反应中心,其传递效率接近100%。R-灌红蛋是藻红蛋白一种,它是多亚基,超大分子量的蛋白色素复合物。为了阐明光能传递的机理,我们使用X-射线晶体学的方法,对取自多管藻的R-藻红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首先,我们使用多对同晶转  相似文献   
945.
流行性出血热尸检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mRNA的定位及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国内不同地区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组织中病毒RNA及HSP70mRNA细胞内定位,同时观察了汉坦病毒感染的VeroE6细胞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热休克蛋白70mRNA在多数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分布与病毒RNA一致,并且与组织的病理损害有关;体外实验的结果也表明在出血热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有HSP70的高表达。提示热休克蛋白与汉坦病毒的致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946.
用PCR法获得了HBsAgpreS1(1-65)肽段基因,将该基因融合在肿瘤坏死因子(hTNFα)之后,插入表达载体PSB-92中,使融合基因的5′端直接置于大肠肝菌PL启动子下游,采用30℃培养,42℃诱导,获得了TNF与preS1(1-65)融合蛋白的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产物为25kD,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5%。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验证,能分别特异地与hTNFα抗体与preS1抗体结合,稀释复性后,该融合蛋白还具有TNF的生理功能(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经DNA序列测定,preS1(1-65)肽基因正确地融合在hTNFα基因之后。该结果提供了一种制备preS1的新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治疗肝癌和乙肝的导向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47.
Vero细胞是肾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层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从而在细胞外形成对细胞生长、迁移等有重要影响的细胞外其质膜。已知影响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是整合蛋白。微载体所提供的三维立体培养条件与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迁移条件相似,为在体外研究体内类似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模型。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可以检测到:正常培养条件下,在微载体上培养48小时,Vero细胞表达整合蛋白α2亚基(Fig.la);如果同时加入层粘蛋白,α亚基的表达量显著提高(Fig.1b)。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10天,Vero细胞在微载体上形成密集的多层生长,α2亚基表达量明显高于培养初期(Fig.1c)。间接免疫荧光标记(Fig.2)和免疫电镜观察(Fig.3)证实:在层粘连蛋白作用下,α2亚基大量表达,并定位于细胞“附着班”位置的细胞膜上。此时,如果再用抗层粘蛋白抗体处理,可观察到原“附着斑”消失,α2亚基在细胞内呈散布状(Fig.4)。整合蛋白α2亚基的表达和与层粘连蛋白的“附着斑”提供了Vero细胞在微载体上附着和迁移的基础。可能,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整合蛋白来调节细胞活动。  相似文献   
948.
本研究采用SDS凝胶电泳方法从人脊神经前根中分离出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特有的蛋白—190KD。将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获得了抗190KD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190KD单抗与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前根及肌支发生阳性反应。实验结果提示,190KD蛋白分布在脊髓运动神经元胞体及脊神经的前根和肌支纤维中。  相似文献   
949.
庚型肝炎病毒NS5区蛋白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庚型病毒性肝炎是近年来世界上才确认的一种新型肝炎[1~3]。庚型肝炎病毒(HGV)呈世界性分布,经血液传播为主,也可母婴传播。HGV容易形成持续性感染,类似HIV和HCV。据粗略估计,我国大约有100万~1000万HGV携带者。因此,HGV已成为继乙...  相似文献   
950.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微量蛋白电泳及超敏感染技术。该技术对Bio-Rad公司的制胶模具进行了改进,使普通样品槽变成了样品孔(Fig.1);借助体视显微镜进行取样和上样;改进普通的胺银染色方法为铬银染色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灵敏度。利用微等电聚集对单个南瓜(Cucurbita moschata)花粉(φ≥10μm)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了电泳分析,显示的蛋白带达13条(Fig.2);结合冰冻操作和显微操作方法,可以将单个未受精的蝗虫卵和蟾蜍卵从前部(卵孔处)到后部切割成许多等份,经超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在长翅黑背蝗(Euprepocnemis shirakii)的卵细胞中(2.7mm长,切成10等份),有6种蛋白沿轴向显示出了梯度变化和区域分布情况(Fig.4),在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卵细胞中(4.0mm长,切成30等份)也显示出蛋白质的区域化分布信息(Fig.5),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卵(3.0mm长,切成24等份)进行的电泳分析表明,至少有一种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在卵细胞的两极之间表现出梯度分布情况(Fig.3),本文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